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圖源:法新社)
事實證明,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的離開是這段時間以來亞洲經濟體收到的最好消息,通脹和增長前景將獲光明。不過專家同時也警告不要單憑此便認為美國政府會大幅改變原先立場。
自從去年四月走馬上任,博爾頓的身影遍及伊朗、委內瑞拉以及朝鮮等各個地區,使得投資者們在2018年的大部分時間都認定會發生軍事衝突。
例如今年6月,美軍便險些對伊朗開展空襲。在朝鮮,他也不遺餘力地在特朗普與金正恩之間橫插一腳。
儘管尚不明確是迫於特朗普的壓力辭職還是自願辭職,博爾頓曝出離職後的數小時內,油價每桶下跌了1美元。他的離開已經改變了能源市場的動態。
對依賴貿易的亞洲經濟體而言,油價下跌是這17個月里最好的消息了。
在特朗普的貿易戰中,今年油價已飆升了20%,日本、新加坡等一票國家遭到的發展阻力越來越大。如同關稅將美國自身經濟增長推至27年來最低一樣,對中國來說,油價上漲也算是額外的打擊了。
對於面臨預算和經常帳戶雙重赤字的國家如印度、印尼和菲律賓來說,能源價格上漲只會加劇財政壓力,博爾頓的存在對這些國家的政府而言都是一種負擔。同時,這些國家正處於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熱潮中,需要增加能源進口,使得它們在過去一年裡承受著相當一部分的通脹高峰。
(圖源:網絡)
而較低的油價對家庭和小型企業來說就像是一種隱形減稅,它會為幫助菲律賓和印尼等國防範通脹失控、「馴服」債券市場來提振投資者信心。對於資源匱乏的日韓來說,平穩的能源市場也算是一個利好因素。而在中國,進口價格的下降給了人民幣更多貶值空間。
同樣,由於對博爾頓引發衝突的擔憂減少,亞洲經濟的高速增長也會受益。對於計劃2020年進行投資和補償貿易的投資者來說,這些擔憂也將成為次要風險。
此外,還有其他因素對亞洲有利。美國經濟的放緩也將抵消油價的抬高,本周早些時候,美國能源情報署下調了對石油消費的預期,稱今年全球石油日需求約為90萬桶,這可能是自2011年以來最疲弱的時期。
華盛頓Axios news and data網站的本·格曼表示,博爾頓離職的消息「踩下了價格上漲的剎車」,肯定會讓投資者和政府都感到高興。
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克利夫·庫普坎(Cliff Kupchan)表示,特朗普聘請誰來接替博爾頓仍然是個問題。「但是,」他補充道,「幾個關鍵的政策問題可能有所軟化。」
特朗普與博爾頓(圖源:網絡)
據了解,與伊朗的談判中,博爾頓往往不留一絲迴旋餘地。相比之下,特朗普則稱其希望會見伊朗總統魯哈尼。
與此同時,博爾頓的離開意味著即使朝鮮擴張其核武器計劃,美國曾經叫囂著動武的可能性也正在下降。
庫普坎表示:「博爾頓從未想過接受談判,但美國現在更有可能接受金正恩提出的分階段談判的要求,正式談判似乎即將重啟。當然,涉及朝鮮棄核這樣的突破性協議還不太可能。」
在阿富汗方面,美國任何政策上的180度轉變都至少可以在短期內減少不確定性因素,為西翼的任何衝突做好準備對美元來說是有利的。
不過,ClearView Energy Partners的分析師也警告稱,博爾頓的離職只是特朗普式混亂的一個症狀。不要先入為主地認為博爾頓事件後,美國政府會在大幅改變原先立場。「沒人知道特朗普會不會用更大的鷹派來取代博爾頓。」(實習編譯/李立鳴)
特別聲明: 本站轉載或引用之圖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站聯繫,本站將及時更正、刪除。版權問題及網站合作,請通過亞時中文網郵箱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