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戰時日本新觀點 韓國作家新書引熱議

2019-09-20     亞時中文網

韓國光州,二戰時期日本慰安婦的雕像。(圖源:法新社)

韓國作家、學者李榮薰等6人聯名撰寫的《反日種族主義》一書中包含的對戰時日本的新觀點,引發韓國熱議。目前,這本新書已經連續三周榮登韓國領先連鎖書店的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對絕大多數韓國人來說,1910年至1945年日本軍國主義對韓國的殖民統治是一個充滿罪惡和受害者的黑白故事。他們認為,這是2000多年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其特點是經濟剝削、文化褻瀆、野蠻、強迫勞動和性奴役。

但李在新書中猛烈抨擊了韓國的教育體系和政治,認為日本帝國主義雖然具有壓迫性,但在其殖民地卻是一股推動現代化的力量,最重要的是,他對強迫勞工和「慰安婦」的傳統觀念提出了質疑。

李榮薰的研究沒有完全依賴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受害者的個人陳述,而是使用了廣泛的數據——從殖民地時期的官方統計數據到慰安婦的郵政帳簿、軍隊妓院的規章制度和日本礦山的會計帳簿。

剖析部落民族主義

在書中,他對韓國民族主義提出了質疑——這是一種漂浮在反日情緒深處的力量。

他說,1945年韓國的解放不是由韓國自己實現的,而是盟軍勝利的副產品。由於這一歷史遺留問題,「韓國人陷入了自身身份的混亂之中……人們普遍認為,左派和右派之間存在分歧——但事實上,這是一場歷史上的身份危機,是對我們真實身份的追尋。

李榮薰和他的新作引起了韓國的激烈討論。(圖源:Andrew Salmon/亞洲時報)

李說,他和孫女的一次經歷讓他動心寫這本書。「有一天,我的孫女從幼兒園回到家說,『日本是我們的敵人。』」他回憶道。「所以,我們應該看看我們正在接受什麼樣的教育:那就是『邪惡』教育。」

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歷史之爭」一直在進行中。韓國要求日本就殖民時代的暴行進行道歉和賠償。日本方面進行了賠償或道歉,但遭到拒絕,並以缺乏誠意為由受到了嘲笑。

但是,幾十年來,這些不滿情緒都受到外交和歷史界限的限制。直到韓國左翼的文在寅政府與日本右翼的安倍晉三政府對峙,這一爭端開始越過防火牆。

在經濟領域,兩國都取消了對方的優惠貿易地位和軍事領域。在軍事領域,首爾方面否決了一項情報共享協議,這是連接這兩個東北亞民主國家的唯一一項軍事協議。

李將當前的形勢比作戰爭,並將其推論為宣傳。「在戰爭中,領導人是否講真話並不重要,」他說。「這就是我們所處的情緒狀態。」

令人難以接受的研究結果

李指出了一些關於強迫勞動的虛假信息。他指出,舉例來說,在韓國教科書甚至紐約時代廣場的巨型廣告版面上,都出現了一名韓國勞工的照片,聲稱這名勞工是韓國受害者,但實際上,這些照片顯示的是日本礦工。

同時,李榮薰並不否認「慰安婦」制度的存在,也不否認慰安婦制度是為日本軍隊設立的。然而,他對其他方面提出了質疑。韓國的普遍看法是,當時有20萬性奴,主要是朝鮮人,被日本軍隊綁架。

在數字方面,他稱20萬是「毫無根據和捏造的數字……沒有人能夠證明這一點。」他自己估計的數字要低得多,大概不超過7000人。

他認為,事實上,許多婦女是在日本軍事基地附近的妓院工作的日本或韓國妓女。1937年,東京頒布了官方的「慰安婦」制度,其中一些妓院被改成了「慰安所」。

他還駁斥了「性奴」的說法,稱慰安婦是契約性工作者——這在日本帝國是合法的職業。他們享有一定的行動自由,並得到了報酬。

「『性奴』是一個非常政治化的術語,」他說。「我們發現了慰安所的運營規則和規章制度……這些規則得到遵守,許多韓國和日本的女性能夠在服務結束後能夠獲得自己生活所需的費用。」

對於日本軍隊的綁架事件,他提出了「與我們習慣的招募過程不同的概念」。李的研究表明,許多慰安婦實際上是被賣給平民人口販子的貧窮農村女孩。

「父母或監護人必須簽署一份協議,允許女孩在妓院工作,」他說。當「皮條客們帶著大筆錢去低收入和偏遠地區」時,「一日三餐都吃不起」的父母們實際上是把女兒以合同的形式賣掉了。

同時,他也承認,該體系的「人性的粗暴一面」可能是一個非常殘忍的過程。但有些人是自願離開貧窮的。這就是現實。」

危險之路

他說,這本書的反響大體上是積極的。他說:「我相信,許多韓國人把這看作是一個積極的跡象,一個新的歷史觀,一個新的詮釋,新的伽利略或哥白尼。然而,很多社會和政治力量已經聯合起來,慢慢地批評這本書。」

李榮薰被攻擊,被指控使用「言語暴力」,並被比作否認大屠殺的人。他的文學主張遭到了政界和媒體界的猛烈抨擊。

他走的這條路很危險。因為韓國已經制定了強有力的誹謗法:學者們因為質疑「慰安婦」的說法會被罰款,甚至被判入獄。

《韓國時報》在一篇社論中寫道,李榮薰的書「以另類歷史視角的名義,基於扭曲歷史的觀點而為大眾熟知。……我們需要對此採取嚴厲的行動,因為他們的存在只是為了滿足頑固不化的日本政客和右翼團體的需要。」

該報還說,李榮薰屬於一個經濟機構,該機構接受了日本豐田公司下屬一個基金會的資金。

一些媒體甚至拒絕支持他的研究。

但是李榮薰沒有退縮。「大多數批評都是情緒化的,」他說,「目前還沒有任何嚴肅的學術批評。」


文章來源:Asia Times

實習編譯:李思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eCDUG0BJleJMoPMFno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