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中,早餐最容易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性格底色。
「吃早點」是徐州人一種隆重而接地氣的存在。
包子、辣湯、火燒、豆腦、油條、熱粥、菜角、麻團、菜盒、肉盒、瑪糊、菜煎餅、油茶、糍飯、丸子湯……每一樣都被徐州人天天pick,絕不誇張的講可以吃一個月不帶重樣的!
還有一種早餐不得不提,那就是—— 沓烙饃!
徐州的烙饃,可是被央視爸爸欽點過的!
烙饃相傳源於楚漢相爭時期,2000多年來一直備受徐州百姓喜愛,早已是徐州的特產,現也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美食愛好者 張丹茜: 「你說它一百種吃法、一千種吃法、一萬種吃法,我覺得都不止了,什麼都可以在這個饃裡面卷,有多少種菜就有多少種吃烙饃的方法。」
烙饃除了可以卷一切,還有一種早點裡的吃法—— 沓烙饃,也必須有姓名!
沓烙饃里的後起之秀
感覺現在能吃到沓烙饃的店鋪好像並不多了,除了王陵路上的陳家沓烙饃,今天百萬想給你推薦一家沓烙饃里的後起之秀, 是我經常起個大早從城南到城東專程去吃的一家店!
(王傑中學西隔壁 居民樓一樓)
王傑中學西隔壁這家沓烙饃,偶然被我們家同為美食愛好者的老炮兒(家父
)發現,買了一份兒帶回家我嘗了後, 我瞬間愛上,直呼好吃,之後便無數次的早起專程來吃。
沒有店名兒,我會更喜歡叫它「王傑中學旁的沓烙饃」。
周叔、蔡姨 無意間吃到別家的沓烙饃感覺很好吃,便想嘗試著自己做,漸漸做出了屬於自己的品牌與味道,開店後也獲得了眾多食客們的青睞與認可。 每天凌晨3點半就要起床,熬粥、熬瑪糊、榨辣醬、炒制小菜...一做就是堅持了8年時間!
一天賣出30斤烙饃、20斤雞蛋。我從城南奎園附近趕來還不算最遠的,忠實食客最遠的還有從西苑、銅山、棠張...趕來,就為了一份沓烙饃、一碗熱瑪糊。有的食客甚至1個月都要來吃20天!
香軟沓烙饃VS酥脆沓烙饃
你更愛哪一個口感?
走上前排到我時,蔡姨會熱情的問道, 「要辣的?不辣的?軟的?硬的?」。
是的, 一份沓烙饃,兩種口感。畢竟眾口難調,為了照顧到眾多食客的喜好,貼心研製出 香軟的和酥脆兩種口感的沓烙饃。像百萬就喜歡軟乎的,我姐妹兒就喜歡脆脆的。
香軟和酥脆的兩個版本兒的沓烙饃,也只是在製作時間手法上有所不同。我倆點了一份兒軟的不辣的、一份兒脆的抹辣醬的。
一系列的製作過程,蔡姨已操作的十分熟練、麻利!
刷醬
先將一張烙饃放在鏊子上,抹上辣醬。
打雞蛋
接著打上雞蛋,把蛋液攤平,均勻的沾到每一寸烙饃上。
撒蔥
撒上小蔥碎,不吃蔥花兒的集美可不加。
加饃烙制
再蓋上一張烙饃抹油攤制,旋轉著使饃受熱均勻。
出品
脆脆口感的版本兒便是攤制時間稍長些,待烙饃焦酥,干硬起來後,將其對摺、切塊兒。
好吃的秘密:
1.辣醬
辣椒醬是蔡姨每天自己製作,是那種香辣口味兒,混合著芝麻的香氣,辣而不燥。
2.小蔥新鮮
新鮮水靈的小蔥碎會撒很多,清新的蔥香讓沓饃更香更好吃!
3.兩個雞蛋
會吃的食客還會高配的打兩個雞蛋,使饃更加鬆軟、蛋香十足。
上桌前還有關鍵一步,就是要 將酥脆的沓饃打開折口朝下,站起來,通風擺放,這樣做是避免熱氣哈軟了焦脆的烙饃 。
稍微晾涼些後,就可以端給顧客享用啦!真的是 脆得掉渣!
酸辣的小菜,
辦肆的瑪糊!
百萬更偏愛 香軟不辣加菜版的吃法!
香軟的沓烙饃似乎可以更充分的感受到融為一體的蔥香、蛋香。我是真心喜歡他家的小菜!就著菜吃,也敲棒!
小菜分三種: 酸辣土豆絲、油炒蘿蔔乾兒、涼調海帶絲,都是蔡姨一早自己炒制的!
和集美9點多去時,小菜已經快沒了!
軟糯有韌勁兒的沓烙饃配著酸辣的小菜,我經常一來,就是兩份兒起!
配什么喝呢?不是辣湯、豆漿。
他們家的「瑪糊」,真的是絕了!辦肆!
乾絲、粉絲、黃豆、香菜葉......一同煮制兩小時,咸香怡人!
不太愛喝鹹湯的我,也很快喝見底兒!
沓烙饃蘸著瑪糊吃,也是好吃的推開世界的門!
一口沓烙饃,一口瑪糊,平平無奇,但這兩樣奇妙相遇時,卻有著別樣感覺,熨帖肚腸,慰藉舌尖,有著街巷裡的市井氣息和溫暖味道,如果你來了,記得趁熱吃。
沓烙饃、瑪糊
王傑中學西隔壁
5:30——11:00
¥ 人均6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EGjFHIBd4Bm1__YxFE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