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或許是自身身體的原因抑或是希望給自己的國家換一換運氣使然,明仁天皇的退位讓平成這一尷尬的年號徹底划上了句號。
平成三十年,日本失去了戰後四十年狂飆突進的經濟發展速度,也失去了一個經濟大國在世界格局中的銳氣,同時也徹底失去了和美國人一較高下的果敢,勇氣和自信。
一個自信滿滿,朝氣蓬勃的民族,在三十年間逐漸變得進退失據,暮氣沉沉。
雖然天皇並不參與國家大政方針,但是國力的衰微也讓作為元首的天皇覺得多少有些難堪,或許退位是一個體面的選擇。
但是天皇可以退位,日本的國民卻不可以。為什麼以勤奮和努力著稱的日本人卻在過去的三十年間逐漸歸於平淡呢?
PART 02
不能說日本在這三十年間沒有發展,和世界大部分已開發國家相比,日本的發展速度並不慢,在某些高端領域,日本仍然具備和美國抗衡的實力。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和戰後四十年的高速發展相比,日本已經進入到一個低增長的階段,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日本在平成年代劃出了一個下落的拐點呢?
PART 03
首先,在文化上,日本作為一個島國,體現了開放與封閉。
唐朝以降,日本就一直對於比自己發達的國家進行模仿和學習,過去模仿中國,近代模仿德國和美國,為日本的崛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和同為島國的英國一樣,日本文化也表現出保守和封閉的頑固性,這種保守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也限制了日本進一步的發展。
在日本職場,「年功序列制」推動了日本戰後的發展,但是也限制了後續的年輕人向上的空間。
即使幾年來,年功序列制也逐漸廢除,但是在日本,論資排輩現象仍然十分普遍。
這使得大部分日本年輕人不敢表達自己的獨立的觀點和見解,而是被動的接受和服從上級和前輩的領導,久而久之,整個文化就缺乏進步和上升的空間。
沒有質疑就沒有變革,寬鬆世代的日本年輕人就在前輩的成功經驗之上逐漸消弭了個性的勃發。
另一個層面,經濟發展同時也伴隨著文化的滲透,但是目前日本能占領全球的文化也僅僅局限在動漫等少數領域。
我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正是日本經濟發展的頂峰,同時大量的日本文化也滲透中國的家庭。
從《雪疑》,《排球女將》這些家喻戶曉的日本電視劇,到《阿童木》,《聖鬥士星矢》,《機器貓》這些圍繞我們整個兒童時代的動畫片,可以說八十年代的中國家庭電視,大部分被日本電視劇占領。
我們這些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到整個八十年代出生的中國人在童年時受到這些日本文化耳濡目染的影響,成年後對待日本的文化總有種莫名的親近感。
所以千萬不要小看文化的影響,平成以降,日本經濟逐漸衰微之後,日本的文化更難以走向世界。
而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出生的大部分中國人對待美國和韓國的文化則自然而然地更加親近。
PART 04
其次,人口是日本衰微邁不過去的一個坎。
人口老齡化對於大部分已開發國家幾乎是一個不可逆的因子。
人在受到高等教育之後,生存環境的改善,越來越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疊加上生活成本的大幅提高,撫養下一代成為高支出的成本,少子化則基本是大勢所趨。
除了美國本身位於全球價值鏈頂端的吸引力擁有大量的移民之外,其他諸如歐美,日韓東南亞等發達地區,基本都面臨青年人口比例下降的危機。
因為養老金的激增,日本的國債和GDP的比例已經達到驚人的200%。這也導致日本政府無法運用大量貨幣擴張的政策刺激經濟。
但是同歐美已開發國家不同的是,東亞的發展,基本就是一代目,到了第二代就很難再有突破,上面我們提到文化的制約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日本的發展,受惠於戰後美國產業鏈的轉移以及朝鮮半島和越南半島的兩次戰爭的紅利。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日本將製造業成功轉型成為中高端後,東南亞和亞洲四小龍享受到了製造業的紅利,但是當人力成本增加之後,大部分東南亞和亞洲四小龍只能將產業轉型為金融和旅遊業,而日本通過兩次轉型成為了亞洲已開發國家。
但是一代目的噩夢同樣在日本上演,嚴謹,認真的日本人在製造業可以發揮其優勢,但是網際網路信息產業之後,缺乏創新性的日本人就逐漸敗下陣來。
PART 05
最後,產業變革的阻滯是日本平成時代最大的傷痛。
在學習美國的道路上,亞洲最好的學生不是中國,其實是韓國。
不破不立,但凡是能基業長青的國家也好,公司也罷,都是在不斷越過產業周期,迅速疊代的。
經濟危機總體來說不是壞事,能推到重來的,最後往往是強者。
如果說少子化是日本的阿喀琉斯之踵的話,那韓國的出生率比日本還要低,但是98年金融風暴之後,金大中對於韓國的產業變革,幾乎是韓國重生的關鍵。
從原來的製造業切換到信息化產業,韓國是亞洲第一個在信息化產業上變革的國家,這二十年來,韓國的遊戲,影視文化,網際網路都做得很成功,韓流不是偶然,而是創新下的必然趨勢。
中國龐大的人口市場和東亞文化的無阻隔,日本沒有很好地利用上,但是韓國卻利用的淋漓盡致。
日本人在信息化產業浪潮奔涌的時候,仍然躺在過去製造業時代精益求精的功勞簿上深耕。從而錯失了第三次產業變革的大潮。
因為錯失了網際網路,日本的年輕人也缺乏新產業帶來的工作機會,只能再商社裡夾起尾巴做人,蹉跎了歲月,也浪費了最寶貴的才華,更浪費了自我價值,失去了再次引領日本變革的機會。
PART 06
無論平成年代的結果如何,令和年代還是開啟了,日本的經濟經過諸多改良,也並沒有看到多少復甦的曙光。
雖然第一季度的增長率出人意料的增長了2.1%,多少也是受惠了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如果缺乏推到重來深層次的勇氣和決心,日本的令和時代也很難再現戰後的輝煌。
不過我們仍然要看到,日本以我們十分之一的人口創造了世界第三的GDP,並且日本也仍然是僅次於美國少有的已開發國家之一。
在諸如生物醫藥,晶片開發,智能機器人,鎳氫電池等高端領域,日本仍然非常強大,以豐田,索尼為首的製造業仍然是日本的強國之基。
雖然我們GDP和發展速度已經超過日本很多,但是在科技和製造等高端領域,我們距離日本還有很遠的路要追趕。
以日本為鏡,我們看過通過看到日本發展過程中的得失,為我所用,繞開那些彎路,讓我們能走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