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發展特色養殖 實現脫貧致富

2019-10-17   神木新聞

一走進

神木市中雞鎮納林采當村

結對幫扶企業基地

羊叫聲此起彼伏

現年53歲的方建軍剛喂完羊

他在這裡已經工作了3年

每年5萬餘元工資

相比以前每年種地收入1萬元

收入增長了5倍

方建軍正在養殖基地喂羊。

「現在輕鬆,一年還能攢個2-3萬。」妻子和女兒智力殘疾沒有勞動能力,78歲的母親需要照料,家裡的頂樑柱方建軍告訴記者,如今每月3900元的工資讓他能夠養得了一家人。

方建軍能夠在村裡的產業扶貧項目就業,得益於近幾年來納林采當村在實施精準扶貧進程中,形成的「招商引資+轉型升級+富美鄉村+集體經濟+雙扶雙脫+幸福康養」的「六維一體」模式下,發展整村推進脫貧。

「納林采當」為蒙語音譯,納林為狹小細長的地方,采當指水草豐茂的濕地。納林采當村距全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紅鹼淖僅8公里,是典型的風沙草灘區,建檔立卡貧困戶19戶39人,讓納林采當村成為中雞鎮唯一的貧困村。

「以脫貧致富為目標,我們村形成了『政府主導、企業幫扶、農民自覺、全民動員、各方參與』的扶貧格局。」納林采當村第一書記黃大鵬介紹,為盤活各類資源,改善基礎設施,村裡推進了「三變改革」,2017年掛牌成立納林采當股份經濟合作社。

經過一年多發展,納林采當村已經建成葡萄大棚30座,驢舍3000多平方米,驢子存欄110頭,新建標準化羊舍2180多平米,羊存欄近500隻;花果樹和西瓜套種20畝,集體經濟活力已經初現。

其中,神木市農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村裡建設種養殖基地,結對幫扶直接扶貧支出資金500餘萬元,農業產業扶貧項目支出7000餘萬元,給該村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新思路和新氣象。

神木市農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喬虎堂接受採訪團採訪。

據神木市農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喬虎堂介紹,該企業將推進農業產業發展,打造脫貧致富示範基地。設施果蔬種植區引進現代化全年候溫室環境保障系統,保證作物全程實現高標準種植,並結合當地獨特的黃土文化和草原文化,打造蒙漢風情觀光區,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遊經營實體。

幫扶企業發展特色養殖業。

項目扶貧帶動整村流轉土地1600餘畝,帶動100餘戶家庭農場發展飼草種植、畜牧養殖業,盤活土地資源。產業扶貧中,企業為9戶貧困戶免費新修羊舍900多㎡,向32戶貧困戶及35戶低收入家庭贈送種羊1260隻,並以高出市場價格收購村民的玉米、秸稈、飼草,實現增收致富。

神木市農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孫留俊接受採訪團採訪。

「我們基地長期僱傭貧困戶及富餘勞動力30餘人,讓村民成為產業工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工資也相對較高。」神木市農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孫留俊說,企業先後投資40餘萬元為四戶貧困戶修建新房12間,開拓入戶道路5公里,投資70餘萬元改建學校為老年公寓,解決了村子的實際困難。

「現在跟以前的生活相差太遠,沒有好政策就得不到這樣的生活水平。」在養殖基地務工的李旭則開心地跟記者講述生活變化。「納林采當村於2018年底實現了整村脫貧。」神木市中雞鎮鎮長白傑華表示,目前該村走出了一條從精準脫貧到全面小康到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

村裡建設了三座獨具特色的蒙古包。

中雞鎮納林采當村實現整村脫貧,是神木市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實效的一個精彩縮影。據了解,該市以實現穩定脫貧為目標,產業就業扶貧激發內生動力,2018年實現了所有貧困村穩定退出,為全國資源型發展城市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提供了有益探索。

來 源:人民日報

編 輯:王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