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上網課不積極被訓斥後自殺,反思:生命教育缺乏還是放縱

2020-03-04     三水三心

3月3日,河北石家莊明珠花苑小區,一孩子因上網課不認真,家長訓斥嘮叨,竟一怒之下跳樓輕生!

據知情者透露,因為現在是疫情關鍵時刻,所有的孩子都在自己家裡學習網課,跳樓的這位孩子平時上網課不太積極,所以當天其家長就責備了幾句,卻沒想到如今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現在孩子的父母腸子都悔青了,但還無法知曉小孩是否能醒過來。

無獨有偶,據《晶報》報道,2月14日,河北某地一小區發生一起跳樓事件,跳樓者14歲,飯後稱去房間上學校布置的網課,沒多久即告墜樓。

在2月29日上午,河南鄧州初三年級的14歲女孩因家中貧困,沒有錢買手機按時跟聽學校網課,大量吞服母親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自殺,目前已經脫離危險。該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多地發文要求深入調查每一個學生的上網條件,要按照「一人一策」的方式想盡各種辦法解決,確保每個孩子能夠上課。

這些消息,實在是讓人心裡發堵,畢竟,那些花季的年齡,那些原本應該活潑的生命,那些原本隨時都應該展現的笑臉,竟然用這樣的方式,來告別人世!

生命在他們心中,真就那麼不值得重視?

我們不是當事人,我們不知道在孩子毅然做出自殺決定的之前,他究竟經歷了什麼,他究竟想了些什麼。但從結果上來看,從常理來分析,父母的管教,在他看來,是無法承受的,所以,他才採取了這樣極端的舉動。

那麼,為什麼同樣的方式,在不同的人眼裡,會產生完全不一樣的效果呢?

作為教育人(父母也是教育者),我們必須清楚明白的一點是: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這句話,每一個人都應銘記在心,時時咀嚼!

比如,有的孩子,打一頓,罵一頓,沒事,他樂呵呵的。而有的孩子,你甚至不能瞪他一眼!

這些,我們的教育者(父母)思考過嗎?關注過嗎?

這幾個例子,都是處在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是每一個人都不能迴避的話題:敏感、易怒,容易走向極端。

而如果我們對青春期一無所知的話,硬碰硬或者過於嘮叨,極有可能就引發極端反應!

所以,家長,不是生孩子給他吃飯穿衣那麼簡單!

而對於那些孩子,特別是那些採取極端方式的孩子,我卻感到的不是悲痛而是憤怒!

作為教育人,對於生命,我一直告誡自己,要保存敬畏,但對於自殺的人,我卻很難產生這樣的情緒情感——生命首先是自己的,你自己都不重視,都不珍惜,憑什麼埋怨別人?

或許,對於孩子,特別是對於那些懵懵懂懂的孩子,這有些苛刻,但10來歲了,應該懂了!

或許,他所經歷的,是我們難以想像的,至少在他看來是不能接受的——但客觀來分析的話:家長要求上網課,好好上網課,又會多出格?家裡沒有錢買手機上網,又會多丟臉?即使真的很丟臉,但真的到了需要用生命去維護的地步?

但不論怎樣,三起悲劇,個人從常理來分析,責任,主要都在自己!

所以,不要讓網課背鍋,網課不能成為這些悲劇的背鍋俠!

但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深刻地去了解孩子,認識孩子,尋找合適的交流方式!不然,類似的悲劇,必將還會重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s3Zt3ABjYh_GJGVZXZ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