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遠不會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2020-02-22     爸媽精讀

作者:安娜貝蘇(爸媽進化論主筆)

01

挫折教育不是人為製造磨難

前兩年,樂嘉帶著四歲女兒徒步穿越張掖沙漠的事情在網上引起了巨大爭議。

有人說,這麼小的孩子能走完全程真的很優秀,小孩子就該吃點苦,也有人罵樂嘉炒作,甚至指責他虐待兒童,不配當父親。

網友的憤怒可以理解,畢竟讓一個四歲的孩子經歷風沙大雨,蚊蟲叮咬,手腳長泡,一系列磨難,實在有點殘忍。

樂嘉說此行的目的是希望女兒長大後成為一個有毅力的人,但他踏入了一個誤區:挫折教育就是給孩子製造困難。

他曾在微博上透露過,孩子是早產兒,從小就有過敏性哮喘,他帶著女兒走這麼遠首先就不符合醫學常識,再者,一個四歲的孩子,其實不能真正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只是按照爸爸的要求努力去做。

從心理學上孩子成長發展規律來看,當他不明白為什麼要經歷這些的時候,他從挫折中收穫的就不會是正向積極的思考,而是被動的承受。

除了加深孩子的恐懼和無助感,沒有任何好處。

據報道,樂嘉帶女兒徒步結束後,孩子身上起了大片的疹子,時常半夜驚醒大哭。有專家指出,如果遭受的挫折遠超孩子的身體和心理承受能力,可能品格還沒培養起來,孩子就先垮掉了。

我們鼓勵培養孩子的抗挫力,是為了讓他們面對失敗能有堅持的勇氣,而絕非親自製造風雨加在他們身上。

但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卻時常發生:

一位媽媽為了讓孩子獨立,讓孩子自己去坐公交車,結果孩子迷路了,只好哭著求救司機;

因為孩子不寫作業,一位爸爸把自己兒子扔在了火車站,扔給他一個碗,讓他自己去討飯。

從視頻中看到孩子抽泣的畫面,隔著螢幕都能感覺到孩子的無助。

育兒專家王人平曾說過:一直不建議父母刻意製造「挫折」和「苦難」去鍛鍊孩子,生活本身需要孩子去面對的已經夠多了。

深以為然。

人們常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對孩子來說也一樣,他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去分辨和承受,父母要做的,是陪他們面對生活中「自然存在」的挫折,在困難中找到解決的辦法。

陪孩子經歷,在經歷中學會直面挫折,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寶貴的財富。

02

陪孩子面對挫折

去年4月,吳尊發了一條微博,那次NeiNei參加人生中第一場亞洲芭蕾舞比賽,結果成績不是很理想。

女兒因為挫敗而大哭,愛女心切的吳尊也跟著掉眼淚。

時隔8個月後,NeiNei又一次參加比賽,這次卻連決賽都沒有進。

但女兒的態度卻有了很大的轉變,她在社交平台寫下了自己成長的領悟:「有時候我們能贏,有時候,我們能長記性」。

女兒能有這樣的覺悟,離不開吳尊在她失意時的開導和平日裡的陪伴。

在第一次失敗的時候,吳尊就及時鼓勵女兒:「今天表現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一次,值得爸爸驕傲」。

他給女兒講了自己年少慘敗的經歷,並告訴女兒:努力比結果重要。

然後他帶去女兒游泳,舒緩孩子沮喪的情緒。

孩子在面對挫折時,沒有什麼比父母的支持和鼓勵來得更重要的了,因為孩子知道:無論我怎麼樣,父母都會永遠愛我。

父母之愛,是我們行走天地間最大的力量。

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在教育兒子拉吉夫的過程中,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

拉吉夫12歲時,生了一場大病需要做手術,醫生建議甘地夫人安慰孩子說一些「手術並不痛苦,你完全不用害怕」這樣的話。

甘地夫人卻在兒子進手術前緊緊拉住他的手對他說:「孩子,手術後你有幾天會相當痛苦,哭泣、喊叫都不能減輕你的痛苦,可能還會引起更嚴重的頭痛,所以,你必須勇敢的接受他。」

因為能夠預知未來的痛苦,也有來自母親的安慰和鼓勵,拉吉夫勇敢的接受了接下來的一切。

生活無法一帆風順,想要培養人格健全的孩子,就要幫助他勇敢接受生活的磨難,以溫柔和堅定支撐,一直站在他的身後。

來自父母的愛和相信,能讓他們即使逆風,也能學會耐心和堅定。

03

最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

看見孩子的情緒:

網上曾有一段很火的視頻:小女孩因為爸爸的一句玩笑生氣了,爸爸注意到了小女孩的情緒,立馬停止了玩笑,並蹲下來耐心地和孩子溝通,最好誠懇的跟女兒道歉。

他鼓勵女兒:能夠表達自己的不良情緒,並學會克服它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他十分堅定的對女兒說:「你不一定非要保持開心,你可以生任何人的氣,即使你表達了自己的情緒,絲毫不會影響我們愛你。」

邱晨曾說過:沒有一種情緒,是不值得被聆聽的。孩子的情緒能被看見,便能夠感覺到被尊重,擁有被愛的底氣。

尊重孩子的感受:

成年人有成年人的苦楚,孩子有孩子的煩惱。

三四歲的時候,他會因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而哭,上學了,會為學習成績而苦惱,進入青春期,又有同伴交往的衝突。

孩子的挫敗,是實際存在的,很多家長往往覺得孩子小題大做。

記得我小學的時候,家裡養了幾年的狗死了,我很傷心。

我的父親卻沒有像那個時代其他的父母一樣嘲笑我,或者認為:「不就死了一隻狗嗎?有什麼好傷心的」?

他幫我給小狗做了一個盒子,再陪我去山坡上把小狗埋了,父親不看輕一個孩子的感受,這讓我覺得我很重要,值得被珍視。

每次回憶起那個微風搖曳的下午,內心就會生出溫情。成年後每當遇到困難,我就能從回憶中源源不斷地抽出來勇氣,坦然迎接生活的冷雨。

許吉如在奇葩說曾說過,人與人之間,需要一份看見感。

一個被父母「看見」的孩子,能學會尊重自己,珍惜生命,擁有著對抗生活最大的底氣。

04

父子母女一場,我們與孩子共度的時光,是一場美麗的修行。

我不會給孩子挫折教育,我會永遠為他托底,告訴他:你是我的小孩,我們會保護你,會盡力讓你過得好。

我會陪著他經歷榮耀和痛楚,等到他能夠直面風雨的那天,我們給過的愛會繼續給他前行的勇氣。

愛孩子,是用誠實的愛和陪伴給他勇氣,用成熟的智慧教會他獨立。幫助他培養飛翔的翅膀,等到風起,便能衝上天空翱翔。

孩子,你儘管往前走,我就在你身後,當我追不上你的腳步時,我祝你有好運氣,也會永遠在家等著你。

作者簡介:安娜貝蘇,富書專欄作者,富書第五期親子營入門班,80後雙胞胎媽媽,文藝中年,專注育兒與情感,相信孤獨和思考的力量,與孩子一起成長;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OrJb3ABgx9BqZZIC8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