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是一部英雄傳奇系列故事,以話本、戲劇等形式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它對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義,講述了楊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報國的動人事跡。主要描寫楊繼業、楊延昭、楊宗保三代英雄的傳奇故事,多從「金沙灘」起,至「天門陣」止,現評書名家劉蘭芳老師的《楊家將全傳》即是此版。
全書共21冊,分別是《楊七郎打擂》《金殿保本》《幽州解圍》《血戰金沙灘》《兩狼山》《楊六郎告狀》《下邊庭》《智斷潘楊案》《黑松林雪恨》《兵困黃土坡》《大戰韓昌》《大鬧汴梁》《真假楊六郎》《兵困遂州》《大刀王蘭英》《白馬告狀》《孟良馴馬》《穆柯寨》《三請穆桂英》《挂帥初征》《大破天門陣》;這套書印量較大,除《血戰金沙灘》《楊六郎告狀》《大戰韓昌》。
1、北宋年間,太宗趙光義在位。北邊大遼經常發兵騷擾邊關,險隘要塞戰事頻繁,狼煙不斷。國內黎民百姓常遭兵災之苦,度日艱難,貧困不堪。
2、國都東京汴梁城中,金碧輝煌的宮殿之內,卻是鼓樂聲喧,宮娥彩女翩翩起舞。太宗端坐龍案觀看,面前擺滿山珍海味,玉液瓊漿。
3、朝中大臣潘仁美的女兒潘素蓉,生得窈窕俊麗,嫵媚動人,被太宗選為西宮娘娘,深得寵愛。潘家父女常陪太宗出入八寶金殿,尋歡作樂。
4、太宗為了討好潘素蓉,對奸臣潘仁美言聽計從,百般依順,封為掌朝太師。這樣就疏遠了忠臣良將。文武官員背地議論紛紛,擔心著社稷的安危。
5、當時,北方的遼國興起,執掌遼邦的天慶良王耶律沙,對中原沃土早有野心。他獲悉宋朝奸佞當道,朝政腐敗,認為進攻中原的時機已到,便召兵馬大元帥韓昌進宮,密商滅宋大計。
6、經過一番謀劃,耶律沙決策:抓緊操練兵馬、儲備糧草,伺機發兵中原,奪取宋室江山。並派出使臣,單騎直入汴梁,給宋朝遞送戰表。
7、老丞相王延齡接到遼國使臣遞來的戰表,不禁大驚失色,立刻撞鐘擊鼓,急步走上金殿,向太宗奏本。
8、太宗聞奏,驚恐萬狀,急忙召集文武大臣上殿議事,他開口言道:「眾家愛卿,遼兵要來犯我中原,誰願領兵挂帥前去迎敵?」
9、品級台上,鐵鞭王呼延贊、開國王曹斌、長勝王石延超、東平王高懷德等十大王爺,都把敬佩的目光投向金刀令公楊繼業。大家認為,他天文地理,六韜三略,無不精通;行兵列陣,玄妙莫測,智勇雙全,是個出眾的帥才。
10、楊繼業人稱楊無敵。他聽說遼國遞來戰表,氣得二目圓睜,鬍鬚奓抖,胸脯起伏,鐵拳緊握。心想:「待我橫刀躍馬,率領兵將,殺他個片甲不留。」
11、楊繼業正要討旨。不料潘仁美搶先一步,雙膝下跪道:「萬歲,老臣不才,願領兵挂帥,奔赴邊關,殺退遼兵,忠心保我大宋江山」太宗一聽大喜,心中暗想:「還是國丈,能替孤家分憂解愁。」當即准旨。
12、東平王高懷德、小梁王柴勛、汝南王鄭印等忠臣良將,都知道潘仁美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為人陰險奸詐,討旨挂帥沒安好心。可是見皇上已經准旨,誰也不敢再多言。
13、這時,八賢王趙德芳在一旁坐不住了,起身言道:「領兵打仗,非同兒戲,老太師偌大年紀,恐難勝任。」潘仁美說:「王家千歲,老臣雖不才,但也略通兵法。況且我三兒潘豹,武藝超群,如命他當先鋒,定能旗開得勝。」
14、宋太宗見皇侄趙德芳意欲阻攔國丈領兵,心中不悅。忙開口道:「傳孤旨意,明日三國舅在御花園演武御考,然後再行定奪。」旨下,起身退班散朝。
15、楊老令公和呼家王爺等文武官員,悶悶不樂地出了朝門。潘仁美卻笑在心裡,喜上眉梢。他暗自得意地想:「今日兵權到手,單等來日時機成熟,宋室江山就屬老夫了。」
16、翌日上午,太宗駕坐御花園,御考潘豹,文官武將都到場觀看。潘豹應宣,從月亮門進園,撲嗵一聲,跪在太宗的黃羅傘前:「小臣潘豹參見吾皇萬歲!」
17、太宗傳下旨意,御考開始。潘豹走到演武場地,緊緊衣帶,拿好姿勢,縱身躍起,先翻個凌雲跟斗,接著又演了個「跨虎小開門」。
18、潘豹接著演練劍術。只見他上刺下劈,左殺右砍,劍起劍落,寒光閃閃,確也有些功夫。太宗看罷大悅道:「三國舅果然武藝高強,孤封你為平遼先鋒。」
19、潘豹眉開眼笑,叩頭謝恩。這時八賢王對太宗道:「皇叔,潘豹這三招兩式,根底不深,若真刀真槍上陣交鋒,量他不是韓昌的對手,先鋒官不可草率加封。「
20、太宗問道:「皇侄有何主見?」八賢王說:「依我之見,可叫三國舅在東城門外天齊廟立擂一個月,榜召天下英雄好漢前來打擂,勝者封為先鋒官。」太宗雖說不高興,但又不便駁回,只好准奏。
21、潘仁美見太宗准了八賢王的奏本,心裡深感不安。他擔心別人奪去先鋒官,一時愁眉不展。下朝後,匆匆回到太師府,就命家人去請黃龍。
22、黃龍是潘仁美的得意門生、知已心腹,擔任九城兵馬司要聯。他一進帥府,便躬身問道:「恩師,喚弟子來有何吩咐?」潘仁美對他說了皇上傳旨立擂的事,叫他謀劃保住先鋒官的策略。
23、黃龍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陪笑道:「恩師,朝中各家王爺子弟,尤其是楊家的眾兒郎,武藝出眾,怕三國舅不是對手。太師可求助西宮娘娘,叫皇上傳旨,不許他們打擂,三國舅的先鋒官印便可穩拿在手。」
24、潘仁美拍掌稱妙。他急忙進朝直奔西宮,見到女兒潘素蓉,如此這般講了一遍。潘素蓉揚眉笑道:「老爹爹請放心,女兒照計行事,定為我三弟當先鋒官盡心。」
25、潘素蓉果然有辦法。第二天,太宗升殿宣旨:「三國舅立擂,朝中眾位愛卿子弟,不得上台打擂,以免傷了和氣,抗旨不遵者,全家問斬!」文武官員面面相覷,心中不服,卻不敢言語。
26、老令公楊繼業下朝,一路上悶悶不樂,他憂國憂民,心事重重,邊走邊想:「遼兵要犯中原,我楊家將不能殺敵報國,實為憾事。皇上不辨忠奸,重用潘家父子,大宋江山危矣!」
27、楊繼業回到天波府無佞樓,叫老家人楊洪請來夫人佘太君,把潘豹立擂和皇上的旨意說了一遍。並叮嚀太君要管好孩子,一月之內,不許出門,更不能去打擂闖禍。
28、佘太君聞言,便叫楊洪把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光、四郎延輝、五郎延德、六郎延昭、七郎延嗣、八郎延順召到跟前。先傳了皇上旨意,又講了楊府的家規。
29、太君話落,七郎從眾兄長身後閃出來說:「遼兵壓境,國家臨危,皇上為何不許我們打擂奪先鋒,出征殺敵?太君發怒道:「大膽的奴才,休得多言!」
30、兄弟們散去,太君把大郎留下,一再囑咐說:「你領兄弟們到後花園練習武藝,一個月不許離府一步。七郎性如烈火,好抱打不平,對他要嚴加管教。遇事要和六郎商量,他足智多謀,可以幫助你出主意。」
31、大郎遵照母命,轉身下了無佞樓,找到六郎商量了一番,然後帶領眾位兄弟,到兵刃庫拿來刀、槍、劍、戟、斧、鉞、鞭、棒,奔向後花園。
32、後花園中,花紅樹綠,景色如畫。楊家兄弟們在如意亭前的練武場上,有的練槍,有的耍刀,有的揮棒,有的舞劍,都精神抖擻地練將起來。
33、七郎與五郎對打了一陣,覺得渾身仍充滿力氣,雙手又抓住一把千斤石鎖,高高舉過頭頂。六郎拍手贊道:「七弟力氣超群,武藝出眾,真是一員驍勇的猛將!」
34、兄弟們習練得正起勁,八姐延琪、九妹延瑛、燒火丫頭楊排風,陪著佘太君來到後花園。太君見孩子們個個安心練武,她放心地笑了。
35、再說潘豹立插的事。皇上聖旨傳出,京都四門、繁華鬧市,到處貼著皇榜。城中庶民百姓、過往行人聞訊,都紛紛上前圍觀。
36、數日以後,山南海北的豪傑,州府縣城的武土,有的騎馬,有的乘車,日夜兼程,雲集京都。汴梁城內的家家店房,很快住滿了客人。
37、汴梁東城門外,更是人如潮湧,車水馬龍,萬頭攢動,熙熙攘攘。擺攤商販叫賣聲聲,一條繁華的長街,更顯得熱鬧非凡。
38、天齊廟前,擂台高搭,迎面懸掛著彩綢吊簾,上繡「龍爭虎鬥」。潘豹正跟對手比試拳術。潘仁美在一旁的觀擂台上,坐陣掌擂。他的長子潘龍、次子潘虎站立左右,觀戰助威。
39、台上跟潘豹較量的武士名叫張雄,二人對打了三十個回合,不分勝負。潘豹見難以取勝,便下了毒手,用暗器打傷張雄的眼睛,接著致命一拳,將張雄打死在台上。
40、開台立插,以武會友,江湖素有禁用暗器傷人、不得狠下毒手的規矩。但潘豹爭先鋒迫不急待,肆無忌憚,立擂以來連傷數條人命。台下觀插的百姓,都說潘豹是仗勢欺人,對此憤憤不平。
41、光陰似箭,二十九天一晃而過。最後一天,潘豹走上擂台,潘仁美就叮囑道:「兒啊,熬過今日,先鋒官大印就到手了,若遇強手,要當機立斷,不可手軟。」
42、再說楊家兄弟,在家已經憋悶了多日。這天上午,六郎因事去了南清宮八賢王那裡,五郎就纏在大郎身邊,說天齊廟打擂眼看要收場了,想去瞧瞧熱鬧。
43、起初大郎不肯答應,五郎連叫「大哥」,苦苦懇求,大郎無奈,只好點頭應許。但又怕七郎出去惹禍,哥倆商量會兒,決定用酒把七郎灌醉,留他在家中睡覺。
44、五郎立刻傳家人在後花園宴樂軒內擺下酒筵。兄弟們圍桌而坐,一個個舉杯把盞,齊夸七郎是海量,你敬我讓,連連勸酒。
45、七郎不知兄長們的用意,見別人喜氣洋洋,自己也格外興奮。他在酒場上向來好強,輪番與兄長碰杯歡飲,直喝得頭暈眼花,酩酊大醉。
46、弟兄幾個見七郎說話舌根發硬,眼皮兒直打架,便扶著他來到花園廂房內,安置他躺下睡覺。然後關窗鎖門,悄悄離去。
47、五郎又跑到前院把楊洪叫來,手指廂房說道:「老哥,請你照應照應七弟,我們弟兄幾個上街散散心,一會兒就回來。」楊洪向來疼愛楊家兄弟,就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48、大郎膽小,生怕母親發現怪罪,一再囑咐楊洪可不能叫太君知道。直到楊洪點了頭,他們才悄悄從後花園角門出來,翻身上馬,揚鞭向天齊廟奔去。
49、弟兄們走後,楊洪進廂房看了看七郎,見他爛醉如泥,便沏了一壺濃茶,放在八仙桌上,然後輕手輕腳地出來,坐在門口守候,過了一會,便打起盹來。
50、工夫不大,七郎被渴醒了,只覺得口乾舌燥。一個鯉魚打挺下了床,隨手抱起一壺茶,咕嘟咕嘟喝了個盡光,覺得還沒有解渴,便大叫:「拿水來!」楊洪在門口睡得正酣,沒有聽見。
未完待續
……
來 源:瀚大黎眾
編 輯:倪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