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44歲女護師脫下白衣戰袍堅守扶貧一線5年獲贊

2020-03-04     今日女報


今日女報/鳳網首席記者 譚里和


在無數醫護人員穿上白衣「戰袍」走上抗疫一線的時刻,株洲攸縣中醫院44歲的主管女護師唐華容卻堅守在另一個戰場——扶貧一線。作為株洲市攸縣淥田鎮存養村的扶貧工作隊隊長,今年也是她堅守扶貧工作的第五年——疫情下的扶貧工作,雖然艱難,但很堅定。


女護師唐華容(中)


驚:駐村途中看到家鄉有患者確診

1月28日(農曆正月初四)一早,車輛行駛在前往扶貧村的半途,一條關於疫情的信息從唐華容的手機里彈了出來——她無法淡定,因為這是一條關於攸縣的疫情信息。

信息顯示,攸縣出現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更讓唐華容擔憂的是,這一確診病例,就出現在她的老家——攸縣網嶺鎮一個和她的家鄉相鄰的村子。此刻,家裡只有年過七旬的父母和正在備戰高考的17歲兒子。

她撥通兒子的電話,叮囑道:「跟爺爺奶奶不要出門,需要的生活用品,我和爸爸會安找人送到家裡來。」

掛了電話,她又撥打丈夫的手機,沒接!再打一次,還是沒接!唐華容放棄了。作為醫生的丈夫,每天忙得連上廁所都要計劃時間,連大年初一都沒有休息過。

就在她掛電話的同時,有電話打了進來。

「唐書記,您什麼時候到村裡來?這裡有些緊急情況!」這個電話是她的扶貧好搭檔,存養村支部書記周珍香打來的。

沒有遲疑,唐華容駕車朝存養村駛去。

存養村,這不是唐華容扶貧的第一站,從2016年初開始,作為一名醫護人員,組織上派她先後在攸縣石羊塘、淥田兩個鄉鎮開展駐村扶貧工作。存養村是唐華容扶貧的第三站。因為肯干實幹,她被評為攸縣「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存養村轄18個村民小組,625戶3080人,和茶陵、安仁、衡東三縣相鄰,平時的扶貧任務都相當艱巨,疫情之下,防控形勢更是嚴峻。

車行至存養村支部,村支兩委已經到齊。

「返村人員摸排進展如何?」來不及道一聲「新年好」,剛落座的唐華容問在場幹部。

有幹部說,經過第一次排查,發現有湖北返村人員3人。

對於這個數字,唐華容腦海里打了一個問號。存養村外出務工人員有1000餘人,湖南湖北山水相連,肯定不止3人。

作為一名在醫院工作23年的醫護工作者,唐華容深知,疫情來勢洶洶,醫療條件相對薄弱的農村,「防控」是阻斷疫情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為了掌握最準確的數字,唐華容把村裡45名黨員以及6名網格員召集起來,分成六組再次分頭緊急排查。經過三次排查後,最終確定了湖北及重點疫區返村人員17戶38人。

「我們要求他們從保護親朋好友的角度出發,實行居家隔離。」周珍香說,這條堅固的防疫城牆,是唐華容帶著黨員幹部和網格員以及熱心村民用腳板踏出來的。



險:勸停酒席兩天後鄰村有人發病

在唐華容看來,穩住了返村人員,防控工作只做了一半。經過前幾天的摸排,存養村有25戶準備在春節期間辦酒席,其中有6戶已經定在初四辦婚宴。要說服村民不聚集、不串門,婚嫁喬遷酒席必須叫停。

話雖這麼說,但在春節辦喜宴已成風俗的農村,真正做到談何容易。

有一村民原本計劃嫁女兒,男方也是本村村民,籌備這場婚禮,雙方都花了不少錢。在接到村幹部打來電話要求推遲婚禮後,該村民一口拒絕。信息很快反饋到唐華容處。

辦酒席的頭一開,大家都會跟風,後果不堪設想。唐華容顧不上滂沱大雨,前往村民家做工作。

「村民知道我來的目的,看到我就說:『你們要取消我的喜宴,村裡就要賠償我們雙方的損失。』」3月3日上午,唐華容向今日女報/鳳網記者轉述該村民的話。

儘管理解村民的想法,但唐華容仍耐心跟對方解釋,在疫情蔓延的特殊情況下,是不允許大辦酒宴的。「我也跟他說,你辦酒席,請來的都是親朋好友,萬一出事,害的都是親人。結婚是大喜事,等疫情結束,熱熱鬧鬧地給孩子辦,你們不請我,我自己來給你們慶祝!」唐華容的一席話,終於說動了對方。

驚險的是,就在酒席取消後兩天,1月30日,和存養村相鄰村子的一名武漢返村人員發病,2月8日被確診為新冠肺炎,而周邊的縣也陸續出現了聚集性病例。

面對發生在身邊的疫情,村民從開始的不在乎變成了擔憂。

嚴格的防控措施也隨之而來——防控要做好,但村民的基本生活也要有保障。

為此,唐華容迅速成立了黨員先鋒志願服務隊,為村民採購、配送生活用品,她也當起了「採購員」。

直到2月16日,該確診病例康復回家至今,淥田鎮也沒有新增確診病例。



穩:推動全村貧困戶穩定脫貧

防控疫情是當務之急,但脫貧攻堅、春耕生產也不能耽誤。

存養村有40戶貧困戶,目前還有5戶未脫貧。唐華容叮囑黨員和幹部,在排查疫情時,要特別留意貧困戶的實際困難。

唐華容走訪時,一名貧困戶跟她訴苦,說現在集市關閉,出不了村,家裡1000多個雞蛋賣不出去,放久了就會壞掉。

唐華容把這名貧困戶的煩心事發到了朋友圈。攸縣中醫院院長蔡文德獲悉後,買下了所有的雞蛋。

還有一名貧困戶,患有矽肺病,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靠打零工供兒子上大學,至今沒有脫貧。雖然很多地方在逐步復工,但他是易感人群,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出門打工。

「孩子讀書怎麼辦?生活怎麼辦?」他給唐華容打電話,滿滿地擔憂和無助。

為了幫助他,唐華容帶著村支書周珍香到縣人社局爭取到了一個公益性崗位。

「我現在就在家門口工作,每個月有1540元工資,政府還給我買了保險,今年肯定就脫貧了。」這名貧困戶說。

抗疫+扶貧,是唐華容要打的組合拳。「現在疫情正在吃緊階段,盲目開發產業項目,風險不可預計,我和村支兩委開了會,決定動員村裡的水稻種植大戶投資產業扶貧基地,讓村裡10戶無勞動力的貧困戶進行產業連結分紅獲益,實現2020年全村貧困戶穩定脫貧。」唐華容說。


編輯:小清

今日女報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來處及創作者姓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ceiqHABjYh_GJGVDmN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