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很好!很新鮮,脆甜,比超市實惠,吃完還會再回購!」
在拼多多年貨節上,雲南雪蓮果又一次賣爆了,兩周時間,僅僅是雲南丘北縣膩腳鄉的雪蓮果就售出超過30噸!七成被一二線城市消費者買走。
雲南雪蓮果和廣西百香果一樣,都是近年來因為拼多多而爆紅的「網紅水果」。憑藉著降血糖血脂、抗氧化、潤腸通便等功效,過去主要被廣東、福建人拿來煲湯的雪蓮果,現在備受辦公室白領青睞,通過拼多多走出大山,來到各大城市消費者的餐桌。
雲南種植雪蓮果的果農們,也因為拼多多而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紅利——不只是銷量暴增,利潤更是大幅提高。
以前,雪蓮果賣得紅紅火火,但農民們實際上沒賺到什麼錢。一公斤雪蓮果,地頭收購價只有0.5元,而市場賣價則有4元。扣除代辦費0.1元、物流成本1元、人工耗材0.6元,收購商有著1.8元的毛利潤,是農民利潤的四倍多。
那麼如何把利益還給農民呢?只有自己賣,把收購商1.8元/公斤的毛利潤留下來。而這一點,正是拼多多扶貧助農新模式「多多農園」所要做的事情。
去年6月,拼多多「多多農園」第二站落戶雲南文山,在當地的丘北縣,拼多多組織貧困戶成立合作社,無償提供資金、技術、運營等支持,把股份贈與貧困戶,幫助他們在拼多多開店。
在這種被稱為「新農商」機制的作用下,農民們從毫無議價權的底層勞動者,變成了自己做主的「小老闆」。現在拼多多上,產地直發的雪蓮果售價還是在4元一公斤,但農民們的收入卻比原來增加了近一倍。
在丘北縣膩腳鄉,由4個貧困村、141位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立的膩腳鄉新農商公司,光是年貨節期間的15天,就已經銷售了1.5萬單、超過30噸果子。公司負責人表示,今年銷售任務完全可以在春節前完成,然後就為成為股東的建檔立卡戶們分紅,讓農民得到了更多的益處。
像丘北這樣的例子,還發生在雲南的很多地方。去年,拼多多「多多農園」接連落戶雲南保山和文山,保山的咖農們也和文山的果農們一樣,感受到了網際網路發展帶來的紅利。一批批的專家團隊、培訓隊伍,以及加工廠的貨車開進大山深處,幫助農民科學種植,幫他們解決銷售難題,更讓他們當家做主,把握自己的命運。
「把人才留在農村,把利益留在農村」這是拼多多「多多農園」的口號。真正的扶貧不是靠給錢,而是讓農業產業鏈更完善。當農民變成農商,當農村也有著一片片的現代化企業,當產銷加工一體化,農村的利益才能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