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最近迷上了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這部讀書的綜藝欄目,一連看了三期,分別介紹了喬伊斯的《尤利西斯》,艾略特的《荒原》,卡夫卡的《城堡》,都是近代有名的西方文學巨匠的作品。
坦白說,這三本書都沒有讀過,不是太難懂,就是太生辟,在節目中,文道都對作者和作品做了深入淺出的詳述,並且節選部分章句做了自己的解讀,讓我對近代西方文學和詩歌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尤利西斯》被稱為最難懂的小說,文道也坦誠,即使文學功底如他,也是斷斷續續地讀了十幾年都沒有讀完,但是為了要介紹這本書,他自己還是硬著頭皮讀完。
通過節目,我也得知,節目取名《一千零一夜》的意思是要做一千零一期,但是介紹到尤利西斯,節目也才做到二百一十幾期,也就意味著,後面或許介紹的文學作品的生辟度和難度會越來越大,而且這只是一檔小眾節目,據說他是完全靠自己做其他有流量的綜藝節目來貼錢在做。
在文道的感召和堅持下,諸如《一本好書》,《一縷書香》等更多的讀書節目次第呈現在觀眾面前。
PART 02
在浩如煙海的流量綜藝節目中,文道的《一千零一夜》如一粒微塵,在快餐文化和視覺享受的今天,幾乎沒有多少關注度。
對於文道來說,他像堂吉柯德一樣孤獨地捍衛著自己的理想。
以文道的學識和自帶流量,他可以做比《一千零一夜》更有收視率的節目,但是文道心中有一個信念,他希望憑藉自己的力量,讓更多的中國人愛上閱讀,同時把更多的大家並不熟知的中外文學作家和作品介紹給更多的國人。
相比於那些博取流量的綜藝節目,堅持理想的文道更值得讓人尊重。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
人的評價體系有兩種,自我評價體系和外界評價體系,自我評價體系,更注重自己的感受,外界評價體系更尊重客觀現實,自我評價體系的人以遵從內心理想,以自我突破為標準,評價人是自己。而外界評價體系的人以權威和普世的價值觀為標準,評價人是規則制定者。內在評價體系的人往往以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為己任,而外界評價體系的人更在意現實的金錢,名譽和地位。
不可否認,人生確實有兩種活法。
PART 03
讀《三國演義》的時候,我一直有個疑問,
關羽和諸葛亮難道不知道曹操的平台比劉備更好嗎?
難道他們不知道投奔曹操能獲得更好的名譽和地位嗎?
關羽到了曹營,獲得漢壽亭侯的高位,在得知劉備的消息後,他面臨人生的兩個選擇,一個是留在曹營繼續身居高位,未來發展空間更大;一個是至今孑然一身的義兄和兇險而不可知的將來。
但是關羽還是遵從了內心的理想和大義,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追隨義兄劉備繼續從零開始。
以諸葛亮的才華,他如果追隨曹操恐怕早就沒有後來三國的故事了,諸葛亮即使隱居臥龍岡,也早已蜚聲在外,他也並非沒有投靠曹操的機會。
但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是他的人生理想,他最終還是把自己的一生才學寄托在了漢室宗親,但是一文不鳴的劉備身上。
不求聞達於諸侯,歸去來兮我夙願,餘年還做隴畝民。
終其一生,諸葛亮也再也沒有回過臥龍岡,而是飛蛾撲火般地以蜀國一州之力六出岐山,北伐中原,最終鞠躬盡瘁,將自己最後的生命交付在了軍營。
諸葛亮難道不知道北伐的難度和最終成功的可能性嗎?他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內心的理想和對劉備的承諾。
相比之下,司馬懿才是整個三國演義最後的贏家,三分歸晉成就了司馬家的帝王夢,但是後世有關帝廟,有武侯祠,司馬懿卻只能上了厚黑學的書籍。
PART 04
《北京摺疊》的作家郝景芳在最近的一篇文章寫道,
人生是選擇做一個頭上有光還是心裡有光的人?頭上有光的人在學校更注重成績,走向社會更注重頭頂上的光環,一生圍著名譽和地位打轉,永遠都走不出社會和現實給他框定的牢籠。心裡有光的人更尊重自己的興趣愛好,從小到大都有一種內在推動力驅使著自己前行,小時候是興趣愛好,長大了是理想和信念。
就好比樊登老師介紹的一本書《有限遊戲和無限遊戲》一樣。頭上有光的人做的是有限遊戲,心裡有光的人做的是無限遊戲。
章惇和蘇軾這對曾經的好友因為對於變法的態度分道揚鑣,為了自己的仕途,不讓蘇軾成為自己的絆腳石,章惇盡級打壓之能事,將蘇軾從黃州一路貶官到了海南。
但是即使到了海南這種在宋代九死一生的瘴癘之地,蘇軾還是保留著自己一貫的達觀主義色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照樣寫詞作賦,就地取材,豐衣足食,生活絲毫不受貶官的影響,為後世留下大量的詩詞名篇。
可以說蘇軾是心裡有光的人,他玩的才是無限遊戲,即使去世了一千多年,他的那些名篇仍然讓後世傳誦,他的樂觀主義的精神仍然讓後世敬仰。提到蘇東坡,可以說老少皆知。
而那個為了名利,位居高閣的章惇呢,除了他自己的宰相之位,他又給後世留下了什麼呢。
世人皆知蘇東坡,又有幾人知道章惇呢,可以說,章惇是頭上有光的人,但是他玩的是有限遊戲,他的遊戲在他身後就戛然而止了。
PART 05
回顧歷史,真正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很少是那些頭上有光的帝王將相,而是那些真正尊重自己感受,追逐自己理想,心裡有光的人。
漢武帝文治武功百年之後漢朝走向瓦解,但是司馬遷卻留下傳世名篇《史記》;維多利亞女王造就的大英帝國終究日落西山,但是牛頓留下物理學能量守恆定律卻不會消失。
孔子,居里夫人這些人或古或今,在他們身前,都沒有什麼顯赫的地位和財富,但是他們留下的文化和科技的財富足以光照人類萬年。
華盛頓是美國的國父,但是為什麼最大面值一百美元的頭像卻是從來沒當過美國總統的富蘭克林?
因為相較於華盛頓建立了美國,富蘭克林修訂的《獨立宣言》建立了美國的法治觀念,電力的發明推動了美國科技的進步,窮查理十三條修身法則樹立了美國的清教徒精神。
他留下的精神財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國人,是美國文明真正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PART 06
乾隆皇帝在金山寺俯瞰江面,江面船舶來往,千帆競駛,商貿繁盛,彰顯我乾隆盛世,寺中老僧告訴乾隆,我的眼中只看到兩艘船,一艘為名,一艘為利,其他皆無。
誠如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所言,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不要讓名利限定了自己的人生,遵從自己內心的呼喚,你有實現人生價值的第二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