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考慮過的生意,是加盟一家繪本館,開展圖書租賃服務。
我本來以為這項服務的需求量很大,但我實地考察了幾家店之後,發現絕大多數家長是不願意給孩子辦年卡,並開展親子閱讀的。
況且,每周需要送書上門,送新書、還舊書。簡單計算一下,就會發現,每一個用戶的服務成本都很高,還很難降下來。
綜合來看,在中小城市加盟一家繪本館,是能夠滿足溫飽就不錯了的生意,離擁有「成長率」還差得很遠。
羅振宇提到了創業者的命運,尤其是投資人對上市公司的要求是「追求持續地超出預期的高增長」,這就是笑來老師今天重點強調的「成長率」。
羅輯思維就是一家高成長率的公司,付費用戶持續增長,訂閱專欄持續上新,訂閱用戶持續深耕,符合「成長率不斷提高的生意」這個標準。
如果思維造物公司上市,其股票是值得購買的。
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瑋說當一個創業項目有了社會價值之後,自然就會有商業價值。所以我們不能光盯著商業價值,而是應該去思考如何更好地為別人創造社會價值。
創業路上七年,扒一扒核桃種植驚人內幕
據統計僅是四川省和重慶市就種植了近百萬畝,但95%以上都是劣質核桃大樹,大約三千多萬株核桃高約十米,但就是不結果,浪費了種植戶大量時間、金錢、精力。
跑過大半個中國,看到聽到不結果的劣質核桃大樹不計其數,種植戶都有一種難以啟齒的被愚弄和被羞辱之感,對銷售假核桃苗有一種切膚的痛恨,特別理解這種感覺。
但無論如何,就算是初入行者,也不能這樣遭受行業黑幕的戲弄,其它行業虧了錢就虧了,時間上可能沒有這樣久,但核桃種植有些不懂內幕的,堅守五六年換來的是一無所有……
肯定人有會問,如何簽定假苗子,
其實所謂假苗子,並不是說苗子是假的,
包括但不限於:
1、是所有不適應本地氣候,土質的苗子都算,如北方的苗子運到南方來,南方的苗子運到北方去,這也算假苗子;
2、直生苗假嫁接;
3、不是優良品種枝條嫁接;
4、不能抵抗一般的病蟲害的品種,這些都算假劣苗子,
我個人理解,只要不能豐產,都算假劣苗子,因為沒有商品價值嘛。
假苗子最好認的方法就是:
上門問苗圃商,請問:
1、老闆,您所嫁接的枝條從哪裡來的,任何說是商業機密的都是打糊亂說,100%是假苗圃商;當然有些苗圃商肯定會種幾株或幾十株豐產的核桃樹,可是沒有幾百畝的豐產園那裡能生產幾萬株核桃苗的枝條?
2、老闆,請問以前購賣了你苗子的客戶的核桃基地在哪裡,幾年結的果,一株能結多少斤果?我們想去參觀一下。老闆大多支支唔唔顧左右而言它,假苗子銷出去,人家恨不得扒他老袓墳,還能帶新客戶去看。
3、真相往往簡單得令人髮指:竟然你說你的核桃苗好得像朵花兒,人見人愛,你自己為什麼不去種賺大錢?
當然,以上只是排除法,真正要識別優質核桃苗,還需要多考察、多比較,在這裡教外行最簡單實用一個方法,那就是:如果核桃苗子的芽孢不突出飽滿,那基本上就是假苗,良種好苗子,花芽很突出豐滿的,其邏輯就是嫁接用的枝條本身就是在豐產樹上採集,長出來的苗子當然是當年就會試花試果。
只需問這三點,就能將所有賣假劣核桃苗打回原形,你也就不會上當。
顯而易見,目前全國核桃種植最大的風險:假苗子橫行,有巨大利潤的地方,就必然有人造假,但是核桃苗的造假讓人震驚,全國90%以上的核桃苗只能當綠化用不能結果,造成這種原因主要是因為:
1、市場上真正進入豐產期的成功核桃基地極少,因為國家大力支持土地流轉也是近兩年才開始,沒有大規模進入豐產期的核桃林,就沒有用來嫁接用的良種枝條,因為核桃必須用良種枝條嫁接,否則直生苗八九年才能結果且大部分將變異;
2、核桃嫁接枝條空心較大,嫁接成功率較低;
3、市場上大部分核桃苗圃商,沒有豐產的採摘枝條園子,只能假嫁接,坑害廣大種植戶,就算五元一株,不結果也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核桃是全世界公認的最有營養價值的乾果之一,大部分都喜歡吃,通過這篇文,
舉一反三,其實都一樣,創業不能盲目,先把自己有能力摸清的情況都摸清楚,然後再找內行人了解了解。不能看到巨大的利潤就火急火燎的隨大流。
關於成長率的幾點思考:
1.成長率的產品或項目的成功是伴隨著成熟的時機和條件的。
微信,得到都是有成長率的項目。微信的成功是伴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如果不是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大家對實時在線有需求,移動端手機打字沒有語音傳輸方便,微信是不會快速普及並占領市場的。
而得到為代表的知識變現類產品,知識一直以來都是可以變現的,但是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快速傳播能力和移動支付給予的便捷支付方式才是知識變現爆發的核心。
2.任何產品都不會一直增長下去,快速增長之後會進入平穩期,之後必然有衰落。
產品和人一直都是有生命周期的,能夠快速從嬰兒期到成年期的產品才是滿足高增長率的產品,達到成年期的產品健壯性越強,越能夠持久銷售,就越是好產品。
比如手游類產品,產品推廣期爆發速度非常快,而成熟後每天的現金流產生能力是非常穩定的。而遊戲類產品達到生命周期後的衰落速度也是同樣快的。
對於追求增長性的創業來說,要麼不停生產新產品,要麼儘量讓一個產品活的久一些。
3.行業發展紅利和項目本身的成長性帶來的戴維斯雙擊是引爆一個項目的關鍵。
仔細想想身邊的聰明人都是在行業成長期切入,行業爆發期迅速崛起的,比如地產行業,比如電商行業,比如自媒體行業,比如手遊行業,回過頭看都是有周期的,早期切入的朋友找到自己快速成長的模式之後,都享受了巨大的行業紅利,創業這件事順勢而為太重要。
全民創業指大眾藉助國家改革的政策優勢來創立起自己的家業,積累自己的有形資產和財富。
從國家層面上來看,可以調動大眾一起參與進來當然是一件好的事情,但難就難在創業上,尤其是年輕人創業或者大學生創業。為什麼會那麼難?
1,創業者,尤其是年輕的大學生自身能力不足。
在大學裡,一般大學生基本都是在學校學習一門專業的課程和內容,但也有少數是學習兩門專業和課程。對於知識的積累是遠遠不夠去應付創業過程中所帶來的影響,因為創業需要協調各個方面的能力,比如:市場營銷,人力資源,財務管理,人際交流和戰略制定等一系列的內容。這些能力都需要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都需要掌握,儘管自己只在學校學習了一門專業的知識,但也需要掌握多維度的能力。
2,創業者的產品過於簡單化
大多數年輕人看到了一個可以快速賺錢的機會或者門路,就開始註冊公司,開始創業了,而這種創業的技術含量其實是很低的,產品內容並沒有太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很難讓公司有持續發展。
3,缺乏創業教育
在西方國家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已經發展了幾十年,而我們國家的創業教育才剛剛起步,基本仍然停留在就業教育上面,創業教育的開展緩慢,使得大學生對創業環境的不了解,創業知識和技能的缺乏,使得大學生投入的熱情不是很高。
誠然,創業者自身能力不足,創業者的產品簡單化和缺乏創業教育,使得萬眾創業成功率很低,但我們要對國家政策利好充滿希望,要認真把握好利好趨勢來創業。如果要在創業中提高獲得高的成功率,需要提高自身能力,把握好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和創業者自身要有耐心。
1,創業需要不斷提高自身能力
創業過程中,需要創業者能夠協調各個方面的能力,不是單單一兩個能力,而是多維度的能力。多維度的能力,除了在大學自身學習的專業之外,還需要自己學習其他專業的知識,比如:市場營銷,人力資源,財務管理,人際交流和戰略制定等一系列的內容。當然,在不同的創業領域裡,要求學習的知識也會不一樣。
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其實就是修煉自己的內在價值系統。通過自己的內在價值系統的提高來更好感知市場,更好把握市場所帶來的機會和不確定性。正如:查理芒格說:「想要得到某樣東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2,把握好自己的「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就是自己設定好目標,在奔向目標的過程中,不受其他因素影響。、
在創業過程中,大多數創業者剛剛開始創業時都會熱情澎湃,理想宏大,想法很多,在設定好自己的目標並落實之後,發現落實過程中所遇到困難跟自己的目標產生了差距,並大受挫折,決然放棄;有創業者的設定目標是
如何踐行?
我認為有三個層次:一是理解吸收,我打算從提取表達入手,即用自己話把笑來老師的概念再寫一遍。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思考這個概念如何結合自己的實際來運用。
分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自己現在的哪些方面可以用到或已經用到什麼程度,另一方面是自己現在的哪些方面用的不對需要修正調整。
三是驗證並反饋,即在第二層次中想到的那些方面繼續用正確的概念踐行,然後定期回顧記錄,給自己反饋。大腦升級靠踐行,這三個層次的踐行也是如此。
什麼才是好生意?
樸素的說,創業就是做生意。生意大概上有以下幾個層次:
1.滿足溫飽的生意;
2.能夠賺錢的生意(溫飽之外有富餘);
3.能夠成長的生意(富餘越來越多);
4.能夠做到成長率不斷提高的生意;
如果只做到溫飽的生意,那不做也罷,沒有什麼意義;如果生意賺的錢不足夠多,也是差生意,因為還有許多生存成本不是嗎,我覺得如果賺得還沒有打工多那這生意賺得就算不足夠多;如果富餘的錢不能越來越多,也談不上「創業」,因為有一隻看不見的手「通貨膨脹」在拿走我們的錢。
因而正在的創業者思考是如何做到「不斷成長」,及長期成長。能夠成長都很難,能夠長期成長更是難上加難了。
而什麼是成長率不斷提高的生意呢?
今天賺100塊,明天賺110塊,後天賺121塊,這隻有成長,沒有成長率,每天的成長速度是恆定的10%。成長率是什麼樣的呢?今天賺100塊,明天賺110塊,後台賺122塊,大後天賺148塊……,成長率是10%,這是非常嚇人的,其實就是加速度,也是複利效應。
所以那些天天琢磨成長率的創業者才是正真的佼佼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O__hHEBiuFnsJQVF4j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