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付「熊孩子」偷錢的最好辦法:第一時間制止

2019-09-03   感人故事會1220

1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

一母親發現兒子偷了自己多年積蓄,怒而報警。

警察提醒母親,如果情況屬實,兒子可能會面臨刑事處罰。

母親聲淚俱下,告訴警察,抓到了就讓他去坐牢,你們幫我管。

兒子被逮捕時,十萬五千元已被揮霍得所剩無幾。

母親哭訴,在兒子五歲時,她便與前夫離婚,孩子一直跟著奶奶生活。

兒子長大後,一旦缺錢,就會來找母親。母親覺得虧欠他,也總是有求必應。

去年過年,兒子偷拿了一萬塊錢,母親考慮到錢不算多,也就沒有追究。

誰知現在,兒子的膽子竟然越來越大,以致鑄成大錯。

這條新聞和民間流傳的一個故事何其相似。

一母親見孩子小時候偷東西,以為偷的東西不值錢,無傷大雅,便沒有批評教育他。

孩子長大後,胃口越來越大,偷金盜銀,終於犯了死罪。

臨刑前,孩子要求再吃母親一口奶,卻一口咬掉了母親的乳頭。

孩子是有多怨恨自己的母親,才會做出如此殘忍之事啊!

不要以為你縱容了他,他就會感激你,相反,等有一天,他一步步走向深淵,幡然醒悟,卻又無法回頭時,他只會恨你為何沒在開始時便制止他。

以為小孩子犯的錯小,便不在意,可等到孩子將來犯了大錯,想再管,卻管不了了。

如果在孩子開始犯錯時,做父母的就能及時制止,之後的悲劇也許就不會發生。

2

同樣是面對孩子偷錢,這位母親的做法值得讚賞。

中山一男子潛入親戚家盜竊11塊錢。

親戚發現後,想著只是11塊而已,且是自家親戚,便沒聲張。

親戚找來男子的母親,希望母親能教育一下,然後把孩子領走。

怎知,母親批評了兒子幾句之後,便選擇報警,親手把兒子送進了監獄。

只是11塊而已,又不是11萬,犯得上這樣大動干戈?隨便教育一下就好啦!這是許多網友的看法。

可是,偷就是偷,偷11萬是偷,偷11塊就不是偷了?不要以為數額小,就可以縱容。

母親曾反覆給我講過這樣一件事。

母親年幼時,生活困難,很難吃上一頓飽飯。

母親和小夥伴餓昏了頭,便打起了歪主意。

她們想去別人家田裡掐豌豆尖。

在她們看來,掐一些豌豆尖而已,並不會影響豌豆生長,根本算不得偷。

趁著夜深,小夥伴壓低了聲音喊母親去掐。

母親悄悄起床,挎上小籃子,躡手躡腳地走到門口,正要開門出去,卻被姥爺的一聲怒喝嚇得飛了魂兒。

「不准去!」姥爺這帶有命令口氣的三個字,擋住了母親犯錯的路。

原來,姥爺發現母親一直輾轉反側,猜測她要去幹什麼壞事,便也一直沒睡,等著揪她的「小辮子」。

母親最怕的就是我姥爺,她只得放下籃子,不情不願地回到床上繼續睡覺。

姥爺教育母親,偷再小的東西也是偷,你偷了一次,就還想再偷第二次,時間長了,手就收不回來了。

自此,就算再餓,母親再也沒有想過偷東西這件事。

3

《世說新語》有這樣一個故事。

東晉名將陶侃年輕時,曾做過監管漁梁的小吏。

一向孝順的陶侃以公謀私,偷拿了官府一罐腌魚,派手下給母親送了過去。

陶母見到腌魚,疑惑暗生,追問之下,得知這魚果然是從官府偷拿回來的。

陶母氣憤異常,把腌魚封好,原路退回,並寫了這樣一封信:你身為官吏,卻將官府的東西私自拿給我,這不僅沒有任何好處,而且還會增加我的憂慮。

陶侃收到腌魚和書信,羞愧難當之際,將腌魚悄悄送回了庫房,之後,他嚴於律己,清正廉潔,儘管官做得越來越大,但他再也沒有犯過類似錯誤。

一罐腌魚而已,無人發現,更無人會在意。

可是,陶母知道,腌魚雖小,卻並不簡單。

今天拿了一罐腌魚,明日可能就會拿一吊錢,後日可能就會拿一錠銀子。

她不容許兒子為了孝順她,而變成一個貪官污吏。

所以,在兒子第一次犯錯時,她就選擇了阻止,從而在根源上杜絕了陶侃日後可能犯下的彌天大錯。

4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是劉備臨終前對劉禪的告誡。

怎奈,劉禪終究沒能聽從父親的教誨,葬送了父親辛苦打下來的江山。

孩子單純,但也是個小機靈鬼兒,鬼主意很多。

他們慣會試探你的底線。

孩子沒有法律觀念,對一些東西,愛而不得,就自然而然會想到偷。

對於偷錢這件事,開始時,他們會偷一毛兩毛,你可能根本發現不了。

之後,他們可能會偷十塊二十塊,這時候,做父母的就會有所察覺了。

如果這時,父母覺得偷的錢少,無關痛癢,聽之任之,孩子就會覺得,偷錢這件事,並不算錯。

人的慾望是個無底洞,怎麼也填不滿的。

得到了父母的默許,孩子的胃口勢必越來越大。

從偷幾毛髮展到偷幾百幾千,更甚至,會走出家門,開始到社會上偷。

當偷盜成了習慣,做父母的還能管得住嗎?

孩子年齡小,沒有是非觀念,做父母的,要努力引導,而不可因為感覺東西小,就選擇縱容。

孩子偷了東西,作為父母,一旦有所察覺,就該立刻化身「福爾摩斯」,展開細緻調查。

一旦證據確鑿,不管東西是價值大還是價值小,父母都要第一時間板起臉來,讓他認識到他犯的是何等大錯。

孩子是一張白紙,上面能畫成什麼樣子,全憑父母手中的那一支筆。

就是因為孩子還小還單純,三觀還未成型,才不可放過。

就是因為孩子偷的東西不值錢,犯的錯尚可挽回,才要第一時間制止,避免他滑入罪惡的深淵。

要知道,你現在不攔,將來,想攔,恐怕也攔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