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 我們潮汕美食是值得被推薦的!

2020-08-17     潮州玩家

原標題:在中國 我們潮汕美食是值得被推薦的!

說到廣東美食種類不計其數,大多數人熟知的主要是這兩類——廣府美食、潮汕美食。

廣府美食活在電視劇里,而潮汕美食則活在紀錄片里。

潮汕,中國美食的孤島

在一部美食紀錄片里曾經說過:「潮汕是中國美食的孤島」。

沒有去過潮汕的人不可自稱美食家,因為從魚生到肥酒,那裡遺留了秦朝至宋朝的美食文化。

說起潮汕當地的美食……魚飯、生腌蟹、牛肉火鍋、魚露、益母草豬血湯,一大波生猛的潮汕美食代表作就會馬上跳入腦中。

大多數人了解潮汕美食,都是從一顆彈跳力極強的手打牛肉丸開始,經過30分鐘捶打而成的肉丸,是本地人和外地人都念念不忘的絕美味道。

還有火鍋中的清流——潮汕牛肉火鍋,對牛肉各部位的精細分解,是潮汕人對風味的極致追求。

牛骨湯咕嘟咕嘟翻滾冒泡,夾起一片五花趾,湯底中三起三落,海鮮醬油、沙茶醬或是普寧豆醬,根據個人口味喜好輕輕蘸取,咸鮮或是甜辣的味道首當其衝,慢嚼幾下,爽脆的肉質帶著絲絲韌勁的口感,回味竟是肉的絲絲清甜。

說完了牛肉丸和牛肉火鍋,就不得不提潮汕人宵夜的靈魂——潮汕夜靡

一碗白粥,潮汕人將其稱為「夜糜」,講究水米分離,稠薄得當,其他任何打冷、熱炒的夜宵菜色都須得配上這一碗精細的夜糜。

不過在潮汕,粥品又分為差異鮮明的兩大流派,一是白粥,二是香粥(即我們通常講的砂鍋粥)。

砂鍋粥配料豐富,品種變化多端,最具代表性的是鱔魚粥、生魚粥、蝦蟹粥等,比較家常的有春菜粥、鴨粥,高大上版本的前三甲為鮑魚粥、龍蝦粥、血鰻粥。

提到夜靡,另一個不得不說的經典就是魚飯,它是夜糜的送粥小菜。

魚飯,就是把不剖膛的海魚用淡鹽水腌起,然後放入濃鹽水煮熟,晾涼後即成魚飯。

用一位美食鑑賞者的話說,「魚飯的美味就是「鹽水的浸漬,促進魚肉中本來甜度的緩慢釋放,形成獨特的鮮甜… 魚肉滲下的汁水會在魚皮內部形成一層均勻的魚凍。那種鮮,可能是北方人一輩子都無法體驗的。

當然,夜糜桌上不能少的還有魚露

說起魚露,沒有一個潮汕人會陌生,它和菜脯、鹹菜並稱為"潮汕三寶",是潮汕人菜桌上必不可少調(醬)料。

比喝粥習慣還要更久遠的,還有潮菜裡頭的滷水,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中記載的古老鹵法,在潮菜中被完整保留了下來。

逢年過節,拜神祭祖,潮汕人餐桌上的滷水是少不了的。

潮汕是靠海吃海的地方,被潮汕人譽為「毒藥」的生腌海鮮,吃過便欲罷不能,犯饞得要緊。

一盤肥美的生腌血蚶,蘸著蒜醋汁,鮮而不腥,甜而清爽;腌膏蟹則是肉質細膩,夾帶著天然海產的甘甜、咸鮮和腥香......

除了生腌血蚶和膏蟹,還有生腌蝦姑、薄殼、海蝦、竹蟶等海產。

說到海鮮,不得不提的還有生蚝,在潮汕地區蚝屬於齋菜,又名叫「水生」。

潮汕人食蚝習俗可追溯到唐代,唐代韓愈貶潮任潮州刺史,初次品嘗海鮮,寫下《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詩中有句「蚝相粘為山,百十各自生。」

潮汕汫洲,就是一座被生蚝包圍的小鎮,這裡的汫洲生蚝味道格外鮮美。

潮汕人對鮮的追求近乎強迫,無鮮並不成席,尤其是備受矚目的潮汕魚生

潮汕有句俗語:夜半聽見賣魚生,想吃魚頭熬番葛。

魚生,由來已久,孔子在《論語》中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膾就是魚生,在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中,也有金齏玉膾這樣富有盛名的魚生。

提到鮮,薄殼是潮汕人一吃就上癮的一道下酒菜。

薄殼是潮汕特有的海貝類海產品,七八月份的夏天是薄殼最鮮美的時候,潮汕家家戶戶這時候都會買一斤薄殼,一株金不換。

還有那看似簡單的街頭小吃糖蔥薄餅,做法竟也可追溯到明朝萬曆年間。

糖蔥薄餅也是無數潮汕小孩童年的記憶。

小時候,只覺得裹著糖蔥撒著花生芝麻碎的薄餅,可以滿足我們對於糖分的全部慾望。

長大後才知道,原來一塊薄脆清甜的糖蔥要經過熬、炒、翻、扯、烤、合孔、冷卻好幾道工序方能成型,而且還要講究上下16個大孔,大孔周圍16個小孔的排布。

一塊糖都能做出花來,潮汕人總是善於將平凡食材做出別致的美味。

就比如這隨處可見,人人都會吃的新鮮水果,潮汕人就有自己的料理方式——甘草水果

地處亞熱帶與熱帶交界處的潮汕地區,應季的本地水果大多偏酸澀,三四月的桃李柰、七八月的油柑柿……

不喜酸的潮汕人便神奇地解鎖了甘草醬油與水果的奇妙搭配:一勺甘草粉、一勺南薑末,將水果的酸澀抹去,勾出了清甜。

聽著潮語劇裡頭「甘草橄欖好食哉」長大的潮汕人,橄欖才是潮汕人心中最濃的鄉情,尤其是民間的消食開胃土方——橄欖糝。

當然,潮汕風味可不止這些!

20年時光腌制的菜脯,腐乳豬油神奇搭配的茶點,粿條的各種搭配,最小的海鮮、最妙的野菜,在一勺豆醬中,綻放鮮甜靈魂...而這些,正是味覺世界中,獨屬於潮汕的風情。

潮汕美食,三天三夜說不完

潮汕美食憑藉著金子總是要發光的原理,在被一系列紀錄片和美食專刊挖掘後,飛速衝出了潮汕地區,成了讓許多人心心念念的必嘗美食。

潮汕腸粉

潮汕腸粉緣起於廣式腸粉,在潮汕地區盛行,雖是分支,卻也獨霸一方。

潮汕腸粉的麵皮相對廣式來說就沒那麼講究,但是它的餡料多配料也很多,潮汕腸粉通常會在麵皮上直接加蛋和其他材料,再配上各家秘制的滷汁,堪稱一絕!

最重要的是,潮汕腸粉也分很多派別。

普寧腸粉

普寧腸粉的特色是醬汁下很多,醬汁粘稠而色淡,用的是可以盛湯的盤子,吃的時候直接配把湯勺還可以舀湯喝,腸粉皮也比較柔韌有彈性。

潮州腸粉

潮州腸粉最具辨識度,上面淋上粘稠的花生醬和芝麻醬,香飄四溢,麵皮要比汕頭的厚和韌,除了常見的料之外,有的裡面還會下白菜或者包菜。

汕頭腸粉

汕頭腸粉的皮應該是潮汕腸粉裡面最薄的了,這和汕頭人比較喜歡薄而滑嫩的腸粉皮有關,汕頭的蘸汁是醬油。

澄海腸粉

澄海腸粉雖然也是汕頭的,可是它的腸粉也帶有自己的色彩,澄海腸粉喜歡在裡面下豆芽,而且上面撒的菜脯粒肯定是油爆過的,味道更香!

潮陽腸粉

潮陽腸粉的醬汁比較多,醬汁的味道也比較淡,裡面最常見菜是應菜(通心菜)和西洋菜,而且還有臘腸香菇之類的配菜。

饒平腸粉

潮汕大部分腸粉是鋪在盤子上彎曲的,而饒平腸粉確是直直一條,而且最有特色的是他們有甜和咸兩種醬料。

揭陽腸粉

揭陽腸粉則習慣放滷汁,而且不少腸粉店裡還有配燉湯出售,吃腸粉配燉湯,這也是揭陽腸粉的特色之一。

潮汕粿品

去一次潮汕地區,你會感覺自己每天都吃好多種叫「粿」的小吃,重點是每天還不重樣!

其實在潮汕,凡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等經過加工製成的食品都統稱為「粿」。

鼠曲粿

鼠曲粿取用天然鼠麴草,熬成湯汁,調入豬油及糯米粉製成粿皮,包上餡料,咸甜隨意,再用圓形或桃形印模壓印成形,放新鮮竹葉上或香蕉樹的葉子上面,然後上鍋蒸熟。

紅桃粿

取桃果造型而得名,桃果象徵長壽,故制桃粿正反映祈福祈壽的願望。

鹹水粿

形狀小巧玲瓏,像個盛醬料的小碟,中間盛著加了少許辣椒醬的潮州特產菜脯粒,色澤潔白如豆腐,口感滑潤柔軟,突出菜脯的咸芳味,是一款大眾化的民間小食。

無米粿

以前的餡主要是韭菜,所以也叫韭菜粿,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變好,對食物口味要求變高了,無米粿現在口味變得非常豐富。

鱟粿

鱟粿雖然顏值不高,但是卻很美味,是汕頭市潮陽區棉城特有的傳統小食。

甜粿

梔粿

朴仔粿

桌球粿

筍粿

酵粿

潮州甘筒粿

菜頭粿

潮汕小吃

粿汁

在潮州街上,隨處可見賣粿汁的小食攤,淋上淺棕色的滷汁,再點些鹵豬腸、滷肉、滷蛋、豆乾或菜尾等,這就是粿汁了,粿汁要趁熱吃,非常爽口,越吃越有味。

糯米豬腸

糯米豬腸是潮汕地區民間傳統小吃,將糯米、豬肉、香菇、蝦、蓮子等輔料拌勻,塞進洗好的豬腸中,兩端用紗線紮緊,放開水鍋里煮,撈出斜切成小片,就可以蘸吃。

雙烹粽球

潮汕「雙烹」粽子的餡料很獨特,一半咸、一半甜,咸餡主要是鹹蛋仁、蝦米、香菇、臘腸、翅脯、蓮子、栗子和南乳豬肉;甜餡主要是水晶餡、烏豆沙餡或紅豆沙餡和甜糯米。

菜頭丸

菜頭丸是一種傳統的潮汕小吃,把蘿蔔弄成絲,加入米粉,還有一些餡料,煎炒而成、油炸攤都有售賣。

潮汕魚丸

潮汕魚丸是廣東省潮汕地區特色傳統小食,將海魚除頭去骨,魚肉拍打攪爛,加上佐料製成丸狀而成,魚丸可做湯和燒菜。

潮汕魚餃

潮汕魚餃,味道鮮美香爽魚肉剁為茸泥,以肉丁、蝦仁、梅梨等拌為餡,以餃皮加餡料捲成餃形。

尖米丸湯

尖米丸其實就是麵條,但是形狀尖尖的,每一條都有個性的兩頭尖,在潮汕地區早餐和午餐很是熱銷。

肖米

反沙芋頭

鴨母捻

春餅

豬腳圈

鳳凰浮豆乾

腐乳餅

沙茶粿

牛雜湯

豬頭粽

潮汕美食是無法複製的廣東標誌,占據廣東美食的半壁江山。

可倘若離開了廣東,也就吃不到如此純正和具有家鄉情懷的潮汕美食了。

所以有人說:在廣東,潮汕美食值得被尊敬。

來源: 深圳達人說、廣東共青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cHk_nMBURTf-Dn5xl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