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是伴隨著考試。
在真正的生命還沒有誕生的時候,數以千萬計的「小蝌蚪」,爭相游向幸福的彼岸:有的在酸性環境下失去活力,只有極少數溯游而上,而其中,只有極個別找到安身之所,逐漸發育成真正的生命。
這是力量與速度的考驗,是耐力與時間的考試!
在溫暖的母體,羊水包裹著的小生命,又會面臨怎樣的挑戰啊——有的胎死腹中,有的遭遇各種變故流產。
生命的瓜熟蒂落,每時每刻,都在面臨這考試!
出生的那一剎那,第一聲響亮的啼哭,暫新的環境,對稚嫩的生命,也是一場考試:有的沉沉睡去,再也沒有醒來;有的用好奇的目光,觀察著世界。
脫離母親的溫暖,從此以後,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人生,這依然是一場考試!
當父母抱著、推著、牽著,走在大街上,走親訪友,都會面對人們形形色色的評價:眉毛像媽媽,鼻子像爸爸……
林林總總的評價,也是一場考試!
上幼兒園,有老師的評價,同學的評價——每一段世界結束,老師的評語,也是一場考試。
到了小學,正規的嚴格的考試,就多了起來。雙百分,98、99,用分數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人生的考試,就開始了常態。
最讓人揪心的,可能就是小升初的考試了——義務教育了,不再以考試成績作為能否升入中學的依據,但各種名校、民校,組織了各種花樣的考試:筆試、口試,還有面談交流。近年來,有地方不准動筆,於是,取而代之的是電腦檢測——考上名校、民校,欣喜若狂;沒有考上,垂頭喪氣——擇校的風,伴隨著考試,愈演愈烈,愈演花樣愈多。
到了中學,考試更加常態化,排名,成了一座讓所有的學生甚至包括老師都不得不「低頭認輸」的大山。三水三心草擬一聯:
周周考、月月考、期末還要考,每考揪心;
課課測、本本測、單元肯定測,逢測抓瞎。
所有的考試和檢測,其實都是為了最後的中考:考得好的,進入重點高中;考得不好的,進入一般高中;還有那些考不上高中的,只能在職高徜徉,美其名曰學一門技術;還有早早進入社會的——學業考試已經與他無緣了!
比中考更血浸的,無疑是高考了。做不完的試卷,聽不完的課,邁不開的腳步,張不開的嘴。沒有經歷高考前的複習,根本就沒有資格談考試!
三年的高中,個子長高了,眼睛近視了,有的腰也佝僂了。清華北大也好,獨立學院也罷,最艱苦的考試,已經成為過去。
但不要忘了,人生,考試無處不在!
大學裡,考試一樣不少——掛科,可不是鬧著玩的——畢業證、學位證,可都與每次考試緊密相連。
而為了就業,考各種各樣的資格證,早已經成為了大學生的必修課:英語考級證、計算機考級證……不斷的進階,似乎都是能力的直接證明;會計證、教師資格證……不是因為熱愛,而是為了就業增加一個機會。
以至於有人說,大學四年,就是考證的四年。
大學畢業了,四處應聘,這又是新一輪的考試:面對各種刁鑽的問題,面對形形色色的老闆,每一次考試,即使前途,也是錢途!
當然,還有一部分人,要考碩士,考博士,新一輪的考試,又拉開帷幕——人生,有時就是重複。
工作了,考試還沒結束,工作上有績效考,每一次職務的晉升,也會有各種考試——就以三水三心自己為例,每一年都會面對領導的追問和老師們的測評——那都是考試,比從前的那些考試還讓人焦灼。
生活上也有各種考驗。
找對象,不也是一場考試嗎?時隔多年,我還記得,第一次到女朋友家去,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評頭論足和審視的目光時,那種如芒在背的灼熱。
成家了,有了孩子了,考試,又會有新的形式!
在之後,身體開始逐漸報警,每一次進醫院,都是考試。合格了,長吁一口氣;指標超過了,緊張得睡不著覺。
……
現在想想,人生,似乎每一步,都在面臨這考試!
多年以來,我一直以為,考試,考的是知識,考的是能力。過了不惑之年,我才慢慢悟出,考試,其實考的是心態:
范進考上了舉人,喜不自禁,瘋了!
其實,考試成功後,瘋了的人,又何止范進?
那些經過層層考試,走上權力的頂峰,一朝被查,身敗名裂,何其多也?
蒲松齡沒有考上,埋身聊齋,成了!
其實,考試沒有成功,最後成為人生贏家的,又何止蒲松齡?
人生時時處處,都在考試,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才是應對考試的最佳狀態。范仲淹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種大胸懷,一種大境界,一種對待成功與失敗的大智慧。
只要內心有一個小宇宙,隨時都在燃燒——考試成功了,淡然以對,那不過是努力的回報;考試失利了,坦然一笑,那不過是新的一次考驗。
如果以這樣「得意淡然,失意坦然」的心態,面對人生無時無處不在的考試——考試,何足懼也?
謹以此文,與所有正在面臨人生形形色色林林總總考試的人們共勉!
(原創文章,未經本人許可,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hM0sW4BMH2_cNUgT8y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