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120Hz,aRGB,miniLED,HDR:我全都要——DIY15.6寸便攜一體機

2020-04-26     什麼值得買

本內容來源於@什麼值得買APP|作者:chemharuka

標題為何是便攜一體機而不是顯示器?因為我把NUC10連在了顯示器的背後。關於NUC的開箱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為何要DIY顯示器?因為價格便宜。通常入門款4K 100%aRGB的顯示器價格在3000左右,這種商品閹割了其他能閹割的地方,只剩下面板素質。如果要typeC帶供電一線通,請再加一千元,當於一個2080顯卡,或者一個2060s配顯卡塢了。

如果是帶硬體校色的專業顯示器,價格更是需要再翻一倍高達七八千(如果是要監視器,價格上無止境)。那把條件放寬到2K解析度的話——價格稍微美好一些,2000起步。

為了省(折)錢(騰),我開始查看DIY顯示器的教程。顯示器由兩個核心組件組成:面板以及驅動板。

面板就是液晶螢幕,也是你眼睛直接看到的東西。顯示器最重要的不是面板而是驅動板——這是將DP或者HDMI信號轉換並使得液晶可以正確顯示圖像的一個電路板。好的驅動板可以提供更多功能,例如PD充電、USB拓展,甚至是雷電3支持。有些較差的驅動板可能不支持最高的解析度、刷新率,且不同驅動板的接口也有很大不同。建議仔細詢問商家,買成套的產品。價格會貴一些但是比買了用不了要好。

另外其他配件包括喇叭、電源、外殼,這三個都是可有可無的。驅動板電源是DC直流,一般是9V/12V/15V這樣,可以PD誘騙來充電。喇叭的話無所謂有沒有,畢竟電腦一般是帶單獨的3.5音頻口的,至於外殼——自己亞克力做一個或者找個鋁板切割就能當外殼用(會CAD的土豪考慮以下3D列印?)。

面板選擇

那如何選擇面板呢?直接去屏庫網搜索就好。例如我想要一個4K解析度 100% aRGB,亮度大於400nit,大小在15~24寸之間的IPS顯示器,限制這些條件之後可以看到如下面板支持:

限制之後可以看到只有13個面板符合要求

接下來按照型號排序,看一下都是什麼面板:

主要是友達、LG兩家生產

排除1080p的之後,可以看到符合條件最多的是友達的B1xxZAN0x.x系列,含有15.6以及17.3兩種尺寸。以及群創與京東方的筆記本螢幕,顯然它們都是提供給筆記本電腦用的。換句話說,4K aRGB顯示面板要麼用在電腦上(小於17寸),要麼用在更大的顯示器上(大於等於27寸),17~27寸之間的4K aRGB是一個空白。

之後直接去淘寶搜索型號,友達以及群創的有現成的DIY方案。另外需要注意庫屏網有一些面板數據不全,特別是色域。上面這種搜索方式可能會漏掉一些面板。

購買液晶屏、驅動板

確定好面板之後去淘寶搜索,我選的是友達的B156ZAN05.1,最大亮度400nit,1000:1的對比度,miniLED背光。有商家也賣驅動板,配上外殼支架1000元打包,和商家確認好之後下單。

正常的DIY可以參考別人的文章,我為了偷懶,直接讓商家安裝好發整套過來。如果追求便宜,最便宜的方案就是驅動板+面板,自己用膠水、紙板、亞克力來做外殼,成本只有液晶+驅動板兩個。(1080P面板價格約150元,驅動板也差不多這個價格,總價300可以做好)

這個驅動板並不支持4K 120Hz的刷新率,因此只能當4K60Hz的來用——因為我也沒有支持4K120的顯卡設備,將來再更換驅動板吧。自我安慰一下低刷新率模式有更好的色彩表現,並可以降低殘影。不過1080P 120Hz還是隨隨便便就能達到的。

開箱

收到快遞,商家已經幫忙組裝好了只需要開箱即用。驅動板有7個朝外的接口,分別是12V DC輸入,5V輸入/USB燒錄,type-C輸入,miniHDMI 1.4輸入,miniHDMI 2.0輸入,MiniDP輸入以及耳機輸出。

目前使用了microB供電以及一個HDMI

參數顯示HDMI2.0與DP最高支持4K@60。由於面板本身支持120Hz,因此降級到2K以下是支持120Hz的。

顯示器在右邊的紙箱裡,其他配件在左邊

因為顯示器已經組裝好,所以就不拆開查看內部了。螢幕帶兩個喇叭還是很有用的,只要不跑計算NUC聲音也不是很大。

測試

和NUC合體

把NUC與顯示器通過VESA支架(NUC帶)連在一起,配合簡單的支架就合成了一個一體機:

首先安裝固定架

安裝好後把nuc放上去:

結果發現電源被擋住了

沒辦法,只能拆下來旋轉一下支架,讓nuc換個邊。換完發現,nuc居然不是正方形的,而是略微偏長方形。因此支架需要用手掰開來一些才行。

極限操作,塞進去了

由於DIY顯示器也需要供電,接下來我需要想辦法讓NUC直接給顯示器供電。顯示器有兩個輸出方式,一個是12V的3.5/1.35 DC輸入,另一個是通過microB進行5V3A的輸入。由於NUC的USBA口只支持800 mA的電流,我只能使用USB口進行5V輸出。這樣就需要一個type C轉micro B的轉接器:

就是這個

轉接完成插上測試:

完美點亮

如果這一步翻車,那就只能啟動B方案:type C走PD誘騙出9V2A,升壓到12V1A並輸出。至於為何不能直接誘騙到12V,因為不支持。沒錯,即使是雷電3也不支持更高的電壓。

最終整理好線材並固定,上到架子上去:

最後成品

我看這個又粗又長的HDMI2.0線有些不順眼,湊合用就好。

接下來看顯示器是否能運行在4K60Hz——結果翻車。連接HDMI2.0的口無法輸出,而HDMI 1.4的正常使用。將NUC連上電視是可以正常運行在4K60的,難道是線材或者驅動板的問題?隨後嘗試通過Type C/TB3進行輸出,使用的是蘋果的雷電3線:

TB3線來作為DP線進行輸出

結果NUC都無法輸出到顯示器上,但另一台老的電腦可以

看來這個驅動板的兼容性還是翻車得有些嚴重的。不過問題不大,因為沒有獨顯60Hz刷新率並不是剛需。等將來雷電外接顯卡,顯卡直接走DP就沒問題了。另外一個辦法是Type-C連接到miniDP上來,這個方案還沒嘗試,應該可行。

色域

首先對色域進行測試,用藍蜘蛛Spyder X + displayCAL進行測量。

經過十幾分鐘的校色,螢幕顏色覆蓋情況如下:

100% aRGB 衝著這100%的色域覆蓋就值了。

120Hz/HDR測試

螢幕設置為2K解析度,開啟120Hz。好的不成功,換成1080P——也沒有120Hz,看來只有DP口可以做到高刷了。由於HDMI2.0的兼容性問題,這個顯示器算是翻車了一半。等購買一根type-C轉miniDP的線再看著辦吧

至於HDR——連HDMI 2.0a都沒有何談HDR ,不說了溜了溜了

結論

原本以為4K120 argb miniLED HDR,結果沒想到4K60都翻車了,更別說4K120。好在用其他電腦測試了,驅動板功能還是正常的,只是兼容性不太好。等將來外接顯卡或者換個type-C轉接線再試試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BLXt3EBiuFnsJQVhNf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