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可規矩是人定的,各種制度最初建立的目的也是為了人們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生活得更加健康和舒適。很多約定成俗的事情,其實並不科學,也並不完全的正確,我們需要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科學地看待它們,對於不合理、不正確的事情,就應該毫不猶豫地摒棄。這4件事情其實有益身心健康,但卻因約定成俗的習慣而不得不抑制,你知道幾個?
1.不宜抑制打哈欠
有人覺得打哈欠是一個比較不雅的舉動,往往抑制自己打哈欠。事實上,只要不是特別莊重的社交場合,打打哈欠也無傷大雅。打哈欠作為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僅會使人的精神得到放鬆,而且還有助於促進呼吸、增強頭顱、胸腔等身體部位肌肉的活動能力與伸縮性。打哈欠也是身體和我們互相交流的途徑。睏倦時的哈欠表示大腦皮質即將進入抑制狀態,提醒人們該休息了;一覺美夢醒來的哈欠,說明機體在努力使身體和精神狀態由睡眠抑制狀態轉向清醒狀態。
2.不宜抑制打噴嚏
打噴嚏是人的一種應激性自然反應。打噴嚏對於健康的保護有積極作用。通過打噴嚏,可以把大量細菌和異物排出體外,同時保證呼吸道的暢通。人在心情抑鬱或激動的時候,打噴嚏作為一種有效的自我調節方式,具有緩解情緒、使心情舒暢的作用。若是有意抑制打噴嚏,可能會引發鼻出血、鼻竇炎甚至是鼻骨斷裂等嚴重後果。公共場合中,最好用手輕掩住口鼻再打噴嚏,以免引起他人反感,但千萬不能憋住不打。
3.不宜抑制哭泣
很多人都被「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給綁架,抑制哭泣。實際上,這句話是從培養男子漢的性格修養方面來說的,如果從生理保健的角度而言,就是不適用的。有調查顯示,懂得用哭泣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悲傷的人,患高血壓的機率要明顯低於從不落淚的人。人在痛苦難過的時候,精神上往往承擔了巨大的壓力,造成食慾減退、內分泌失調等後果。若是悲傷的情緒難以得到宣洩,必然使人體健康受損。但如果痛快地大哭一場,精神壓力減輕。對健康顯然是有益處的。
4.不宜抑制「三急」
俗話說:「人有三急」:屎急、尿急、屁急。有的人由於各種原因,習慣於憋屎尿屁,不到最後一刻,堅決不進廁所,這種習慣會對人體造成很大危害。首先憋屎容易造成痔瘡的產生,糞便中含有的大量有毒廢物,久久難以被排出體外,就可能被人體重新吸收,造成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中毒症狀。而憋尿則可能會導致急性腎盂腎炎、尿失禁等疾病。屁是人腸道產生的氨、硫化氫等氣體的混合物,憋屁不放就會導致這些氣體成分被重新吸收進入血液和組織中,進一步危害人體,使人出現慢性中毒的症狀。
總之,以上4件事情都是我們身體會表現出的正常現象,我們沒有必要害羞甚至強行抑制它們的發生,尊重我們的身體,認真地跟它交流,我們才能更好地保護自身身體健康。
【本文由「熊貓營養課堂」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圖圖,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ux74nMBeElxlkkaibx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