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時代」論壇:新技術會給教育帶來哪些新變革?

2020-09-01     布穀學習

原標題:「繪本時代」論壇:新技術會給教育帶來哪些新變革?

布穀老師:

繪本黃金時代之下,國內的原創力量正在飛速崛起,延伸出關於新技術、新教育模式的探討,也讓人對新未來產生無限遐想:

什麼技術會對未來的閱讀和在線教育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閱讀和教育的將有哪些重要的未來趨勢會深刻地影響我們每個人?

未來教育會真正做到資源的平等、個性化和自適應嗎?

在2020年8月22日的「繪本時代」——中國首屆原創繪本論壇上,由資深出版人,未來之音創始人兼CEO 盧俊先生主持,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 王慧芳,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暢銷書作者 張丹丹,資深媒體人,科學隊長創始人、CEO 紀中展,親子教育專家、《史丹福媽媽·多元思維啟蒙》作者 史丹福媽媽,新浪育兒主編 黃曉莉共同探討了以上問題。

進行了主題為《新技術、新教育、新未來》的圓桌派。

一起探討了傳統紙質閱讀、線下教育和數字化閱讀、在線教育各自的優劣勢是什麼?新的技術將對閱讀、教育產生哪些重要的影響?

嘉賓主持:

資深出版人,未來之音創始人兼CEO 盧俊先生

圓桌嘉賓:

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 王慧芳

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暢銷書作者 張丹丹

資深媒體人,科學隊長創始人、CEO 紀中展

親子教育專家、《史丹福媽媽·多元思維啟蒙》作者 史丹福媽媽

新浪育兒主編 黃曉莉

一、在線閱讀和線下閱讀,在線教育和線下教育各自有什麼優勢和劣勢?

盧俊: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與網絡在線教育的關係——新技術、新教育、新未來。

下面我們把問題交給在座的嘉賓,第一個問題,跟讀書有關係,跟上課又有關係。在線閱讀和線下閱讀,在線教育和線下教育各自有什麼優勢和劣勢,請張丹丹老師您談談對這兩種形態優劣勢的看法。

張丹丹:

去年,我在業餘時間寫了一本《媽媽總是有辦法》,非常榮幸請到了著名的出版人盧俊先生作為這本書的出版人,聯合湖南教育出版社,用了半年的時間,以一個「業餘者」的身份,給我尊敬的出版社的同行們,編輯的同行們一點小啟發,當我們不依靠傳統的銷售渠道,而完全靠小視頻端,我們做到了近10萬的銷售。當然非常感謝這個埠所有的媽媽們、同行們的支持。

在線教育的優勢非常明顯,從「123」變成「5678」,什麼意思?

原來優質的教育資源是集中在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三線城市也僅沾一點尾巴的邊。

優質的教育資源,「45678910城市」排不上邊,是「絕緣」的。

這是發展不均衡的國家存在的一個現實情況,也是每個有良知中國人心中最大的痛。

我本職工作是做新聞和談話節目的,所以我始終是一個社會瞭望者的身份,我們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彌合。但是非常高興,在線教育和網際網路讓這些變成了一種可能。在網課中,最好的老師可以通過無邊際的觸達,讓村裡的孩子可以知道北京的孩子在做什麼。

疫情從過年到現在7月份,我在短視頻端推薦世界各國繪本給孩子們。給大家彙報一下我的抖音數據,1-7月份的銷量是254萬冊,相當於2015年西西佛的繪本的銷量。我們非常高興,作為一個傳媒人,本職工作是傳媒內容的人,藉助了現代社會的工具來完成。

為什麼我們要集中精力、不帶任何雜念來做這件事情?

我作為一個記者,一個主持人,一個母親,我想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打破教育不公平的信息差。

我想讓「123」可以同時觸達「45678」,她們也許並不是住在北京這樣上千萬的房子,她們也不可能參加討論各界各國繪本的場合,但她們同樣是母親,她們肩負著改變家族命運一樣的願景,人和人在這點是相同的。

所以我覺得,在線教育包括現在的工具,最大的好處就是打掉了信息差。

我希望並且呼籲能夠看到這場論壇的每一個人,盡所能地把這個工具用起來,千萬不要看不起,看不上,這是很正常的。

今天的人太容易被表象的信息所迷惑,但是我希望今天的每一位,包括熊亮先生,作為年輕的繪本插畫師,本土的代表性人物,都應該使用短視頻這個工具。

各位的才能在我之上,我覺得要使用它,當然它的弊端也很明顯,比如說我們每個人在手機端,只要你瀏覽過跟教育相關的東西,你會發現非常多的教育軟體在這個課程,在向6歲以下的孩子推薦。比方說很多在線課程會告訴你,我的課程適合3歲的孩子,請問你會讓你3歲的孩子那麼高頻次的使用電子產品嗎?難道不知道電子產品會對一代人造成致命的影響嗎?為什麼要這麼做?

之前,我們拒絕了很多在線教育的廣告,這種不顧教育倫理,完全出於經濟效益的不合理的現象,需要我們更多的人警惕它、抵制它,並且呼籲改變它。

這個時代有很多好的,但是這個時代同樣也有很多惡,取決於每個人是什麼樣的態度去選擇它,去利用好它,而不是被他利用。

好很明顯,壞也很顯而易見,只是看使用工具的人是什麼樣的態度。

二、如何理解「數字化在線教育」?

盧俊:

既要擁抱新技術的優點,也要規避新技術的缺點。其他老師對「數字化在線教育」是如何理解的?

紀中展:

前段時間中關村三小校慶,全是名流在那裡祝賀,包括院士、教授等等。當時我看到這個場面,中國有多少個小學能像中關村三小那樣,我去他們那裡拜訪,北京中關村的小學,可能一個班裡面家長有四十個博士。

科學隊長做的事情就是把這些教授科學家的課程通過極易獲取的方式讓全國小朋友聽。

我們用新技術的方式重新做了《十萬個為什麼》,《十萬個為什麼》大家都買過也都看過,但全都是冷知識,這輩子不去學也能夠活好這一生。我們把它變成10分鐘的音頻課就夠了。

在線教育解決了什麼問題?

第一是教育普惠,能做到資源公平;

第二是能做到好教育不貴。

現在教育的成本,對每個家庭都是非常大的負擔,如果我們能夠通過在線教育的方式解決這兩個問題,教育普惠,好教育不貴,在線教育就會很好。

教育到底誰來做,到底讓誰來參與到教育的工作?

我們一定要讓教育產業化,用商業來推動,但是過度商業化就麻煩了,所以在很多行業里的研討會我在說,千萬不要讓技術人員做教育,不要讓網際網路程式設計師做教育,因為他們特別喜歡把人看成流量,他們沒有把人看成一個活生生的人。

在網際網路做運營的人,他們經常先給做一個測試給一群人用,那這些人豈不是小白鼠嗎?

我也不贊同說你的產品經常疊代,如果把每天都在疊代的產品給孩子用,孩子會錯亂。為什麼一本教材幾十年不變,為什麼會出現經典的書?因為時間是一個好東西,而且對於孩子們來講,對於網際網路,我希望我們家長經常要做幾點:

第一,儘量減少碎片化的獲取,因為本來就是一個碎片化時代,又把它切得雞零狗碎。很重要的是孩子在這個時期能不能接受系統性的訓練和庫存?

第二,我們也不用特別擔心新技術或者電子設備,因為這是一種虛擬化,最早的人工智慧就是馬和狗,有馬的人就有坦克,有狗的人就有保鏢,這是最早的人工智慧。

不用擔心技術,包括我的小孩也在看網際網路的視頻,我讓他看網際網路的新聞,我也會鼓勵他去閱讀紙質書。

王慧芳:

今天這個主題叫做新技術、新教育、新未來。

我的專業和我的工作跟這個主題的交集主要在「未來」兩個字上面,我是來自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管理局,我先介紹一下我們的單位和長沙的兒童友好創建工作。簡單講,我們單位一個是做規劃,另外一個是審批項目,們既要給大家當前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要為未來我們國土空間以及這個國土空間所承載的所有的事情,要有更高品質可持續的未來來服務。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肯定面臨很多未來的不確定性,但是我們也堅信,未來還是有很多的大機率、大趨勢,以及我們應該有的大格局、大框架。

長沙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就是我們面對新未來的一個規劃框架,在這個規劃框架下,市政府批准了三年行動計劃,到今年結束,大部分任務已經完成,有湧現了一批兒童型學校,「兒童友好型」企業,我們還準備評選「兒童友好型」社區,「兒童友好型」鄉鎮、鄉村,我們是倡議每一個人、每一個單位都應該為「兒童友好型」城市出力。

我今天在這個會場深深相信這一點:兒童友好,人人可為。

關於新教育的公平問題,在原來的工作中,我們對於義務教育,這些設施是管得最嚴的,作為一個要素是管得最嚴的。

現在我們對於幼兒園逐漸嚴起來了,對於社區,今天所說的植入到社區的教育,每個人在家門口的教育是充滿期待的,我們也倡議、倡導所有的,開發商在樓盤裡面都要配置這樣的新的教育設施,這樣有利於教育的公平,給每一個孩子更多的機會。

當然今天也有株洲的朋友,大家都知道在搞長株潭一體化,因此我在這裡有一個不成熟的建議,那就是創建兒童友好型長株潭城市群。

三、從西方視角看中國教育,

在線教育,在線閱讀是不是真的友好?

盧俊:

長沙是一座極其友好的城市,剛才王局長的提議不僅僅是長沙友好、湘潭友好、株洲友好,我覺得整個湖南友好、中國友好都是呼之欲出的。

而且這麼多嘉賓道理,正是證明了中國人的友好都要噴涌而出了,所以這個時代,技術也為這種噴涌而出的友好提供最好的機會。而我們長房集團也把這種呼之欲出的大事應用起來了。

我想請史丹福媽媽談一談,因為你在美國上過學,從西方視角看中國教育,在線教育,在線閱讀是不是真的友好?

史丹福媽媽:

大家好!我是「史丹福媽媽」,對於自媒體來講,我其實是一個新人。

今天我坐在這裡是因為我身上有兩重標籤:

第一重標籤,我大概在一年多以前,開始在抖音上創作了一個帳號叫做「史丹福媽媽」,我在過去一年半讀了將近一萬本書,從裡面推薦出來不到200本,關於孩子閱讀的書,在抖音上我是一個內容創作者。

第二重標籤,我是中國最早在國內做金融推薦算法的人,我做過股票、保險、基金、信貸,整體的知識圖譜和推薦算法,我在百度帶領過將近200人的產品研發和算法團隊,我看到張一鳴做抖音的時候是很興奮的,因為我知道信息流和分發是怎麼樣一回事。

我同時又是一個商學院的學生,我畢業於史丹福商學院,但是我其實一行代碼都不會寫,我想說大家在人工智慧到來的時候不要慌,我們的教育面面向孩子、面向未來,我們要做的是事情在變化中尋找不變。

所有的算法到今天,如果真正去做數據挖掘和訓練,你會發現技術的進步沒有那麼快,而且算法很多時候是很笨的,它是規則,只有人是規則的構建者,算法到今天沒有意識,沒有人文關懷,這些東西恰恰在教育裡面我們更應該去聚焦的,人應該來駕馭算法。

我自己親身經歷證明,一個商科生能夠駕馭算法的團隊。像今天幾位老師的演講對我很有打動,比如說黃靜潔老師,熊亮老師,談人文的關懷,談第一我和第二我。

在做算法過程當中,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個性化的,在網絡世界裡每個人表現出的第二我,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常可預期的。什麼是不可預期?什麼是真正的你?就是第一我。

所以我特別認同,我們在孩子教育的初期,應該讓孩子們牢牢掌握到自己的第一我,在第二我的時候不容易去迷失。

人的行為比較好預測,我也有對算法冰冷的世界很多的不滿足,在我做抖音的常識之中,我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內容創作者。我在做一個有趣的項目,把所有的繪本、書籍、玩具,孩子的一切,我把它算法化或者說數據化,然後它幹嘛?變成工具,提供給我旗下的達人,讓大家可以做更有效的推介,但是我們不可以替代的是每個人在閱讀中的喜悅和自我的感知。

我們在觀察孩子的個性,在家庭教育里去尋找屬於孩子自己的路,這也是我創作《史丹福媽媽·多元思維啟蒙》的初衷,所謂教育的未來,在這麼多年裡面精英化的教育並沒有改變,就是幫助孩子找到一條個性化的成長之路。

今天在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的助力之下,一方面世界變得更平了,我們獲取各種各樣優質的教育資源,如果爸爸媽媽有心會發現,其實它的獲取成本更低了。

另外一方面我們信息篩選的成本更高了,越是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其實越呼喚家長們多去關心和觀察自己的孩子,真正成為孩子的教練員,觀察者,我們才能真正把過往精英教育的部分變成每個家庭。

真正的精英教育是高度個性化的,這種個性化永遠不可能來自學校,因為一個班級一個學校面對的是大部分,每個孩子在發展階段,有他自己的表現和經驗,每個家庭的背景不一樣。

呼喚父母在家庭教育裡面對孩子的觀察,這也是我寫《史丹福媽媽·多元思維啟蒙》的一個初衷,我希望把我在這一年半里,所面對上百萬父母提給我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借用查理芒格的思維模型,把它總結成28種思維理論,我希望家庭教育不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一個簡單的表象,比如說為什麼孩子做事拖拉?你不考慮孩子的事情,不考慮孩子所經歷的事情,你就簡簡單單去找所謂的育兒專家給你答案,永遠是錯誤的。

這種觀察一定是來自於父母在家裡的言傳身教,跟藉助繪本跟孩子進行溝通。

關於未來,父母可以一起去觀察孩子的本我,找到每一個孩子個性化教育的出路。

四、新技術真的可以讓教育資源實現平等、

實現個性化和自適應嗎?

盧俊:

中國早期的教育的確是個性化的,我爺爺他們那一輩就是私塾,都是一個老師,剛才說的精英教育,有錢人家裡才有精英教育,今天的技術更有可能讓教育變得個性化,過去所謂的通識教育和一般教育就是讓大家變成一樣的人,今天的技術有機會讓所有人變成自己。

在新浪育兒做了很多年育兒教育和媒體工作的黃曉莉老師,新的技術真的可以讓教育資源實現平等,實現個性化和自適應嗎?會根據每個孩子變成屬於他自己的教育系統嗎?

黃曉莉:

談到數字化或者談到在線教育就離不開網際網路。我做網際網路大概十幾年,見證了網際網路和各個領域的成長。

我也是不能做教育的網際網路人士。所以對於教育的公平,對於多元化,對於未來的趨勢,其實我們可以暢想未來,但是不能預見未來。為什麼?

今年2020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我們很多認知,以前我們認為民以食為天,但是現在認為教育和醫療非常重要,不亞於食。

現在的中國,「食」已經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問題。我們重新去審視這個問題的時候,發現生活或者是科技它們互相的在做彌補,科技可以改變生活,科技可以讓生活更美好,但是科技也可以讓生活更糟糕,這取決於我們怎麼用網際網路。

一個山村的孩子怎麼做到教育資源公平?

如果他有網際網路設備的具備,他有電子設備才能接觸到網際網路,如果他沒有,教育其實依然不公平。

這不僅取決於網際網路,更取決於國家層面或者地方層面的一些方針政策。

還有多元化的問題,我們做網際網路是量化的,在線教育是個性化的東西,比如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線教育解決更多的是知識,言傳身教誰來做?

網際網路是不是在數據挖掘、建模上、個性化診斷上能夠做到這一點,我覺得是要打問號的。所以資源到底能不能讓所有人更公平?這取決於每個人的努力。

今天特別高興聽到一句話「兒童友好」城市,我最早接觸到一個朋友說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城市文明的發展程度,取決於這個國家對於兒童婦女的友善程度。

但是我們參加過很多的活動和論壇,很少聽到這兩個字並付諸實踐的。今

天在這個會場上,包括長房集團的領導,他們把這個理念付諸於實踐。我覺得長沙這個城市一直給我們給我們驚喜,無論是從革命、娛樂、文化、教育都是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

盧俊:

我有兩個感受:

第一,長房是一個偉大的公司。

第二,女性是一個偉大的身份。

今天在座的論壇的主要的參與者還有主要發表觀點的其實都是女性。

我覺得算法是干不過女性的,算法一定會屈從於女性的智慧。女性決定了人類未來發展進程,而且新技術時代女性將重新返回新世界的中心,她們將主導未來。

所以我非常佩服做兒童閱讀的女性,做閱讀推廣的,做教育的,做媒體的,她們都在為真正的婦女兒童友好做出貢獻。

「兒童友好」是一個非常好的概念,所有人都應該去踐行它,我相信技術、科技有向善的一面,也有作惡的可能。

其實怎麼選擇,是我們生而為人自己掌握的機會,也是教育目的所在。

在線教育和新技術解決的是教的部分,育的部分,可能要在座的所有人,還有長房集團帶領長沙人、全國人民,身體力行做孩子最好的榜樣。

讓我們迎接一個更新的、更好的未來吧!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M4lSXQBURTf-Dn5wA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