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哲:後疫情時代 產業網際網路加速之道

2020-04-26   億邦動力網

【億邦動力訊】4月25日消息,在以「加速度」為主題的「2020億邦產業網際網路雲峰會」上,嘉御基金創始合伙人兼董事長衛哲發表了《後疫情時代,產業網際網路加速之道》的主題演講。他表示,疫情實際上是一個行業加速器,它並沒有改變本質上的行業,朝陽向上的行業會因為疫情變得更好,即使是對同一個行業的企業,疫情也是檢驗企業的試金石。在本次疫情倒逼下,教育在線、企業在線是利好的兩個行業,比如釘釘、ZOOM,這兩個公司用戶量成幾十倍上升。

同時他還表示,嘉御基金在疫情期間投資了10家公司,其中包括6個產業網際網路企業,且產業網際網路方向的投資重點產品型產業網際網路,比如智能客服自動化、半自動化,一定程度上實現無人化,以及服務型產業網際網路企業,比如小庫科技,在建築基礎設計方面完成智能設計。

對於好的產業網際網路公司,衛哲提出了三個核心的50%指標:毛利率達到50%以上,體現技術含量和服務效率;50%的年增長;年對年50%現金流,看產品和服務有無足夠粘性。

據了解,「2020億邦產業網際網路雲峰會」是一次12小時不間斷的線上峰會,於4月25日10:00-22:00舉行。峰會以「加速度」為主題,分「對話資本」「新基建看點」「工業網際網路」「數據中台」「玩轉產業營銷」「供應鏈突進」「先行城市」等環節,聚集30餘位行業大咖,共同探討產業網際網路的升級之道。

溫馨提示:本文為速記初審稿,保證現場嘉賓原意,未經刪節,或存紕漏,敬請諒解。

疫情並沒有改變太多本質性的工作,而是一個加速器,大到國與國的關係,好的變得更好,差的則更加惡化。同時看一些行業,本來朝陽向上的行業因為疫情變得更好,而本來組織、文化、價值觀管理有問題的一些企業則變得更加困難。

這個「加速器」在兩個地方所有人感受最深,一個是教育在線,一個是企業在線。如果家裡有孩子的肯定經歷了一把教育在線,只要有公司、有同事的肯定倒逼了企業在線,今天這個場合如果把它當做培訓分享,本質上也是一次教育在線。今天有很多企業家來,我們也算是一次B2B峰會,是一次企業在線。

疫情期間,估計有兩個APP各位都用過,一個是釘釘,一個是zoom,甚至兩個都用,用釘釘溝通、開會,用zoom開視頻會議,這兩個公司的用戶量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內都是成幾十倍的上升。很多人說企業在線就用釘釘和zoom夠了嗎?不夠,完全不夠,先不要說用軟體,zoom和釘釘今天用手機、電腦、Pad還會發現很多功能沒有辦法實現,一會兒還有嘉御基金投資的鴻合科技商用事業部的總裁跟大家講他們如何成為zoom全球第一家硬體合作商,如何成為釘釘的戰略合作夥伴。

最起碼的一件事是,光有軟體還不夠,要實現企業在線,第一個是基礎建設的標配,有點像我們國家現在在做的5G。企業在線倒逼出基礎建設的核心,就是軟體和硬體成為所有企業保持在家或者遠程辦公必須的標配,就像蘋果一樣,蘋果的成功是必須軟體和硬體的結合。

即使做好基礎建設的企業在線還不夠,各位企業家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你公司有幾百、幾千個客戶服務人員在呼叫中心工作,如果還是不能上班,你有辦法讓他們在家繼續為客戶服務嗎?如果你是建築設計師或者裝璜設計師,在家能夠繼續為你的客戶做好裝修設計嗎?銷售能在家完成嗎?即使到了簽合同時,我們可能也要問自己,有沒有可能不用當面簽紙質合同,業務的全流程化能不能在線?這些能不能在線,不是靠一個視頻軟體和硬體結合的基礎建設就能完成的。

今天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心目中三個非常重要類型的產業網際網路。

以前一談產業網際網路,基本上跟B2B電商劃等號,比如找什麼網,屬於交易型的產業網際網路。交易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了交易型網際網路,有可能你的銷售足不出戶能在網上把產品賣出去,採購能夠足不出戶在網上把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採購回來。交易型產業網際網路往往是很多人對產業網際網路的第一個認識,包括阿里巴巴第一次上市的時候,阿里巴巴的B2B也是基於交易型的信息撮合平台。產業網際網路包括交易型,但交易型不等於產業網際網路,更多的企業在線需要的是服務型產業網際網路或者產品型產業網際網路。

後面的嘉賓非常有意思,第一次在億邦峰會上看到豐滿的產業網際網路的各種類型,後面有講電子簽名的,這就是一個產品型的產業網際網路。什麼是產品型的產業網際網路?提供某一種網際網路產品,背後沒有再提供很多具體的服務。比如,客戶服務呼叫中心成百上千人在一起,目前的形勢下,這樣的人員密集度肯定是有困難的,這麼多呼叫中心全國各地復工也是有困難的。

這時候加速了什麼東西的普及呢?智能客服機器人。我們投資的小曉多就是為電商、教育行業、金融行業服務的,無論是語音還是文字、客戶的交互,無論是被動的回答還是主動出擊式的銷售都能實現自動化、半自動化。一個帳戶可以替代20甚至30個傳統的客服效率,晚上可以幫助替代全人工做好24小時的值守,甚至可以實現無人化。疫情期間不用擔心你的客服人數眾多會不會受感染,機器人不會受感染,機器人不用考慮降薪,機器人也不用你擔心要不要裁員,一個帳號能解決二三十人的效率問題,只需要一個客服一年的工資,這種類型我們叫產品型。

還有一種是服務型。疫情期間我們投資了一家服務型的產業網際網路公司叫做小酷庫科技,幫助建築設計師用人工智慧的方法解決建築初步設計功能的。同樣效率角度來看,三個設計師一個月左右完成的工作量,現在小酷智能設計幫助一個人一天內完成以前三個人一個月的工作量,效率提高了將近100倍,如果智能客服機器人提高的是20倍,小酷庫人工智慧建築設計幾乎是100倍的提升,但它還是需要人,需要小酷庫提供一個人。不僅提供產品,還提供人的我們叫做服務型產業網際網路,交易型、服務型、產品型三個都非常重要,這是第一個維度。

如果你問目前我們最看好哪個,肯定是產品型,產品型必須實現產品技術對同行的碾壓。

產業網際網路本質上是提高效率,無論是產品型、服務型還是交易型,核心都是提高效率。提高哪群人的效率?以前我們講B2B,十幾年前我很感謝阿里巴巴的馬總,他的一句話大開我的腦洞,B2B不僅是企業對企業,而是Business People to Business People。產業網際網路最後要落到產業上的具體某一個工種,具體是為哪一群人服務的。過去很多企業很難變現或增長,甚至很難設計商業模式的問題,我們經常說不要考慮這個產品是給哪一類公司用,給哪一類公司的哪種人用。

剛才說到客服,智能客服機器人可以看到電商行業有600萬的呼叫中心的客服人員,這個人群足夠大,當你去看產業網際網路為某一群人服務的話,要麼你去看這個工種人群特別大,另一種這個人群不大,但是人均工資特別高。提效率要麼是人群特別大的工種把人數降下來,或者要麼是這個工種減人數可能性不大,能不能但能把工資很高的人的作用放大。一個合格的建築設計師的工資可不低,動輒年薪幾十萬,能不能讓一個人有更多的作用呢?

回到產業網際網路要服務好具體的工種,工種又分三類,第一類是企業在職員工的工種,比如說客服,大量呼叫中心是企業的員工或者外包的員工。

第二類是為中介,甚至在中國經常被稱為「黃牛」的人群,這群人服務的SaaS化的工具。比如嘉御基金投資的房多多,是為上百萬的房產中介服務,中介是對於使用SaaS工具、產業網際網路工具最重要的人群,不要用這個工具替換掉這些中介,中介有存在的價值,如何用更好的武器武裝中介才是重要的。為什麼說中介最容易呢?我們做To B的生意要找到關鍵人,為你決策買單的人,往往公司中使用、決策、買單不是同一個人,中介是例外,中介自己就是產品的使用人,也是買單人,決策速度非常快。

第三類是自由職業者,以前像億邦這樣的峰會都是在線下幾百幾千人同時開,能看到前面有很多攝影師,現在照片能直播了,攝影師用一個V Photo可以及時使用雲相冊。V Photo這樣的公司就是針對自由職業者的產品型加服務型的公司,產品型加了雲上傳、雲分享的功能,服務型是攝影師一邊在拍,雲上已經有人在幫助修片了,所以這樣的公司是產品型加服務型的公司,針對的是自由職業者。

第二個很重要的維度是在B2B中多想一想不僅是為哪個行業做準備,要為哪一群人做準備,怎麼找這群人,要麼找人少工資高的,要麼是看到工資並不高,但人群巨大,呼叫中心和導購都是人群巨大,儘管工資不高,你如果能把他們的能效提高,也非常不容易。

我們還要做中美對比。主持人說到2007年阿里巴巴第一次上市,那時候是一家產業網際網路的公司,兩三百億美金的市值,退市以後再上市,打包在阿里集團內,今天中國再也沒有一家產業網際網路的公司能過百億元人民幣,無論是上市還是未上市,產業網際網路公司已經有近百家了,但產業網際網路並沒有全新或者特別高精尖的技術。

我們國家過去處於高速增長的時期,大到國家層面,小到企業層面,各行各業追求的是高增長,對效率並不是很關心。兩三年前我就說中國逐漸進入存量經濟了,我們正在告別增量經濟,存量經濟的時候效率為王,美國近一二十年GDP每年的增長在1-3%,早就進入了存量經濟,一直在存量經濟的情況下催生了美國幾乎各行各業都有提高效率的產業網際網路,存量經濟效率為王,驅動效率要靠產業網際網路。

中國也一樣,原來中國從增量經濟轉為存量經濟有一點鈍刀割肉的感覺,大家覺得存量經濟了,但還保留僥倖心理,擁抱產業網際網路還不夠痛快,這次好了,疫情非常不幸,對絕大部分行業徹底打消了我們還有增量經濟的幻想,存量都保不住了,我們的GDP第一次出現了負增長,很多行業的增長比例遠遠高於GDP的負增長,疫情期間如果跟同行都剩100萬、1000萬的資金,誰能活得久?效率高的一定活得久。 這段時間我們接觸的企業家,對企業效率的追求認識之深超過了以往,也會更加積極地擁抱產業網際網路。

美國產業網際網路比我們要早走了近十年,他們在哪些行業和用工崗位能夠跑出大公司,必須認認真真做對比。哪些美國有的中國一定會有,哪些中國一定會有而美國不會有,哪些美國有的到了中國穿個馬甲做一些改變也會有。我們從這三個維度做一些分析,也給大家一些啟發。

第一,美國有的中國一定會有。比如說在家有幾百甚至幾千的IT工程師程式設計師不在辦公室,繼續能在家獨立完成公司在升級的網際網路產品、工具,有沒有這樣的工具?中國大部分沒有,美國有。疫情期間今日頭條的員工可以在家上班,工程師的開發工作協同好了不可能,開發的文檔管理也做不到,阿里和今日頭條都有自己開發的非常成熟的工具,做好幾萬名工程師的項目開發協同和管理,大部分公司沒有。

美國有一家公司為所有這樣的程式設計師服務,他們用的產品叫GIRAJIRA,市值三百多億美元。中國的程式設計師跟美國的程式設計師沒有什麼區別,該是碼農還是碼農,開發升級產品做法都是一樣的,這類公司美國有,中國幾乎不需要做什麼改變就會有。一年多以前投資了一家公司萬世事,就是幫助成百上千的程式設計師無論是在公司、異地還是在家,更好的開發協同,很多人說這些產品是為類似阿里巴巴、華為這樣的公司準備的,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最近融資成功的喜茶,160億估值,喜茶是傳統零售行業第一個擁抱萬世事工具的,喜茶擁抱產業網際網路造就了零售的巨頭,美國有,中國不需要做改變也會有。

第二,美國沒有,只有中國有的。美國已經沒有太多的工業企業,大宗半成品和原材料有關的交易型的美國不會有,這是為什麼很多交易型的公司去海外上市不太成功,得到國外投資人的認可很難,國內投資人比較明白。這類真的是中國有,美國不會有,交易類型除了開放平台,比如類似易久批是閉環供應鏈的,也屬於交易型。

第三,美國有,中國由於國情要做一些改變才會有的,比如說服務型的產業網際網路公司,類似51社保、易財才,人力資源薪酬管理服務的公司。美國有沒有對標平台?有,美國有一家三百億市值的公司,很多人照搬ADP和「沃克德」workday的公司,但來中國水土不服。,我們要了解ADP和「沃克德」workday這樣的公司在美國是怎麼起家的,美國的個人所得稅非常複雜,ADP是以幫助大量員工相對半自動化、全國性化報稅而戰鬥的,「沃克德」workday是靈活用工起家的公司。

中國2019年個稅改革之前的稅特別簡單,到了1萬多少稅率,到了10萬多少稅率,我們是遞進式的統一稅率。,個人教育可以抵扣,現在個性化抵稅就複雜了,這麼一抵扣每個人抵扣的情況不同就五花八門了,這就需要軟體來支持了,中國以後也會誕生以個稅為基礎的人力資源管理軟體。以前中國個稅很簡單,但社保很複雜,類似E財易才這樣的公司都是替企業跨地區、跨時間度、不同人群代繳社保起家的,這種屬於人力資源薪酬福利管理的公司,美國有,中國也會有,為HR服務,美國是人力資源的人在用,中國也是,但是土壤不一樣,模式要改。

第三部分總結一下,一定還是可以對標美國的優秀公司,無論是投資角度,對標,創業角度和已經在產業網際網路里的從業者也要做這樣的對標,如何做一家好的產業網際網路公司能夠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呢?能夠在今天這樣的嚴峻形勢下繼續拿到一輪一輪的投資呢?受投資人歡迎追捧的?分享一下好的產業網際網路公司的三個50%,三個核心指標。

第一個指標,毛利率。我們希望產業網際網路公司有50%以上的毛利率,這體現了你的技術含量或服務效率。有產品型、服務型和交易型,產品型的產業網際網路公司,萬事世這樣的公司毛利必須達到百分之八九十,你還不提供服務,產品型的公司技術如果能碾壓同行,50%的毛利不是問題。服務型的公司我們也希望你高於50%的毛利率,證明你的效率,自己提供一部分服務的產業網際網路公司達不到50%的毛利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效率還不夠好。

很多人比較困惑,交易型的產業網際網路公司怎麼可能50%的毛利呢?那要看統計維度,在我們心目中不太重視交易型公司的所謂交易額,我們要看交易型公司的凈收入,而不是流水,凈收入背後按有沒有50%的毛利,GMV有一個點、兩個點、三個點已經很不容易了,要看凈收入背後的毛利率有沒有50%。

第二個指標,50%年對年的增長。消費網際網路消費品動輒200%、300%的增長,2B確實會比2C慢一點,但也不能太慢。,第三個指標,年對年可重複的現金流有沒有50%,意味著續費或者增購率,實際上是看你的產品、服務客戶有沒有足夠的黏性,好的B2B產品、好的產業網際網路產品必須有足夠的黏性。

所以做產業網際網路公司需要三個50%,越高越好。很多人問我們這樣的投資機構怎麼估值,如果你正好是三個50%,我們也可以不看利潤。美國有二三十倍的產業網際網路公司,為什麼估值這麼高?有沒有泡沫?幾乎沒有泡沫,zoom就是幾十倍的公司,就是它的三個50%。

讓自己的估值有價值,請大家關注好增長率是不是能突破50%,毛利率能不能突破50%,可重複現金收入年對年能不能突破50%。如何定義為優質的產業網際網路公司,無論是交易型、服務型還是產品型,這是按照類型來分,按照人群來分,無論是服務客戶的服務人員、設計師還是工程師,也要做到50%。

我們的主題是「燃」,我經常說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次疫情確實很不幸,但對同行業是公平的,產業網際網路給你提供的服務或者產品,如果你是產業網際網路的從業者,加快自己的發展速度,如果我們今天來聽的也有零售企業、服務企業和傳統工業企業,希望今天這次產業網際網路峰會讓我們接收到的是自己的企業如何儘快地擁抱產業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