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50平米的餐館,是如何做到年入百萬?

2019-10-26     德耘資本

請多關注、點贊、轉發!

給大家分享一個餐飲店的案例,看一家50平米的餐館,是怎樣用五招秘籍就年入百萬!先介紹一下背景:這位老闆在江蘇省泰州市某區的一個農貿市場,開一個小餐館。餐館面積 50 多平米,年收入 120 萬左右。

第一招 少即是多-「我的小飯店只賣 25 種菜」

在他那個農貿市場,類似的小餐館有十幾家,每一家的小炒也即菜品都在 50 樣以上,多得甚至能夠達到百八十種,而他家只有25 樣。

為什麼只做 25 個菜?其中的緣由:

一是這 25 個菜基本覆蓋了周邊消費者平常 80%的點菜種類,把菜品縮小不僅方便採購,而且還能因為量大獲得額外的優惠;

二是對於廚師來說,炒菜也更輕鬆,總是炒這 25 個菜,時間長了自然熟能生巧,不僅炒出來的味道更好,上菜的速度也更快;

三是,這 25 個菜都是些西紅柿雞蛋、醋溜土豆絲、小炒肉、木須肉等同一個階層的菜,檔次劃一讓每一位進店的人沒有任何壓力。

原材料的「規模採購」讓他的店每一樣菜都能比周邊的店便宜一兩塊錢,因此翻台次數也遠遠高出周邊的小店。

第二招 免費-「免費只是誘餌,要有舍才有得」

在菜品比其它小店更便宜的同時,店還有其它店沒有的免費食品--一小碟腌蘿蔔,一小碟炸花生米,以及可以免費盛用的小米粥、雞蛋湯。

這些免費的食品每天下來只要 30 多塊錢,但是給顧客帶來的感覺卻異常的好:一份錢還沒花,桌上就已經擺上兩小碟、兩大碗,好像占了天大的便宜似的。實際上,這 30 多塊錢,只要多來三四個用餐者,就足夠撈回本了。

第三招 兜售體驗-「面子比天大,一定要給足」

雖然經營的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店,但是走進飯店的每一個顧客都是上帝。「我不僅要給他們便宜可口的飯菜、免費的食品,更重要的是要給他們足夠的面子。」

是怎麼給面子的呢?除了熱情嘴甜、眼疾手快之外,還有兩大法寶。

一種情況是,在過了飯點,進店人員稀稀拉拉的時候發煙。他的大口袋裡通常會裝 3 種煙,5 塊錢左右的白沙、10 塊錢左右的紅雙喜、以及 15 塊錢左右的利群。他已經練成了只要瞄一眼,就能夠判斷該給眼前的人哪個檔次的煙,而且動作極為自然。

另外一種情況是,每當有熟人請客吃飯時,都會要麼送上兩瓶啤酒,要麼送一碟涼菜或者一份炒菜。花的錢不多,但是卻給了做東的顧客足夠的面子。這些請客者以後每每請客,店都成為了重要的選擇。

第四招 快速響應——數字化管理客戶

為了增加營業收入,店從一開始就有外賣送餐服務,只要點夠30 元,在方圓 2 公里都可以免費送餐。

小地方訂餐的人雖然不算多,但是頻率卻比較高。為了提升送餐的速度,按照顧客消費的頻次和金額,把顧客按照 1—N 的方式進行了編號,每一個編號對應著這個顧客的姓名、電話和常用的送餐地址;與此同時菜品也進行了 1—25 的編號,米飯則默認一個菜一碗飯。

「把一切編號化、數字化,不僅可以減少溝通中的差錯,而且還能夠提升送餐的效率。」他解釋說。

並且,微信取代了電話成為了店裡叫餐的主要工具。顧客只要在群里說,「16 號,訂餐 3、9。」店裡的員工就知道是要送給誰,送到哪裡去,以及要的是 3 號菜-西紅柿雞蛋和 9 號菜木須肉。

還有,一定要把這些陌生的人加在一個組裡,因為吃飯會跟風,一個人點了,就會好多人都跟著點。這就是「激發需求」,和開發商僱傭民工排隊買房的場景一樣。

第五招 增值服務-「既是做生意,更是做人情」

餐館旁邊有兩個不小的小區和一個幼兒園。幼兒園一般下午 4 點就放學了,但是小縣城的人一般要 5 點才下班。這中間一個多小時的斷檔,成為不少家長的煩惱。

為此,特意在飯店二層客廳開闢出一塊地方來,布置得像「翻斗樂」似的,可以讓那些小朋友在裡面玩鬧,但是又不會摔傷。只要時不時去樓上看一眼就行。

店長的熱情,受到了許多家長的歡迎。如今不少周邊的居民,有事時經常會把小孩擱在店裡一小時兩小時的。

「這些小孩都白看麼,收不收費?」

「不收費,都是舉手之勞。而且很多家長來接孩子的時候就順便把晚飯也吃了,或者直接打包。有的即使不想在外吃飯,但是時間久了,都會多多少少消費一點。」

像他那種小地方,像他那樣的小店,經營好的一般一年能賺四五十萬,少數的能達到七八十萬,不過像他那樣子能超過 100 萬的,可以稱得上鳳毛麟角了。


如果您的企業正在面臨轉型升級,或者遇到瓶頸和問題需要去解決以及想要制定一套屬於自己企業獨一無二的商業模式,私信回復「利他商業模式」與我交流學習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AmAD24BMH2_cNUggcy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