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親」沿續到現在,力度不減反增,老人對於隔代孫輩的寵愛,簡直讓爸媽們看不下去,在老人面前,對孩子不能打、不能罵,還無法跟老人理論,還沒等你張嘴,就被老人反駁過來,一堆你們小時候如何如何,孩子小不能管得太嚴等等,一系列的話讓你無法開口再管孩子。暑假,把孩子送到了姥姥家,在家陪了幾天,臨時有事,白天進城忙活,晚上再回返,看著孩子一天天跟氣吹的似的胖下去,再看看每天晚上回去拍下的晚餐,不得不承認,孩子胖起來的原因,除了缺乏運動,主要是吃出來的,老媽為了外孫,可謂是傾盡手頭零花錢,可著盡的給孩子做著吃,是唯恐不胖的節奏啊。開口說過幾次,早午可以讓孩子吃飽吃好,但晚餐一定要清淡、少油少主食,寧缺別剩,但事與願違,老媽是寧剩勿缺,胖到看不下去的時候,找了個體重秤給孩子稱了下,原本標準的100斤體重已經曳升到120了,短短的十天,象施肥一樣長了20斤,簡直沒眼看了。
早餐和午餐一般不在,拍不到,據說是比晚餐還豐富,而且白天可著勁的吃雪糕喝冷飲,住了十天,晚餐卻一天不落地拍了下來,根本沒幾個像晚餐的,午餐吃這些都過了。
這是給孩子送到姥姥家的第一天晚餐,剛到豐盛些,可以說得過去,但也有些過了。滿眼望去,除了肉還是肉,排骨是煮過又炸的酥炸排骨;肉簽也是只包裹了一層薄薄的豆腐皮,滿腹肉餡;寬粉燉肉,這大大的肉塊看著都油膩;魚也是先煎後燒,連炒菜中都沒有一個素炒的,帶著肉片。對於大人來說,光看就飽了,但孩子們的眼睛卻是亮的,盯著肉移不開,把肉食塞滿了肚。
青瓜肉餡餃子,一半青瓜一半五花肉,確實是真香,結果孩子吃得確實也是真多,這是姥姥按照外孫的胃口來做的,大晚上的吃了兩碗有餘,還吃了兩個燒雞腿,剛兩天下來,就能明顯看到孩子的小肚子長起來,不再平坦了。
第三天倒像個晚餐了,但仍舊有肉,只因孩子愛吃肉,老媽就顛顛地跑到熟食店去買回來,一頓晚餐,孩子吃了半份燒雞,又加兩個紅薯,半碗水粥,這些也足夠長上一兩斤肥肉上去了,小臉蛋已經明顯變圓了,不免囑咐孩子少吃點,胖了不好減,被老太太一個眼刀過來,便無法吱聲了。
餃子做了兩樣,姥姥給外孫包的牛肉餃子,大人是韭菜餡的餃子,看把孩子慣的,單獨包了牛肉餃子不說,又買了燒雞,晚上回來路過離家不遠的燒雞店,相熟的老闆笑呵呵地跟我說「你媽這幾天連著買燒雞,是家裡有啥事嗎?沒事你媽可沒買過呀……」聽這話的時候,我是沒辦法回答的,難道回答是外孫喜歡吃嗎,只笑恩了一聲過去,回家囑咐老媽別總去買了。
晚餐等我到家的時候,孩子們已經啃了幾個醬大骨了,留了一個給我,等待一起用晚餐,要我說孩子們都不用再吃了,可是,孩子們像之前沒吃過東西一樣,仍舊正常用餐,平常人的兩頓飯,讓他們緊接著合成了一頓飯。滷肉皮是老媽攢了幾天豬肉上的皮做的,並非孩子們的鐘愛,但架不住樣數多,孩子們饅頭片配裡脊吃了第二個飽。跟老媽說,這樣再吃下去不行了,得找個秤給孩子稱稱,肯定長了不少,老媽一句「哪有孩子吃飯還控制的,天天稱啥,越壯實越好」,讓我諸多無語。
相比於前幾天的晚餐,今天的晚餐相對簡單了一些,沒有孩子愛吃的肉,也還是擋不住孩子的胃口,綠豆餎餷被孩子吃了大半,兩碗粥,半個粘玉米,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還是吃得有些多,碳水多了照樣會長胖,孩子生活在老人身邊的飲食不均衡,也是孩子們長胖的一個重大原因,這也是很多孩子吃得不是太好,卻很胖的原因。
這頓晚餐看似是懷舊版,老人和中年人愛吃的,但有兩樣卻是孩子們喜歡的,滑溜溜的紅薯涼粉配熏雞肉,仍舊讓孩子們吃了個撐。這是無論怎麼吃,都跳不出孩子長胖的節奏。
晚餐雖然只有兩個菜, 但都是用大盆來裝的,孩子們吃魚肉,用魚湯拌飯,一人兩三碗白米飯,魚肉雖然不會長胖,但米飯吃多了,碳水化合物過高,還是跑不掉長肉的節奏。
「晚餐吃火鍋,長胖跑不了」,不說吃什麼,單就芝麻醬就是長胖的必備物,孩子們用羊肉和火鍋丸子裹帶著濃香的芝麻醬,吃得滿嘴都是,小肚子溜圓,看著孩子跟氣吹一樣已經變得滾圓的小身子,滿心凌亂。
番茄蝦一整盤基本被孩子吃光,又用燉菜湯泡白米飯吃了兩碗,這是晚飯,晚飯啊,如果在自己家,保准只給孩子一碗,連多蒸飯都不會,可是姥姥總是怕外孫吃不好,什麼都多做,白米飯更是不會少蒸,孩子想吃多少都能滿足,想要阻止吃的第二碗,因有老人寵著,只能是想,卻做不到。
十天下來,把事辦完,在把孩子弄回家之前,找了個秤,給孩子稱了下,整整二十斤,跟老媽說,老媽卻只是笑,說孩子胖點好,「隔代親,無限寵」,這樣的局似乎是很難破的,也只能回家給孩子減肥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您的「一評、一贊」便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如果您覺得有用,請把它分享出去,謝謝!瓢飲取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典故,我崇尚美食即是愛的主旨,深信投入愛才能做出美味,即使同一食物你我的做法相同,如果有愛,你會做得比我好,歡迎您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