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名稱來源
近代著名作家包笑天寫過一篇《大閘蟹史考》,說到"大閘蟹"三字來源於蘇州賣蟹人之口。人家吃蟹總喜歡在吃夜飯之前,或者是臨時發起的。所以這些賣蟹人,總是在下午挑了擔子,沿街喊道:"閘蟹來大閘蟹"。"這個"閘"字,音同"炸",蟹以水蒸煮而食,謂"炸蟹"。
包笑天作出了對有關"大閘蟹"名稱的解釋:"閘字不錯,凡捕蟹者,他們在港灣間,必設一閘,以竹編成。夜來隔閘,置一燈火,蟹見火光,即爬上竹閘,即在閘上一一捕之,甚為便捷,之是閘蟹之名所由來了。"竹閘就是竹柵欄,竹柵欄上捕捉到的蟹被稱為閘蟹,個頭大的就稱為大閘蟹。又因產自陽澄湖,故名陽澄湖大閘蟹。
常見的螃蟹有大閘蟹(河蟹、毛蟹、清水蟹)、梭子蟹等。我國螃蟹的資源十分豐富,其中以長江下游的固城湖大閘蟹、太湖大閘蟹、高郵湖大閘蟹、陽澄湖大閘蟹、蟹樓大閘蟹、興化大閘蟹、洪澤湖大閘蟹出產的大閘蟹為上品。
【包笑天,名公毅,字朗孫,江蘇蘇州人。筆名笑天。生於一八七六年,謝世於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附包天笑最後之作——大閘蟹史考
《大閘蟹史考》刊於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七日的《新晚報》
大閘蟹三個字來源於蘇州賣蟹之人之口。其時蘇州沒有小菜場。每天早晨都在熱鬧而寬闊的街市間,設攤求售,有魚攤、肉攤、雞鴨攤、蔬菜攤種種。到了秋天螃蟹上市的時候,也設有蟹攤,有的附設在魚攤之旁,有的卻是獨立的。
但是這個小菜場的雛型,只有朝市,沒有夜市的,從早晨七八點鐘開始,到將近十二點鐘,便一律收攤了。可是人家吃蟹總喜歡在吃夜飯之前,或者是臨時發起的。所以這些賣蟹人,總是在下午挑了擔子,沿街喊道:「閘蟹來大閘蟹」。為什麼這樣喊呢?因為這裡有區別。閘蟹只是普通的,大閘蟹卻是超級特別大的,中國水產中有對蝦,也有對蟹,對蟹以一雌一雄對搭,成為一斤。但是從前的一斤是十六兩,大概是雄的占九量,雌的占七兩。再說:賣蟹人所喊的六個字中,有一「來」字,作什麼解?那是蘇州話的語助詞,在文言作「與」字解,亦可作「和」字解。
買賣既成,把蟹紮起來,這不是把每隻蟹都紮成一團,而是許多蟹紮成一串。可是紮起來要小心,它的雙螯也頗歷害,被它夾一下,可以出血,可憐這個小小防身之具,那抵得住要吃它的讒物呢!到了吃蟹的時候先在廚房,上大鑊子裡灌上冷水,加以紫蘇生薑,然後把這些「無腸公子」、「帶甲將軍」(都是那些文人賜予它的微號)一齊放進大鑊子裡去,不加束縛,蟹在鑊子裡亂爬亂抓,可憐怎能越出這個大鑊蓋的蓋在上面呢?所以在大閘蟹在未經被煮以前,還是縱橫自得,及至放到鑊里,加以冷水時,好像請它作冷水浴,可是不久就送命了。這一點,我是說的蘇州人最初煮蟹的方法。
到後來,那個蟹市場越來越發明了,不但是蘇市的小菜場,喊賣擔,推廣而至於上海。蟹也不但是崑山供應,松江各路,無錫各路,一直到太湖區域,甚至長江區域,也都有蟹。在上海不僅是小菜場有蟹,有許多食物店肆,也有蟹賣。因為吃蟹的人多,向來不吃蟹的人,也都吃蟹了。秋來蟹攤林立,而尤以紹興人開來的熱酒商店,門前所設的蟹攤,生意最佳。四馬路一帶,有什麼豫豐泰、言茂源等等紹興酒店,接近望平街報館,報業中人,時有光顧。某酒肆中,有蟹攤,主持者為一女郎,素衣青裙,作漁家裝束,他們竟呼之為「蟹美人」。
但是煮蟹之法,與蘇州家庭煮蟹之法有異。試思酒肆中那容這許多大鑊子煮蟹呢?所以買到蟹來,即一一束縛起來,不使動彈,聽客選擇,然後加以蒸煮。故香港股市所形容的大閘蟹,實為上海酒肆的煮法,非一般的煮法呢。也因此之故,而大閘蟹與紹興酒,便結為好友了。在從前吃蟹,紹興酒非必要,而鎮江醋乃是必要。鎮江雖不出蟹,而於蟹市猶擅勝場,雜以薑絲和白糖,謂可以禦寒。
我們先在要講這大閘蟹的「閘」字究竟有何意義了?在古人文的話中,有「螃蟹」、「湖蟹」等名詞,而沒有閘蟹的名詞。有人說:「煮」字與「閘」字音相近,是方音的變遷。有人說字典上有「煠」字即是以水蒸之的解釋。有一日,在吳訥士家作蟹宴(訥士乃湖帆之父),座有張惟一先生,是崑山人,家近陽澄湖畔,始悉起原委。他說:「閘字不錯,凡捕蟹者,他們在港灣間,必設一閘,以竹編成。夜來隔閘,置一燈火,蟹見火光,即爬上竹閘,即在閘上一一捕之,甚為便捷,這便是閘蟹之名所由來了。」古人云:「一物不知,儒者之恥」,豈其然乎?
為寫小詩以寓意曰:「斜風冷雨滿江湖,帶甲橫行有幾多?斷港漁翁排密閘,總教行不得哥哥。」讀者於持螯賞菊之餘,也覺得有這種意味嗎?(於病中)
此文背景:
《大閘蟹史考》刊於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七日的《新晚報》,過了十六天,包天笑就謝世了,可說是他從事寫作七十年來最後的一篇文字,現作為附錄,收錄在《衣食住行的百年變遷》以留記念。
小叟申明:部分文字和配圖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侵權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