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這個秋天來得讓人措手不及,前一秒還在吵嚷著悶熱,後一秒便下起了連綿不斷的細雨,氣溫驟降。
中國人講究一個食補,春清、夏調、秋補、冬防。意思就是春天萬物復甦,身體需要排除廢物;夏天氣候炎熱,身體需要降燥降火;秋天氣溫轉涼,身體需要補氣補血;冬天氣溫驟降,身體需要預防寒冬恢復元氣。
抓住秋補的尾巴,這個秋天我們應該「補」些什麼?
深秋十月最美味,莫過一碗羊肉湯
中國人對羊肉的鐘愛可謂是無人能敵。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
羊肉渾身都是寶,不僅暖身補氣血,而且羊肉脂肪含量低級,鈣含量極高,相比較於吃其他肉類,選擇吃羊肉補氣又低脂,是這個季節的不二選擇。
寒冷秋冬想要吃羊肉,就必須要說說這一碗暖心又暖胃的羊肉湯了。
羊肉湯作為一道菜品,它的湯是最美妙的部分。
新鮮優質的羊骨頭投入大鍋中,在熬湯的過程中需要鍋中一直保持在一個沸騰的狀態,否則熬出的肉湯清淡不濃郁,顏色寡淡不乳白。且熬制的時候,一定要加入適量的羊板油,並且久熬湯頭,將板油熬爛熬化,湯汁才會更加濃郁。
羊肉湯除了湯頭美味以外,不得不提的就是湯中軟嫩的羊肉和膻香多樣的羊雜了。滿滿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端上桌,湯上還飄著一層蔥花和香菜,放點辣子,放點醋,端起碗來「呲溜」一聲,怎一個香字了得!
陝西人喝羊肉湯要泡饃,俗稱「羊肉泡」。吃羊肉泡講究的是泡饃的掰法。泡饃是特製的,稱飥飥饃,一個二兩。掰泡饃的大小是和羊肉湯的煮法統一的,先要將泡饃耐心地掰成大均勻的滿滿一碗,再請夥計交給大廚加羊肉湯大火煮。
羊湯的鮮美,配著泡饃的面香,真是讓人慾罷不能的味道!
河南人喝羊湯也是歷史悠久,講究至極,其中具有地區代表性的商家要數始於1988的劉源記羊肉鮮湯了。
劉源記羊肉鮮湯心怡店開業當天
劉源記羊肉鮮湯店尊循唐代孟詵《食療本草》記載,以食物本源為出發點,以傳統食療為指導,從食養結合入手,採用真正羊湯古法熬湯技藝。
劉源記羊肉鮮湯心怡店實拍圖
甄選道地優質羊源,食材源頭新鮮直供。使用凈化水熬足6小時,不添加任何添加劑。目前劉源記已有自己的專屬牧場,並與多家牧場形成戰略合作夥伴,真正地確保食材的新鮮直供,正如其品牌理念「水好、肉好、湯才好」!
劉源記羊肉鮮湯心怡店實拍圖
羊肉湯無論是在陝西還是山西,在山東還是河南,都獨具匠心,是秋冬暖身的不二選擇。
人生得意須盡歡,清真牛肉丸子湯
「一碗丸子湯,加一份小酥肉,再來二兩餅絲兒。」這句話是這個秋冬最動聽的「情話」
牛肉丸子湯的湯頭需要店家把牛肉和牛骨頭一起熬制數十個小時,才能做出來如此美味鮮香的高湯。
牛肉丸子湯里的丸子也處處透著中國人對美食一絲不苟的匠人之心,用新鮮牛肉入料,放入十幾種香料,反覆攪拌將捏好的丸子放入加熱好冒著熱氣的油鍋內,炸熟後燉到高湯里,外脆里嫩,唇齒留香。
正宗地道的吃法是要在丸子湯里加入一份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小酥肉才行。
做小酥肉的肉儘量選用豬的上半身,因為那裡的肉比較嫩,且肥瘦相間。肉片片兒後加入花椒、鹽、白酒、薑末、澱粉、定量的雞蛋清調勻後腌制五分鐘左右,即可放入油鍋進行烹炸至金黃出鍋。
金黃酥脆的小酥肉泡入滾燙冒煙的牛肉鮮湯中,灌入嘴中的不只是溫暖 ,還有無盡的幸福。
如果配上這些你還是不滿足的話,那就再加上點餅絲兒吧,餅絲兒用的大餅面香筋道,切成絲後像麵條一樣,用筷子夾起來放入牛肉湯中,泡至軟硬適中的程度後細細咀嚼,是這個秋冬最讓人動容的味道~
驢肉鮮湯灌入胃,強身健體味美鮮
「天上的龍肉,地上的驢肉「,驢肉在中國人的心中向來是至高不上的尊貴之物,與龍肉媲美。
史料記載驢肉有甘酸而平,安心氣,解心煩,止瘋狂,補血益氣的特點。可以緩解疲目眩等症狀,是秋冬進補首要之選。
驢肉湯是河南洛陽的著名傳統小吃,在洛陽飲食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洛陽雖曾為十三朝古都,王霸天下,但因為種種原因洛陽文化曾數次斷代,在當時那個饑民大量流徙,居無所,衣不蔽體,食無果腹的時代,暖身又飽腹的驢肉湯不知救活了多少生命。
看上去清湯寡水的驢肉湯在做法上可不是這樣簡單,驢肉要洗凈,下沸水鍋中汆透,如果不汆透,驢肉會有腥味影響口感;驢肉在製作上也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要在熱鍋中加入豬油,還要放入多種香料,再將驢肉煸炒燒煮。
驢湯鮮美,秋冬季節喝一碗驢湯補氣補血,益髒益脾,是秋冬進補的不二選擇~
秋風瑟瑟,確實需要一碗湯來「圓滿」這個秋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