《奇葩說》蔡康永說的「截取力」,是很多人停滯不前的根源

2019-12-03     璃語職美人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前兩天看《奇葩說》最新一期的辯論,辯題是圍繞「該不該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這個話題展開,到了導師總結陳詞的時候,蔡康永說了這樣一段話,讓我深以為然。


這段話的大意是——


我們每個人都是假的(換做「不完美」也同樣成立),所以,你只要在意你截取的那部分就好,你更要關注的是它能夠給到你力量,至於其他的部分,如果它不是你需要截取的力量,你大可以不用在意。


這段話看似樸實無華,但在我看來,卻揭示了很多人停滯不前的根源。


如果套用在職場情境中,那就是,想清楚你到底看重什麼,去汲取你想要的即可,至於其他,則沒有那麼重要。


如果一味追求所謂的完美,耽誤的,恰恰是你自己的成長。


一、


「曉璃老師,我覺得職場真的太陰暗了!」


一天下午,一位白皙高挑的北方姑娘葉子(化名)如約來到線下諮詢的地點,坐在我的面前,和我說起了她的遭遇。


從葉子提交上來的信息來看,這是位起點相當不錯的姑娘,985高校畢業,研究生學歷,在校期間更是拿獎學金到手軟,也是學生會幹部,在見到她本人的時候,我更是被這個姑娘的氣質所吸引,毫不誇張地說,葉子決定算得上較為出挑的那類姑娘了。


畢業後的葉子來到了一家不錯的企業,但奇怪的是,乾了半年不到就離職了;從那次之後,按照她的說法,她的職業生涯出現了極為「詭異」的下坡現象:她好不容易說服自己在一家公司乾了一段時間,不知為何,但始終得不到重用。


這不,前來諮詢時的她好不容易在一家中型企業堅持了兩三年,眼看著身邊不如自己的同事被提拔了,自己就是一直在基層崗位,這讓她百思不得其解。


想想自己轉眼就快30了,總不能莫名其妙地跳槽下去吧,便決定前來做個諮詢。


「曉璃老師,你就敞開了說,我不指望你能給我指個多麼光明的未來,這個也得看我自己願不願意干,我希望你能中立地幫我分析分析,替我解開這麼多年來我不受重用的根源,好歹讓我知道未來怎麼改變啊~」


看著眼前說話直爽的葉子,眨動著水汪汪的大眼睛,我頓時覺得,這分明就是一個可愛的孩子啊~


二、


所謂「可愛的孩子」,這裡有我的兩層預判。

第一層預判,從葉子的言行舉止及過往經歷來看,她是典型的「別人家孩子」,從小就是自帶光環長大,早已習慣了「女主人設」,這不進入職場,很可能在初期的適應層面出現了問題;


第二層預判,從葉子在提交的信息中透露的種種跡象來看,十有八九她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即,眼裡容不下半粒沙子,這類人往往對自己對他人的要求都很高,但正是這種「完美主義」,很可能是制約了她職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果然,在葉子一頓吐槽之後,漸漸印證了我的兩個預判。


剛畢業那會兒,葉子面臨著很多不錯的機會,最終去了一家知名企業。


可不到半年的功夫,因覺得「部門主管人品差」,便辭去了這份工作。


從此她開啟了艱辛的求職之路。


第一家公司不論名氣還是實力都很不錯,在後面的求職中,葉子在心底難免將其他公司和第一家做比較,多少有些「意難平」的意味。


就這樣拖了好幾個月,遲遲沒有找到工作。


家人實在看不下去了,只好動用關係,給葉子找了家說得過去的單位,葉子雖然心有不甘,但沒有更好的選擇,只得接受了家人的安排。


家人告訴她,只要好好乾,公司的領導會注意到她的,並且在提拔上面會予以優先考慮。


葉子也漸漸說服了自己,於是就在這家單位堅持了好幾年,但奇怪的是,不僅沒有按照既定的規劃得以提拔,反而越來越看不到希望和未來。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想要明白這個問題,我們要從一個很多人容易犯的一個認知盲區入手,即,我們追求成功也好幸福也罷沒有錯,但錯的是我們的預期。


三、


從我和我這邊的諮詢團隊經手的很多諮詢案例來看,在很多人第一次接觸生涯諮詢的時候,他們是帶著美好的憧憬的,但諮詢結束之後,不少人給到的反饋卻是,「有一種美夢被打破的感覺」。


是的,這是我們在做任何生涯規劃或者決策之前必須明白的一個真相,那就是,你永遠不可能做到事事完美。

在很多人前來諮詢的時候,我問及他們的期待,他們會說,希望自己成為某個方面的專家,精通某一項技能;但遺憾的是,你的生命和時間是有限的,如果你投入大把的時間鑽研某一個領域,你可能沒法陪伴家人,你想了想,覺得不忍,決定還是勻出一部分時間和精力分給家庭;然而,當你顧及到了你的事業和家人的時候,你發現你把自己給忘記了,你幾乎沒有時間和自己獨處,更沒有時間發展自己的業餘愛好,你又開始慌了......


沒錯,當你真的開始進行抉擇的時候,你發現自己一樣也都不肯放棄,這正是你遲遲無法做出抉擇、從而喪失很多機會的根源。


放在生涯規劃中,如果你希望事業更成功,你可能需要放棄家人對你的部分期待,你需要選擇加班,壓榨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如果你不想錯過子女的成長和陪伴,你需要放慢自己在專業提升上的進度和速度,你必須接受其他人比你更快成功的事實真相。


這就是人生。


正如有句話說的那樣——你要些什麼,就必須放棄什麼;如果你要的特別多,你必須放棄特別多。


四、


葉子的案例頗為複雜,不僅涉及到生涯規劃及決策部分,更有認知調整,以及這些年養成的思維定式等等。


鑒於篇幅有限,本文僅就職業部分進行粗淺的分析和闡述,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1、如何選擇值得跟隨的領導?


從葉子最開始的職業經歷來看,由於她無法容忍「主管德不配位」,憤而離職。


但事實上,這是對自己極為不負責任的做法。


按照我們前面的闡述,由於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也就意味著,你在現實中遇到的那些厲害的人,往往在其他層面可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


比如,人盡皆知的喬布斯很成功,但他的人品真的無法恭維:他絕對不是一個好父親和好丈夫,直到女兒18歲才承認自己的私生女;56歲與世長辭,留給家人的時間非常少。


同樣的道理,一位優秀的職場人可能在專業維度或者管理維度上頗有見地,但與此同時,由於他們把絕大多數的精力和時間用在了事業上,在其他維度必然會忽略,或者無法達到他人期待的高度,這實在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因此,一位成熟的職場人首先要明白「在商言商」,跟隨一位值得跟隨的主管或者領導,只需要明白一點,這個人身上是否有你需要學習的職業能力,而不用盯著TA的方方面面。


就像蔡康永說的那樣,你不需要知道他的私生活,事實上,這個人的私生活和你的職業抉擇本身,沒有必然的關聯。


2、如果進行理性的職業選擇?


葉子一直在糾結一件事情,到底是大公司好還是小公司好?


很多人一方面希望在大公司得到鍛鍊,因為很顯然,大公司的人才培育機制完善,但又擔心時間久了會變成「螺絲釘」;另一方面他們很羨慕中小企業的職業機會,但與此同時,他們也不清楚這些中小企業到底能走多遠,會不會發生變故,等等。


在我看來,沒有一項選擇是完美的,所以我們要做的,還是需要理清最主要的訴求。


比如,對於一名職場新人而言,在剛開始的1-3年內是拚命成長階段,這個時候,你更應該關注自己的成長與能力的提升,那麼你不妨從這個角度考慮大公司小公司的利弊得失,等到積累到一定的能力之後,再去進行新的抉擇。


3、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職業規劃;


很多人總是對職業規劃抱有誤解,以為職業規劃做下來,就可以確保一輩子安穩無憂了,事實上並非如此。


很多人第一次接觸過職業規劃之後,會覺得有一種「夢想破碎」的感受,雖然這種感受不舒服,但確實非常重要的一步,因為唯有我們停止十全十美的幻想,我們才可能接近事實真相,才能立足現實,邁出堅實的步伐。

這正是生涯規劃最為艱難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那就是,你必須認識到,如果你希望在一個方面優秀一些,你必須在另外一個方面做出妥協,甚至有所損失——沒有人可以同時過上功成名就、自由自在、生活豐富的生活。

所以,上班族不用羨慕自由職業者的自由自在,因為你的安全穩定是自由職業者的代價;體制內的你不必仰望體制外的跌宕精彩,要知道,體制外的人也羨慕體制內的資源和優勢;選擇回歸家庭的不必為同齡人的成功而感到焦灼,因為同齡人正羨慕你的家庭生活......


與其彼此羨慕,不如給自己做一個選擇。


對於很多類似葉子的朋友們來說,他們的成長之路還很漫長。


他們需要學會接納不完美的世界,不完美的自我,以及不完美的他人,才能真正意義上去定義自己的職業生涯,才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以上。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為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E6H3G4BMH2_cNUgBGJ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