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內分泌糖尿病五大熱點:第九屆糖尿病共同照護論壇蘭州站召開

2021-05-24     糖尿病同伴

原標題:聚集內分泌糖尿病五大熱點:第九屆糖尿病共同照護論壇蘭州站召開

2021年5月22日,由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蘭州醫學會主辦,蘭州瑞京糖尿病醫院、班廷糖尿病醫生集團承辦的「第九屆糖尿病共同照護論壇(蘭州站)」在蘭州瑞京糖尿病醫院召開,並面向全國直播。

本屆論壇彙集了來自北京、台灣、甘肅、江蘇等國內及台灣地區的內分泌學知名專家與相關學科資深教授,共同探討糖尿病診療與管理方面的最新進展,分享了國際前沿的新成果,交流了熱點和難點問題。論壇內容新穎,涉及面廣,議題圍繞糖尿病最新指南解讀、糖尿病併發症的診療、糖尿病共同照護管理經驗分享、關注糖尿病患者母嬰健康、骨代謝及甲狀腺疾病等五個方面展開精彩的專題演講。

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原內分泌科主任、蘭州瑞京糖尿病醫院院長劉彥君教授,蘭州醫學會內分泌糖尿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尹虹教授共同擔任大會主席。

一年一度的糖尿病共同照護論壇,是極為珍貴的學習機會,也是全國內分泌糖尿病界的同道交流學術、提高醫療技術的平台。大會伊始,劉彥君教授在致歡迎辭中表示:每一屆糖尿病共照論壇的成功舉辦,都離不開各位專家、教授的精心準備與支持,他們分享國際、國內糖尿病和內分泌醫學最新研究進展和前沿動態。相信通過專家們的在線講座會使醫護人員了解更多糖尿病診療的前沿新知,進一步推動糖尿病共同照護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的廣泛傳播,提升糖尿病診療和教育管理水平。

關注母嬰健康

《妊娠期糖尿病母嬰結局的今昔》

首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原內分泌科主任、蘭州瑞京糖尿病醫院院長劉彥君教授就《妊娠期糖尿病母嬰結局的今昔》為題做了精彩報告。劉教授從妊娠合併糖尿病的臨床現狀與結局演變、GDM篩查方法與診斷標準、妊娠期高血糖對胎兒及孕婦的危害、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標,以及妊娠期糖尿病藥物控制血糖的建議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她指出:妊娠期間高血糖包含糖尿病合併妊娠、妊娠糖尿病(GDM)兩種狀況,基於GDM和孕前糖尿病孕婦糖尿病病程以及血糖升高程度存在極大不同,妊娠期管理方面將二者應區別對待;為減少妊娠期高血糖對胎兒發育的近遠期影響,妊娠期間的血糖控制目標更為嚴格,且目前胰島素仍是妊娠期糖尿病治療的首要安全選擇。

《妊娠與糖尿病》

接著,來自甘肅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的劉靜教授就《妊娠與糖尿病》做了詳細報告。劉教授首先與大家重溫了妊娠糖尿病的分類、妊娠糖尿病的診斷、妊娠糖尿病的管理,以及產後的血糖管理,尤其著重講述了妊娠糖尿病的管理。劉教授指出:目前我國指南規定的妊娠糖尿病的治療手段仍是飲食調整和胰島素治療,其危害應引起高度重視,各指南明確強調妊娠合併糖尿病要比普通糖尿病更加嚴格控制血糖,其產後隨訪及治療也要引起關注,並具體分析了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一線用藥,以及胰島素的具體使用策略。

《兒童糖尿病管理經驗分享》

來自北京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的鞏純秀教授帶來《強強聯合,甜蜜接力——給長大的1型糖友一個溫暖的家》。鞏教授從糖尿病管理髮展階段、糖尿病科室管理落地ISPAD管理理念等方面介紹了1型糖尿病患者的診療及管理重點。

糖尿病管理與教育

《2型糖尿病與認知功能障礙》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任建功教授以《糖尿病與抑鬱症》為題做了精彩演講。任教授首先闡述了糖尿病與抑鬱症相關性,指出糖尿病與抑鬱症間存在密切的聯繫,二者的關係是雙向的,糖尿病可繼發抑鬱症,抑鬱症也是糖尿病的風險因素。接著,任教授分享了糖尿病與抑鬱症共病的病理生理基礎,以及糖尿病與抑鬱症共病的診斷與治療。任教授在演講中指出,糖尿病作為一種終身性疾病,它的一些治療措施也可以引起抑鬱情緒,如嚴格控制飲食使患者自發慾望受到壓抑,體育鍛鍊消耗患者的許多精力,再者經濟因素,併發症造成功能喪失,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不良情緒對糖尿病的代謝控制及病情轉歸有一定的消極影響,與血糖控制不佳有明顯關係;但診治軀體疾病的科室往往更容易關注軀體疾病, 可能會忽視伴隨的抑鬱症,使其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不忘初心,守住醫學的人文關懷》

蘭大護理學院院長、甘肅省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韓琳教授以《不忘初心,守住醫學的人文關懷》為題做了詳細報告。韓教授首先引出了特魯多醫生的一句墓志銘——「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指出醫學人文關懷的缺失與執業環境(如政治經濟環境、法治環境、民眾文化、人力資源工作壓力)、醫學人文教育不足等問題有很大的原因,尤其是醫療設備的不斷優化升級,診療工作對設備的依賴性增強、醫護人員重視疾病的治療而忽略了對患者的人文關懷、醫護人員工作量負荷過重,以及醫患距離過大等醫療工作現狀有關。隨後,韓教授從如何守住醫學的人文關懷、關懷者的素質人文關懷的技巧、進行了深刻演講,並提出如何將觀察到的不良關懷轉化為人文關懷的建設性學習。

《創意衛教——讓健康宣教更有效》

來自北京瑞京糖尿病醫院的資深衛教師葉桂春教授以《創意衛教——讓健康宣教更有效》為題,講述了如何讓糖尿病患者得到更加有效的衛教。葉教授指出採用新奇的、活潑的、多元的衛教方法與內容以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提升學員的學習效果,從而達成衛教的目標稱為創意衛教,如果衛教有創意 患者對學習會有興趣如果學員有興趣衛教的效果會更滿意。

《糖尿病運動管理實踐》

海南省人民醫院分院博鰲研究型醫院,院長助理主任護師樓青青教授作了《糖尿病運動管理實踐》的報告。樓教授指出運動量的測定的金指標是運動負荷試驗,做運動耐力負荷試驗以確保運動的安全性,並列出了大量列表,確定患者運動的管理與實踐方式。

骨代謝及甲狀腺疾病

《干預骨質疏鬆症——重心在基層》

北京積水潭醫院原內分泌科主任、北京瑞京糖尿病醫院醫療院長鄧麗麗教授以《干預骨質疏鬆症——重心在基層》為題做了演講。鄧麗麗教授分別從低骨量的流行病學、低骨量風險的分層、低骨量人群的三級預防、低骨量中高風險人群的干預治療、以及糖尿病微血管病變與糖尿病性骨質疏鬆等方面做了精彩分享,指出糖尿病有微血管病變者往往合併白內障、視網膜病變和神經病變,增加了跌倒的風險,且T1DM無微血管病變者骨折風險增加3-6倍,有微血管病變者,骨折風險可上升至17-41倍,微血管併發症可能是DO的獨立危險因素;表示:糖化血紅蛋白越高,骨折風險越高;低血糖事件越多,骨折風險越高;微血管病變越嚴重,骨折風險越高;神經病變越嚴重,骨折風險也越高。隨後,鄧教授從三級預防角度出發,提出針對目標人群的干預方法,以及最新治療策略,包括各類一線藥物的具體應用。

《骨質疏鬆治療的療效檢測與評估》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傅松波教授以《骨質疏鬆治療的療效檢測與評估》為題,分享了骨質疏鬆症治療的療效評估內容、療效長期監測和綜合評估的方法、以及如何管理療效評估結果等三個方面。傅教授指出適當的骨質疏鬆症治療的臨床評估和監測是確定藥物療效、增加醫生和患者信心、改善患者依從性的重要手段。隨後,傅松波教授詳細介紹了骨質疏鬆症療效檢測與綜合評估流程,並提出了抗骨松治療有效/不滿意的標準,以及對治療反應差的處理。

《分化型甲狀腺癌TSH抑制治療》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特需病房老年病科主任何繼瑞教授以《分化型甲狀腺癌TSH抑制治療》為議題做了精彩演講,從分化型甲狀腺癌TSH抑制治療的背景、TSH抑制治療的證據與TSH抑制治療三方面進行了闡述。何教授指出:SH抑制治療是DTC患者術後應用超生理劑量的外源性甲狀腺素抑制TSH水平,原理就是通過服用高劑量的甲狀腺素使血液中的甲狀腺素水平升高,反饋至腦垂體,抑制垂體分泌TSH,血液中TSH水平降低至正常低限或低限以下,甚至檢測不到的程度,使得TSH無法刺激DTC細胞,從而達到抑制DTC細胞生長,避免復發、降低死亡率的目的。為了患者生存獲益,DTC術後及時給予TSH抑制治療,避免術後1年內早期復發,同時也要重視TSH抑制治療的隨訪,確保達標,及時處理不良反應。

糖尿病併發症管理

《新型降糖藥與糖尿病足潰瘍》

來自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的王愛紅教授以《新型降糖藥與糖尿病足潰瘍》為題,從我國糖尿病足病的發病率、截肢率出發,講述了目前存在的新型降糖藥與足潰瘍的相關性。王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截肢率高,其危害非常嚴重。在新型降糖藥中,如果糖尿病合併小動脈反應性受損的患者,‍從當前的證據來看,SGLT-2抑制劑應該慎用;GLP-1不增加合併CV危險的的2型糖尿病DFU事件,而DPP-4抑制劑可能存在抗炎作用,促進2型糖尿病的創面癒合,可獨立於降糖之外作為輔助應用。

《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疾病管理策略探討》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內分泌與心血管代謝二病區主任陳燕燕教授以《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疾病管理策略探討》為題,從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病不同狀態下血糖控制目標、降糖方案及降糖藥物的選擇、以內分泌為主導的全院血糖管理、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病的綜合管理四個方面進行分享。陳教授指出糖尿病已經由之前的單純的降血糖過渡到現在的糖尿病併發症的管理,而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併發症,也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隨後,在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疾病管理中,陳教授表示要全面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預、降糖治療、降壓治療、體重管理、降脂治療、抗血小板治療等多重危險因素,可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危險。

《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血糖管理與藥物選擇》

來自原空軍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袁群教授以《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血糖管理與藥物選擇》中,講述了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標、終末期腎臟病患者降糖藥物的選擇、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患者,胰島素的選擇、透析患者胰島素劑量的調整等方面進行詳細的闡述。袁教授指出腎功能不全患者,血糖代謝平衡受影響因素愈加複雜,要制定個體化HbA1c目標;推薦HbA1c 目標值7%,以預防和延緩伴有CKD的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 ,但存在低血糖危險而HbA1c <7.0%者無需治療,而對於有共存病而預期壽命有限,且有低血糖危險者HbA1c目標可超過7.0%。最後,袁教授強調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要高度個體化,當eGFR < 60 ml/min時,可能需要減少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劑量,而透析患者在不同的時期可能需要不同的胰島素方案,最好是從小劑量起始使用。

《整合式照護模式於糖尿病腎病照護之應用》

松山班廷建興診所院長李建興教授以《整合式照護模式於糖尿病腎病照護之應用》為題做了精彩演講。李教授指出,台灣地區慢性腎臟疾病患者中透析患者逐年增加,其中46%的透析患者是糖尿病引起的。隨後,李教授分享了台灣地區盛行的糖尿病腎病的「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式的全人照護」模式的具體內涵,指出慢性病患者的照護需要身、心、社、靈的照護;並介紹了台灣地區專業腎臟病照護模式,包括醫療照護機構、專業醫療團隊的組成、e化智能慢性病照護系統等組成的照護模式,從而使患者有足夠的醫學信息,可根據自己的病情做出明智的決定,從而管理疾病。

跟隨指南

《2012ADA指南更新解讀》

應急總醫院大內科及內分泌科主任李洪梅教授為我們分享了《2012ADA指南更新解讀》。最新指南指出:血糖控制情況可採用A1C、SMBG和CGM進行評估,評估血糖更有助於患者的血糖管理,且TIR已經成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之一。指南還表示:根據心血管和心腎結局研究,2型糖尿病的藥物治療路徑包括了高風險因素或確診ASCVD、慢性腎臟疾病和心力衰竭的專門決策路徑,使用證實獲益的GLP-1RA及SGLT2i以降低CV風險、慢性腎臟疾病進展,應用SGLT2i以降低心衰風險,無需考慮基線A1C、A1C目標和二甲雙胍的使用;還指出要改善特殊人群,如兒童青少年、孕婦和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綜合管理。

《AACE/ACE 2型糖尿病綜合管理共識聲明解讀2020版》

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尹虹教授為我們分享了《AACE/ACE 2型糖尿病綜合管理共識聲明解讀2020版》。主要內容有:2型糖尿病管理原則、生活方式治療、超重/肥胖、糖尿病前期、ASCVD危險因素、血糖控制、增加/強化胰島素治療、降糖藥物等。其中,推薦ABCD作為精確的病理生理術語來描述肥胖症的診斷、機體脂肪狀況和以肥胖為基礎的併發症,有利於推動肥胖及其併發症的預防和治療。另外,指出在生活方式干預和持續血糖監測基礎上,獨立於血糖控制,如患者存在ASCVD或高ASCVD風險和/或CKD,選擇降糖藥物的時候推薦SGLT2i 和/或長效 GLP1-RA。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讀(CDS 2020版)》

原解放軍301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陸菊明教授分享了《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讀(CDS 2020版)》。更新要點包括最新流調數據糖尿病患病率為11.2%、糖化血紅蛋白納入糖尿病診斷標準、新增個體化HbA1c控制目標設定的主要影響因素、新增高血糖的藥物治療要點ASCVD,HF,CKD、糖尿病治療路徑更新、新添2型糖尿病患者的體重管理章節、TIR納入血糖控制目標、更新CKD進展風險及就診頻率、更新低血糖分類九個方面。

共同照護案例分享

除了內分泌專家教授的精彩演講之外,蘭州瑞京糖尿病醫院的醫生、護士、衛教師還分享了本院在糖尿病共同照護方面取得的優秀成果和經驗。一個個來自臨床真實案例,展示了糖尿病共同照護模式的優勢,不僅讓患者全面了解到自己的病情,還學會自我健康管理,有效控制和預防併發症,以達到健康快樂的生活。

第九屆糖尿病共同照護論壇(蘭州站)歷時10個小時圓滿落下了帷幕,線上參會人數高達1.42萬人次,學習氛圍濃厚、學術質量高、內容豐富,實用性強,不僅促進了內分泌糖尿病的不斷交流和專業進步,幫助廣大醫護人員了解到更多糖尿病多學科診療的前沿新知及新動態,更推動了我國糖尿病及糖尿病共同照護學術的交流發展,為廣大糖尿病友提供更加全面科學、有效、達標的治療方案,推動糖尿病診療水平提高和發展,造福更多糖病患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v2PqnkB-4LL0rMd7GZ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