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祠景區一石雕裝飾欣賞

2019-12-24     泰州小叟

陳家祠堂前築有雕飾極為精緻的花崗石月台,而月台裝飾是陳家祠石雕裝飾工藝之精華所在。它融洽了圓雕、高浮雕、減地浮雕、鏤雕和陰刻等多種技法,欄杆柱頭裝飾採用嶺南水果:菠蘿、楊桃、仙桃、佛手等雕飾,用連續纏枝圖案的表現形式進行雕飾。 又把雙面鐵鑄通花欄板嵌入欄杆中,使呈灰白淡雅的欄杆在色調深沉的鐵鑄欄板映托下,對比鮮明,主題突出,極富裝飾效果,充分體現廣東民間工藝獨到及精湛。聚賢堂前的月台是與聚賢堂連為一體的。它既伸展了聚賢堂的活動空間,又把聚賢堂襯托得更加高大寬敞,其裝飾是陳家祠石雕裝飾工藝的精華。



在陳家祠門前的廣場上,便可見立有一對石獅子,造型生動活潑。石雕藝人採用鏤雕的技法,在這對石獅子口中,雕刻有一顆可自如滾動的光滑石球,石球卻不會滾出嘴外。石獅子自古就認為是瑞獸,可護宅鎮邪,擺放門口兩側,雄獅腳踏石球,象徵權利,雌獅則蹄撫幼崽,象徵家族繁榮、子孫興旺。


正門之外兩旁,有一對抱鼓石,連同基座高達2.55米


正門之外兩旁,有一對抱鼓石,連同基座高達2.55米,抱鼓石的鼓面光滑素凈,兩邊雕刻有鼓釘、獸面和蝙蝠紋。石鼓基座上精雕細琢著日神、月神等題材的高浮雕圖案,表達人們對享有自然神靈的崇敬,祈求他們的庇佑。此外基座上還刻有各種祥禽瑞獸、花卉果木等紋樣,也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的主題。

進入到陳家祠內,可看見在聚賢堂前,有石雕月台欄杆,精美異常。望柱間隔一米多,排列在台基四周,柱間欄杆和望柱都鏤空雕刻有連續纏枝圖案及花鳥,望柱頭上雕刻有獅子,是廣東民間祠堂習慣做法,但正面的望柱頭上雕刻的是楊桃、橘子、佛手、菠蘿等嶺南水果,雕刻精美,富有嶺南風情,又寄寓陳氏子孫終年以禮果祭祀天地神靈和祖先的虔誠敬意。這些石雕構思之巧妙,寓意之深刻,充分展現出嶺南民間藝人匠心獨運的精湛技藝。

檐廊梁架青石上雕出石雕花籃。「曾子殺豬」故事,鏤雕造型逼真,纖細處寬度僅為3-4毫米。

檐廊梁架。藝人採用鏤通雕為主並和浮雕相結合的手法,在一整塊堅硬的青石上雕出石雕花籃。中部「曾子殺豬」故事的鏤雕造型逼真,最為纖細的「拉豬繩」位置寬度僅為3-4毫米。

整件石雕呈「弓」型,石雕上方刻有博古紋裝飾,寓意吉祥如意;下方正背兩面分別刻有蝙蝠、荔枝、葡萄和老鼠等圖案,寓意福到門前、子孫滿堂。

除了上面那三處地方,在建築的台基、柱礎、廊柱、券門、牆裙等石雕構件的應用也能看出工藝非凡。廳堂的檐柱和柱間的橫樑用的都是石材,方形石柱,柱礎石雕鑿為多層不同式樣石礅組合,柱上伸出的梁頭雕刻了人物、動物,梁身雕滿花草紋飾,樑上的礅托雕刻成獅子,檐柱之間,除了中央開間鋪設台階上下通行外,其餘都設有欄板,上面浮雕表現有故事情節或 「八仙」等內容,每組雕飾都含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陳家祠石雕裝飾代表著晚清嶺南民間建築精雕細琢,裝飾華麗的社會風尚,但在有些石材構件上並沒有過份雕飾,只是打磨光滑,把線條恰到好處的表現出來,既有裝飾效果也不喧賓奪主,精雕細琢與簡單裝飾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是嶺南民間藝人奇思妙想和精湛技藝的有機結合。

陳家祠的精美,無論是今天主要講述的石雕,還是其他的裝飾藝術,都難於用文字完全描述出來,每個走進陳家祠的人,都會被陳家祠的精美所震撼,百聞不如一見,來走一走吧。

泰州小叟申明:部分文字和配圖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侵權即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u7vOW8BMH2_cNUgVC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