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吃水果減肥,沒想到吃出糖尿病,營養師怎麼說?

2020-01-03     糖尿病同伴

一名44歲高女士,3個月內體重減了11公斤,聽到了這麼有效果,確實很有吸引力,但這效果背後可能是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高女士體型沒有過胖,也沒有糖尿病家族史,並未想到血糖問題,以為只是累了,一直到身體受不了掛急診。就診時血糖38.1mmol/L,已經是正常值的6~7倍,血糖迅速升高,她三個月來體重從64公斤變成54公斤,造成她腹痛、嘔吐掛急診,在急診抽血檢驗確認酮酸中毒,住進加護病房降下血糖,再轉到一般病房才出院。因此,最終減重的結果並非是減肥有成,而是糖尿病所引起的。

圖片來源:攝圖網

轉到一般病房後,營養師進行進行評估飲食,她每天吃7~10份的水果(每一分量的水果就是女性拳頭大小1個≈八分滿飯碗的切塊水果),每日喝半糖珍珠紅茶700c.c,還有含糖豆漿約500c.c,每日三餐飲食形態以水果為主,幾乎不愛吃肉、魚、豆、蛋類食物,水分平均每日約1000c.c左右,主要是喜歡吃水果,想通過每天水果餐進行減重!

糖尿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不宜用水果代餐,因為現在的水果甜度都很高,大家以為是健康蔬果餐,卻在不知不覺中攝取過多糖分。打個比方說:一杯200c.c的橙汁就是用4~5顆橙子所製成的,很容易就會超過攝取的水果分量!

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家族遺傳,還有肥胖、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妊娠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患者沒有以上危險因子,但是因為不健康的飲食,造成代謝問題引發糖尿病。從患者的飲食習慣,分析是水果太甜吃太多,還喜愛喝含糖性飲料,造成糖分代謝問題。

正確的健康飲食一天應該兩份水果,而一份水果大約一個女性拳頭大的分量,她一天卻吃7~10份,相當於21~30顆方糖;另外她天天一杯半糖珍珠紅茶,半糖相當於7.5顆方糖,還喝含糖豆漿,450cc的含糖豆漿就相當四五顆方糖,這些糖分都不斷增加血糖濃度。

糖尿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但是血糖過高卻已經慢慢影響身體,如果空腹血糖超過5.6mmol/L,就是高危險群,應該進一步做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正常值為5.7以下,超過6.5時沒有症狀卻已經亮紅燈,若能及早介入血糖控制,透過飲食、運動及體重控制,就能避免或推遲得到糖尿病。

一般建議成年人每年至少得進行一次的健康檢查,其中包括檢查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若有疑似高血糖情況,醫師會進一步建議執行耐糖量測試,評估血糖表現及胰島素分泌情況;若是已確診為糖尿病,定期每三個月至半年內檢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再次確認血糖控制狀況,及早介入血糖控制,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發生!

高女士其實很喜歡吃水果,希望能藉由水果餐來進行減重,經過住院期間醫療團隊的整體照護支持下,最後血糖穩定出院了,出院前希望營養師能為她設計一套健康安全的水果餐點,既能滿足自己的口欲,又能符合健康原則。依高女士身高體重及活動度,建議每日攝取1700大卡、飲食要點如下:

1

忌含糖性飲料,建議每日喝白水、茶等共1500c.c。

2

水果每日攝取2~3分量分配在每一正餐中或是餐與餐中間。水果類型多選擇低GI性的水果(甜度低的),如獼猴桃、聖女果、蘋果、柳橙、葡萄柚。(每一分量的水果就是女性拳頭大小1個≈八分滿飯碗的切塊水果)

3

鼓勵每餐正常攝取100克的米飯、粗糧飯(熟重)或是2兩的熟麵條等主食量,確保每日正常的攝取能量所需。

4

每餐能確保1碗以上蔬菜量(熟重),增加膳食纖維,穩定飯後血糖。

5

每餐攝取魚肉豆蛋類食物1~2單位(一單位豆魚蛋肉類=1顆蛋=80克北豆腐=140克內酯豆腐=35-40克豆乾、乾絲、腐竹=200毫升無糖豆漿=40克肉類/魚類/海鮮生重),適量攝取到蛋白質,確保能量及維持生理機能所需。

6

飲食烹調部分多使用植物油,多選擇蒸、煮、烤等形式,適當用油煎、油炒,避免油炸。每餐烹調用油控制在5~10克。


作者 劉兆坤 營養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U5YbW8BMH2_cNUgMVO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