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佛的人越來越多了?這3個原因,完全顛覆你的認知

2020-05-01     千面略懂先生

只要稍加留意,明星、博士、學霸皈依佛門的新聞屢見不鮮。

最近,偶然一次我在網絡上看到終南山修行,好奇心驅使下點開一看,居然是第一熱門,修行的人已經到了人滿為患的程度。

有男人有女人、有富豪有窮人、有老人有年輕人、有文化人也有普通人,林林總總、好不熱鬧。

最近的一次禪修中,我又無意中遇到好幾個熟識的朋友。寒暄中得知他們也都在修佛,其中一個佛友感慨道:為什麼現在修佛的人越來越多了?

有人修佛為求清靜,有人修佛為積德行善,有的修佛為避免災禍,也有人修佛屬於盲修和迷修,大家的目的各不相同、形式也各式各樣。

這種怪相的產生是什麼原因呢?請繼續往下看——

01因為學佛而變得內心富足

談論起修佛的初衷,一個歷經商海沉浮的佛友先給大家分享了一個故事。

《莊子》中記載,有一個木匠叫梓慶,他擅長做祭祀時掛鐘的木架子。

你可別小看這個普通的木頭架子,到他的手裡做出來堪為鬼斧神工,上面的野獸像真的一樣栩栩如生。

國王知道後就把木匠叫去詢問究竟。

木匠笑笑說:「哪裡有什麼訣竅?如果你一定要問的話,那是我每次在做任何一個架子之前,都要守齋戒,沐浴、誦經,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慢慢就可以「忘利」,把那些功名利祿的念頭全部扔掉;接下來可以「忘名」,別人讚嘆也好、誹謗也罷,我已經不在乎了;最後就實現「忘我」的境地,這就是我的竅訣。」

這位佛友說,他也和這個木匠一樣,經過這三個階段,從最初盲目到現在的虔誠,修佛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聽完之後,在場很多人紛紛表示贊同。

身處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每個人要麼為名、要麼為利、要麼為自己的一己私慾,心裡滿是貪念和嗔心,每天因為利益得失而情緒波動、煩躁怨恨,無形中造就許多業障,給自己的生活和事業蒙上不幸的陰影。

就像梁文道說的,修佛之後,他對於一切人和事不再從外部尋找原因,而是從自身找原因,因為你所有的幸運和不幸都是自己之前種下的因如今得來的果。

當你深信因果、心懷慈悲後,慢慢就會放下貪嗔痴,心裡變得清靜自在、圓融歡喜,如此以來,即便生活不夠優渥富足,內心也無比安寧幸福。

02物質生活富裕時,越需要佛學凈化內心

我們身處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中,每個人的心每時每刻都處在一種分裂的狀態,妄想生生滅滅,一念接一念,整個人也處於混沌迷失的狀態。

就像中央電視台記者街坊「你幸福嗎」,人們對於幸福賦予各種看得見的目標,買房、買車、升職、加薪、旅遊、進修……就像奔跑的犀牛,永遠沒有停下來的時候。

修佛就是把每個人的千頭萬緒的心集中到一點上,使思想集中、心態紛亂變為安定。

在念經、打坐、吃飯這些簡單的生活中,放下不必要的貪念和慾望,渾身輕鬆自在,內心歡喜滿足。

這不是三天兩天就能實現的,需要在日復一日的重複中反觀自己的內心,修正自己的惡念,一點一點使得心靈得到凈化。

其實生活原本沒有那麼複雜,其實幸福也不是那麼遙遠。尤其是當你專心致志地想著佛號,全身心都投入當下的佛號中去,心靈自然地得到安祥和凈化。

這種歡喜和自在讓你滿足,並且願意一念接一念地延續下去,不管你有多少煩惱、多少妄想,都可以在佛陀的智慧中淡化和消除。

最初我也是從抄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開始的,一遍一遍地抄寫,從不知其意,到慢慢體會到其中的道理,再到後來著迷一般被其中的佛法所震撼。佛法就是要我們根據一定的修持方法,來逐步實現心靈的凈化。

03學佛的根本,是獲取快樂與智慧

有不少朋友問我,學佛有什麼用?

我用一句話回答了他:讓你的心屬於自己,這就是修佛的目的。

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在不斷變化著,它們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隨緣生滅,你無法控制它們,也留不住它們。

佛陀用他的智慧教導你,只有放下心裡的貪嗔痴,深信因果,積德行善,你才能獲得快樂修得福祉。

網友有些不解地問我:難道不是為了消災避難才修佛的嗎?難道不是為了給自己修得福報才修佛的嗎?

那我還是先講一個故事吧。

一隻受傷的兔子被老鷹追逐得無路可逃,躲在了佛的背後。

鷹對佛說:要是我不吃這隻兔子,我就會餓死的。

佛輕輕撫摸著瑟瑟發抖的兔子,望著被飢餓緊緊困擾著的鷹,從自己身上割下一塊肉喂給它。

鷹吃飽後又說:我現在是吃飽了,可過一會兒還會餓,說不定我會去吃別的什麼動物。忽然晶瑩的淚珠從佛深邃的明眸里流了出來,落到地上濕潤著花草和泥土。

在佛陀的眼裡百獸同生、萬物皆存,一蟻一蟲佛都賜愛、一草一木佛都牽情。

在他的眼裡一切都是瞬間、一切又都是永恆。如果不是修佛你就無法覺悟到佛法的博大精深,也不會停留在自私自利的「我執」中。

《百丈禪師警訓》中,百丈禪師說: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學問以勤學為入門。語言以減少為直截,煩惱以忍辱為菩提。

通過學佛我們就可以了解宇宙、認識自己,了解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些問題都能在佛法當中找到答案。

一個人真正有了智慧,就可以減少煩惱,當智慧增長到一定的高度,就可以達到明心見性、離苦得樂的境界。因此帶著一顆虔誠的心學佛,

就得到持久的、不會動搖的快樂,讓自己的心靈變成一個獨立的世界,不被各種紛繁的現象所迷惑,這樣你才能活得自主、自在、快樂。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學佛的人越來越多的原因了吧!

作者:略懂居士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可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Kzjz3EBfGB4SiUwx2j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