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簽,我也不簽」——如何看印度和日本就RCEP的立場

2019-12-03     亞時中文網

亞洲時報特約評論員

經過7年的艱苦努力,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基本結束。但就在「臨門一腳」之際,印度總理莫迪稱,印度的關切和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尚未解決,印度決定不加入RCEP。在印度經濟極度放緩以及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況,印度這一決定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在印度決定退出後,日本接著表示,不會在沒有印度的情況下簽署RCEP,即「印度不簽,我也不簽」。印度為何決定不加入?又如何解讀日本這一表態?

印度為何決定不加入RCEP?

莫迪給出的直接理由是,RCEP談判中,印度的關切和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印度國內一些媒體認為,莫迪作出的決定是正確的,因為印度還沒有為自由貿易做好準備,目前看像RCEP這樣的協定對印度來說可能弊大於利。也有人發出不同聲音,認為莫迪政府缺乏勇氣,讓印度活在龜殼裡進行「自我保護」,不敢放開市場與亞洲各國競爭。

印度總理莫迪 (圖源:網絡)

客觀地說,印度決定不加入RCEP不難理解。印度與其他15個RCEP成員國中的11國都有貿易逆差。為此,印度曾要求建立一個三層結構,逐步取消對不同國家集團的關稅。但印度這一要求遭到其他成員反對,認為是單方面保護主義。東協10國和其他RCEP成員國希望印度做出更大讓步,承諾未來削減對所有國家92%的關稅。此外,在RCEP生效後,印度還將不得不立即取消超過四分之一的貿易項目進口關稅。作為RCEP成員國中對所有進口商品平均關稅最高的國家之一,印度將是削減關稅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印度對華貿易逆差占印度貿易逆差總額一半左右。如果印度向中國開放市場可能會導致大量中國商品湧入,擠占印度生產的產品,而印度又沒有能力和自信與中國競爭。

再有,即使印度有針對大量中國商品進入印度市場的保護措施,如果RCEP原產地規則沒有按照印度要求收緊,亞洲大國的商品仍可通過第三國進入印度市場。正因為如此,許多印度商人和農業利益集團一直對印度加入RCEP持謹慎態度,並不斷向政府施壓,要求保護國內製造業、農產品和奶製品行業。

事實上,印度製造業還沒有準備好應對來自外部的競爭。印度經濟正經歷多年來最緩慢的增長期,加之內需不足,短期看,為保護國內市場免受更多外部衝擊,印度決定不加入RCEP或許是有意義的。然而,如果印度想要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應該抓住機會進行改革,精簡現有自由貿易協定,這樣才能獲得預期回報。否則印度只能一輩子龜縮在自己的殼裡面。

日本為何說非印度加入不簽?

日本政府就RCEP談判的最新表態令外界高度關注。此前,日本政府官員對RCEP談判以及多邊主義前景一直持積極樂觀態度,但就在印度宣布不加入RCEP後,日方表示,如果印度不簽署這個協議,日本也不簽。有專家認為,日本以貿易立國,也一向高舉多邊主義旗幟,反對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日本這次表態可能是一種談判策略,希望把印度拉進來,努力促進印度共同加入RCEP。

日本經濟產業副大臣牧原秀樹日前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說:「日本不會考慮在沒有印度的情況下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他表示,從經濟、政治和潛在的國家安全角度來看,印度的參與具有重要意義。儘管在RCEP的問題上,已經有15個國家達成共識,但日本「只考慮有印度參加的談判」,「日本將繼續勸說印度加入」。

印度總理莫迪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日本和印度之間合作密切,在投資和經貿方面保持著長期友好合作的關係。從RCEP早期談判緣由看,日本對於印度加入寄予厚望。在東協10+3(東協加中日韓)談判階段,日本提議將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印度也加入進來。如牧原秀樹所稱,日方有經濟、政治甚至潛在國家安全角度的考量。

毋庸置疑,日本和印度均希望在印太地區深化合作,以平衡中國在印太地區的主導地位。特別是在RCEP問題上,日本除了經濟方面的考慮,還有地緣政治方面的考量,希望拉攏印度共同主導區域內經濟規則的制訂,並倚重印度來牽制中國,增加發言權,在RCEP框架內尋求平衡。

日本始終將印度視為在RCEP機制下增加其自身話語權甚至制衡中國的「戰略砝碼」,當然不希望印度退出,而把這一協定乃至未來亞太地區經貿主導權讓給其他。日本此時提出非印度加入不簽,也並不意外。其實早在11月初舉行的RCEP國家領導人曼谷峰會前,日本就已多次對外釋放消息,稱願為印度協調各國立場,以滿足印度關切,換取印度加入RCEP。

(圖源:網絡)

RCEP是由東協發起,以「10+6」為基礎的區域經濟合作安排。按照東協的路徑和模式,RCEP將改變亞太區域合作的基本格局,對東亞生產網絡的完善和提升、貿易和投資環境的改善、地區一體化進程都會產生積極影響。

東協國家普遍希望儘快結束已持續7年的RCEP談判,儘早收穫談判成果。在RCEP生效後,15國還可繼續與印度展開談判,爭取印度重返這一協定。日本首相安倍將於本月中訪問印度,估計日方還會積極做印度工作,希望印度重回到協定談判中來。但印度經濟增速還在持續下降,想要讓印度人回心轉意,重返RCEP談判難度很大。現實的期待是,日本人現實一點,不要因為印度的退出,就讓這項持續7年之久的複雜談判毀於一旦,也使日本失去參與亞太經濟一體化的難得機遇。


特別聲明: 本站轉載或引用之圖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站聯繫,本站將及時更正、刪除。版權問題及網站合作,請通過亞時中文網郵箱聯繫:[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UA9zW4BMH2_cNUgV9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