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懷歸情懷、商業歸商業---愛馬仕的成功之道

2019-08-30     凌風商業手記

愛馬仕堅持的不僅是手工製造、家族傳承,更有對材料和工藝的精益求精和對商業獨特的理解。

從絲巾到鉑金包,愛馬仕的產品實際上是頂級藝術品,而藝術品的定價取決於其藝術價值、大眾欣賞口味和評價,也取決於其稀缺性、品牌(產品)故事等因素。

這些全部構成了愛馬仕的定位。

而神奇的是,一般企業定位需要根據市場每隔若干年有所調整,而愛馬仕的定位之長久,使得其品牌的價值特別凸顯。

愛馬仕的奢侈品有貴族范兒,它不屑於像別家奢侈品那樣,為了賺更多錢,採用現代化流水線生產,對這句話感受非常深:對於獨一無二的東西,我們可以隨意定價。

女王算的上最頂級的愛馬仕廣告代言人,從30歲開始,她就佩戴愛馬仕絲巾直到現在,從各個時期女王的照片上看,愛馬仕鮮艷的色彩和女王服裝風格確實很般配。

愛馬仕的絲巾顏色多,工序繁複,完全手工製作,體現了真正的工匠精神 ,因此,除了稀有和珍貴,愛馬仕還具備了其他奢侈品沒有的特質:它是一件件藝術品。

現在,愛馬仕的鉑金包仿製品滿大街都是,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也區分不出來好壞,據說,在使用奢侈品的這個群體里,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來你背的是真貨還是贗品,所以要想展示品位的話,你要真有錢,否則倒惹人嘲笑。

就算咬牙買下天價的鉑金包,天天想著它的價值,怕磕怕碰,人倒成了包的奴隸,所以生活還是隨意點兒好。

總結:

1.克制。

從工序的繁複、不願轉移生產線,到門店的擴張,都可以看出愛馬仕是一家非常愛惜自己羽毛的公司,限量發行精雕細琢的藝術品,就像弓「引而不發」時的克制和冷峻,這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而現在很多國家存在的問題就是發行貨幣不夠克制,把自己拖得疲憊不堪。

2.讓用戶覺得你很酷。

愛馬仕曾經為歐洲、越南、暹羅、俄羅斯、日本王室生產皮具,如今又有摩洛哥王妃和英女王背書,再加上鉑金包股票級別的漲幅、拍賣中拍出294萬的全世界最高價包包,都會讓用戶覺得你很酷。

3.成立至今初心不變。

其他奢侈品牌不知道已經完成多少次商業化,愛馬仕還是最初的家族企業,這刺破時間的綿綿之力,不僅能讓用戶感覺到這是品質的保證,還能感受到陪伴感,以及復古、懷舊情緒,這也能理解一般人聽到「百年老店、老字號」為什麼那麼有感覺。

4.變革精神。

將瑞士人發明的拉鏈引入服裝和皮具,讓我想起喬布斯讓日本原本停產的康寧玻璃起死回生,這種大刀闊斧的變革精神背後是對時代風潮和用戶需求的敏銳和洞察。

5.在商業和藝術中取得完美平衡。美的東西,誰不喜歡?

喬布斯1997年回歸蘋果時讓蘋果起死回生的措施中,有一條就是僱傭很多的詩人、音樂家和藝術家

1、「以人為本」思維

在客戶端,正是這種以人為本的思維價值理念,愛馬仕在對待客戶的流量上沒有刻意追求,反而更注重超級用戶的審美匹配和引導上,這些用戶的粘性自不必多說,這些超級用戶的品味會自帶光環效應,吸引著各自領域的「粉絲」前來效仿和追隨,這足以支撐起愛馬仕的利潤。

在企業員工端,愛馬仕更是花大心血來培養和給予關懷,因為這是愛馬仕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一種文化,所以對於設計師的細節要求、長久培訓、價值旅遊等方方面面愛馬仕都是儘可能滿足和給予重視,一切目的只是為了和員工一起為客戶提供最現代化的手工精品。

2、稀缺性乃人性

工業時代的機器化大生產使得人們再難吃到「姥姥的紅燒肉」了,一切都是標單和統一化產品,衣服碼號只有S、M、L、XL等,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成為了標準品生產流程,

我們以為這種生活會是一種潮流,可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和創新告訴我們「定製化」和差異性解決方案原來才是人們真正喜歡和追求的,

機器化大生產時代一直在消除這種差異性,人們慢慢變得沉默和焦慮起來,有錢人開始尋找高端定製,沒錢人不斷追求所謂時尚,中產在不斷遊走並以一種中庸思想來面對人生,並時刻秉持著一種「精英」理念。

所以,城市化進程越快,人們「逃離」城市化」的焦慮就越大,無非是追求內心的稀缺滿足和對待,此時,小眾化的軟體、有思想、有匠心和藝術感的商品此時必然可以撫慰人們焦慮的內心。

3、情懷歸情懷、商業歸商業

工業革命淘汰了無數的家庭式手工作坊,物聯網技術淘汰了大量勞動力密集型工業企業,網際網路電商平台讓無數小的線下零售商關門大吉,但是,卻總有一些活得越來越滋潤。

書籍《世界是平的》告訴我們網際網路讓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開放、速度和公平透明,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跟上技術變革來實現躍遷,但是正如小雨老師之前提到零售的核心理念「多、快、好、省」一樣,技術再發達也難以逃脫人性,

因為技術只是一種「幻想」,商業才是真實,要想讓技術服務商業,必須符合人性,

所以即使電商如何通過技術來實現,它也不可能全部解決上面四個特點,這就使得線下的連鎖便利店更多空間去發展和改進的機會,不斷積累以達到最優。

網際網路時代也面臨「三難選擇」:速度、開放和安全。

要其中兩個必須放棄另外一個,這也算是一個難以調和的矛盾。

愛馬仕的股權結構設計可以說是一種先見之明,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商業競爭不單單是商業內部的競爭了,難免有「門口的野蠻人」盯上,金錢永不眠,資本意志始終是厭惡情懷的,

所以如果想做一個偉大的企業產品,情懷必須在商業下去談,離開商業來談情懷產品,似乎有種烏托邦傾向。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想要得到長足的發展必須保持一定的增長率,從20世紀90年代的200家店到現在的315家店,在面對這樣一個非常浮躁的社會,這樣一個崇尚金錢為王的時代,保持自己對產品的那份堅持,實在是難能可貴。

當同樣的很多奢侈品品牌主打手工製作的時候,也許真正能保持傳統的只有愛馬仕。

有些奢侈品品牌已經為了增長率和市場份額還有企業的利潤,違背了當初的那分初心。

愛馬仕一直都沒有變,變的只是它的那些競爭對手,但是這樣的對手怎麼能叫做對手呢,也許唯一的對手就是愛馬仕自己。

愛馬仕的成功在我看來充分說明聚集小眾市場,提供差異化價值,建立忠實用戶的重要性,愛馬仕只要維護好自己的全球忠實鐵桿用戶,就能確保品牌基業長青下去。

愛馬仕的客戶只能聚集小眾市場,我感到讓企業一定要擴大規模實現從早期接受者到早期大眾的跨越,有時候是不實際的,是做一個小而美專注小眾市場,還是能有機會成為大型企業關閉賽道,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關鍵還是要看你是否有能力同時維護對小眾市場的忠誠和提供的價值點,並且還能同時給早期大眾帶來新的價值點,

只有這兩點不矛盾,而你有能力同時滿足這些可能不同的需求和價值點,才有可能跨越鴻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A0I6mwBJleJMoPMvG7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