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昔日的長春縣公署。(來源:房友良編著《長春街路圖志》)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大經路國民優級學校。(來源:房友良編著《長春街路圖志》)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昔日位於大經路上的長春警察消防隊。 (來源:房友良編著《長春街路圖志》)
大經路,今天的長春人無比熟悉的一條街路。它是除大馬路外,連接日本滿鐵附屬地、商埠地、長春城的第二條街路,歷史久遠,歷史上的長春廳衙署、吉林陸軍醫院、偽滿首都警察廳消防署等單位都位於其兩側。但今天市民行走在大經路上,已經很難看到歷史的痕跡了。
大經路,北起上海路、貴陽街與新發路交會處,南至南嶺大街(今亞泰大街),全長2582米,平均路寬27米,由長春開埠局分別於1927年、1928年、1930年分段建成。要說大經路上曾經的歷史建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長春廳衙署。
大經路上的長春「縣衙」
在今天的大經路上,熟悉長春歷史的人會告訴你,長春市一零三中學是昔日長春「縣衙」所在地。長春廳北移後的廳址位於大經路1103號。1825年,長春廳從新立城遷移到寬城子(今南關區四道街一帶)後,在此修建一座傳統中式四合院衙署,後又經多次修繕。1889年長春廳升格為長春府,1913年改稱長春縣。偽滿時期仍保留長春縣公署,1946年國民黨占領長春期間長春縣公署改稱縣政府。1948年長春解放後,這裡先後被長春市教養院、南關區大經路小學、大經路運輸社和長春市一零三中學使用,曾經的遺蹟幾乎毫無保留。
昔日的軍警設施
吉林陸軍醫院舊址位於大經路與西四馬路交會處西南部,建於20世紀20年代。這座醫院是一個大院落,前面有廣場,建有樓棟平房。1932年偽滿洲國成立後,該院落由偽滿民政部、軍政部與興安局共同使用。1933年10月,由偽滿新京特別市公署負責將此處改建成市營住宅124戶,租給偽滿政府官員居住。市營住宅分日本式3種、滿洲式4種,不同標準收取不同租金。新中國成立後,原建築被拆除。
大經路與北安路交會處西北角原有一個大院,1927年12月長春縣公署設立的長春警察消防隊從位於三馬路、四馬路中間的隊舍遷入,修建了10餘間房舍和一座高20米的鐵架瞭望塔。塔上安裝警鈴供報警使用,安裝五色彩球以示方向。長春警察消防隊是長春地方政府設立的專門從事消防的機構,1929年改稱長春公安局消防組,長春淪陷後改稱首都警察廳消防署,1935年遷至長春大街新建房舍。同年,原建築拆除,在此成立大經路國民優級學校,校舍為二層轉角樓房。1943年10月19日,偽滿洲國皇帝溥儀曾視察過該校。新中國成立後,重新建校,1962年定名為長春第二實驗小學。現在,舊校舍早已拆除。
交通管理機構
在今天的大經路與西三馬路交會處西南角的活力城所在地,最早是偽滿新京交通股份有限公司舊址,當時的建築地上二層,地下一層,磚混結構,建於1935年。偽滿新京交通股份有限公司是經日本關東軍交通監督部批准成立的統一管理全市公交運營的企業,1937年改稱偽滿新京交通株式會社。1946年,國民黨接收偽滿新京交通株式會社,成立長春市交通公司。新中國成立後,在此成立長春公交公司,20世紀60年代原建築接建一層,2010年拆除。原址上的新建築為活力城。
一處市級文保單位
偽滿洲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展覽廳舊址位於長春大街與大經路交會處西南角,地上三層,局部四層,地下一層,原是長春巨商王荊山為開設商店而建的,具體修建時間不詳。1940年7月,偽滿洲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在此設展,分動物、地理、礦物、物質、物理5部分,展出1200多件文物標本。開館首月觀眾達5000餘人次,同時出版《滿洲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時報》《國立中央博物館論叢》《滿族民俗圖錄》等刊物。新中國成立後,原建築先後由長春市供銷社和國營體育用品商店使用,現為商用。該處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此外,在大經路與上海路交會西南角,是偽滿新京收音機營業所舊址,當時是一座三層樓的建築,建於偽滿時期,是專門經營收音機的商店。新中國成立後,由長春新藥特藥商店使用。20世紀90年代,原建築被拆除。
信息來源:長春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