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客觀思維:顛覆三觀的感知論,燒不死的布魯諾

2019-10-01     感知主義者

王建平:每日一文:一個人問答錄(85)

問:人們的要求過分嗎?

答:這讓感知論者難以回答,將感知論用於治療生存模式下的問題是荒唐的,因為感知論的目的不是解決這些問題而是取消這些問題,讓這些問題不可能發生。這和人們的思維模式相比有很大的逆向性,人們徹底被弄糊塗了。比如:生命可以沒有了嗎?矛盾可以永遠消除嗎?人與人之間可能不競爭嗎?他人可以是我嗎?更驚駭的是:物質不存在嗎?時空不存在嗎?世界只是人感知的嗎?人不感知世界就沒有了嗎?……這若干問題中的任何一個問題就足以顛覆現行世界,這些問題一併端出,人們懵圈以後的第一反應,這是一個神經病理論,這不是瘋了嗎?

問:精彩一問是不是:究竟誰瘋了?

答:感知論的觀點與人們已有的觀念反差太大了,被嚇了一跳的人們根本不敢接受,他們慌忙把感知論斥為唯心主義,以為唯心主義就是最大的謬誤,殊不知感知主義既不是唯物主義,也不是唯心主義,感知主義超越了人們的想像,是從未見過的新思想。感知主義不但徹底顛覆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理論,還顛覆了所有的宗教觀念,顛覆了現有的所有的哲學思想和倫理邏輯,這也就是說,感知論徹底將概念的世界翻了個底朝天。這讓人如何可以接受?馬上否定是最便捷的辦法,人們已經不屑於用燒死布魯諾的辦法來對待感知論,漠視與嘲諷是最新的辦法,無知與麻木是焚燒感知論的柴薪,積重難返的人類不會輕易掉頭而回。

問:感知論遭遇到的是人們的否定嗎?

答:其實不是,是人們無知的漠視與曲解,人們根本無法理解感知論提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視為外星球的理論,他們不會去辨析感知論的正確與否,也不會去研究感知論是否三洽,他們只會對感知論對現實世界的批判性稍感興趣。然而稍有深入,他們立即感到不適,因為感知論最終要顛覆的是人的三觀,而不是現實的表象;感知論要改變的是人,不是物;感知論要改變的是理性,而不是事物。這也讓試圖將理論做工具的人大為失望,因為感知論改變的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感知論改變的是本體,而不僅是認識;感知論改變的是本質,而不是方法。於是人們發現,無法在生存模式下將感知論實用化。在將生存模式繼續下去的道路上,感知論毫無用處。

問:感知論是對生存模式的反動,怎麼會有用?

答:因為人類史上從未有過這種反動,人們會大惑不解,有人別出心裁弄出感知論來是為了什麼?有人立即以己之腹揣度為:譁眾取寵、沽名釣譽。他們沒想到,眾人不可理解的思想怎麼以獲利為目的?它怎麼獲利?除了得到漠視與嘲諷,感知論無利可圖。當然,人們的不理解,不影響它作為存在的真相存在,不影響它改變世界、改變人類的堅定目的。人類從感知論獲得覺醒是肯定的,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

問:你為什麼這麼自信?

答:因為存在的根本,即存在的真相就是感知方式,沒有第二種方式和第二條可行之路,人類遲早得回到根本,走在必然的道路上。主觀的唯物主義和客觀的唯心主義都不能讓人走遠,他們僅僅是片面的有某些效果的方法,並不能指導人類歸於真相,獲得真理,它們註定是人類過渡期的初級理念,是暫時的階段性的認識方法,當它們與感知論放到一起,理論體系即刻崩潰,它們製造的重重悖論也迅速瓦解,人們一旦放下唯物論和唯心論,立即就會理解和運用感知論,這種替換也是註定的,特別是當人類處於窮途末路之時。

問:人是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升級到感知主義嗎?

答:說改版到感知主義更為恰當,因為感知主義不是唯物、唯心主義的繼續發展,也不是對兩個主義的整合與修正,感知主義是徹底瓦解了兩個主義的基本理念,重新發現世界和重新解釋世界。當然,前兩個主義仍然是人把握世界的兩種方法,曾經對人類把握世界作出過貢獻,也是感知主義理論誕生過程的兩塊基石,當人們把它們封存在歷史博物館的時候,它們的思維習慣還會長時間留存在人們的行為中,可能人們得花相當的時間才能真正地放棄它們。

問: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誰更容易放棄?

答:其實兩個主義都具有相同的物質觀,它們其實是人的左右兩面,其核心就是客觀思維,人比較容易放棄唯物與唯心的立場與觀點,但很難放棄客觀思維。其實這恰是一個極大的誤解,人們放不下的客觀思維就是主觀意識,真正的客觀思維到感知思維才開始,那時候,人們才知道從存在的本來出發的思維方式是什麼,怎樣運用純客觀的思維來認識事物和認識自己,客觀是存在的本來,絕不是唯物的客觀存在。(接下)

本書《感知新世界》已在亞馬遜、京東上架銷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論,進亞馬遜、京東搜索:感知新世界,即可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xhwiG0BMH2_cNUgUB1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