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唯物觀摧毀自信,我們是一切的前提,這才是人類自信的根本

2019-11-17     感知主義者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綱要》(27)

《人類存在的自信》

當我們面對一切存在,我們有存在的自信嗎?回答是否定的,我們不但沒有自信,我們總覺得自己在大自然面前,渺若塵沙。這不僅僅是一種心態,這就是我們的存在立場。在強大的、無邊無際又無窮無盡的第一性的物質世介面前,人類算什麼?在物理性的存在中,人充其量就只是折騰一下子而已,在時間與空間的長存中,人類可以忽略不計。這種說法不僅是一種普遍認識,而且導致的結果就是,人類無法自信。

我們總是在設想宇宙或者地球上人類滅絕後的情形,科幻大片甚至可以演繹出這些情形來,但我們還是忽略了,觀測到這情形的是誰?可以肯定,絕不是螢幕前的人類,因為上演的就是人類已經滅絕,滅絕了人類的世界給誰看?我們不但會虛擬出客觀場景,我們還會虛擬出客觀的觀測者,最巧的是,被我們虛擬的觀測者竟然和我們人類的感知功能一樣,毫釐不差,這「觀測者」是誰?是「客觀」,是我們認為絕對存在且永不缺席的客觀。有這樣絕對客觀的絕對存在,渺小無比且轉瞬即逝的人類,自信從何而來?

不是我們缺乏自信,是從一開始,我們就用認識及理論摧毀了自信,在唯物論的邏輯下,我們無法自信。不僅僅是無法徹底了解的自然物質讓我們不能自信,最讓人不自信的是我們還不了解自己,不了解我們與自然世界的關係,不了解我們是什麼?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如果我們什麼都不甚了解,我們還談何自信?

自信的來源是知道,知道一切存在的根由,知道自己與一切存在的關係。問題是,我們一開始就設置了一種讓人不知道的存在模式,我們的理論模式也註定了讓自己不知道,我們當然也就不知道。我們盡心盡力地總結出不可知論,殊不知要是可知才怪,因為可知的後面只能是不可知,我們因此走不出不可知的宿命。

存在的不自信是非常致命的態度與立場,它意味著偶然會隨時發生,意味著我們會因為不知所以而判斷錯誤導致意外的災難與毀滅,意味著我們會面對著什麼都會發生的未來而一無所知,意味著我們可能正處在嚴重的錯誤境況中而無知無覺……這些「意味」我們都不能承受,人類會因為沒有自信而十分脆弱。

其實有自信並不困難,也不過就是設置一個能解釋一切存在和容納一切存在的邏輯模式,並不是要隱瞞什麼,將還不可知的事物放置在可知的範圍以內,在必然可知的邏輯前提之下,所有的未可知都將可知,因為不可知被排除在邏輯之外,它再也傷害不到我們,因為我們的存在就是「知道」本身,我們必然知道。

這不是一個不可能的遊戲,這是換一種邏輯模式,在新的邏輯中,我們不是處於需要知道一切的被動位置上,反過來,一切皆因我們而產生,必因我們而產生,這才是人自信的依據,這才是我們得以自信的根本。不是我們知不知道一切發生的原因,是我們讓一切都發生,我們是發生一切的前提,這才是人類自信的根本。

以新的邏輯模式看世界並非不可能,因為只有我們在制定邏輯,也只有我們在使用邏輯,以什麼邏輯看世界,我們就擁有什麼樣的世界,我們擁有了什麼樣的世界,就說明我們使用了什麼樣的邏輯。(接下)

本書《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二部已在亞馬遜、京東上架銷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論,進亞馬遜、京東搜索書名即可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s4Igm4BMH2_cNUgD1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