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人生困境的幾步邏輯

2019-10-14   青衿會

PART 01

每個人的人生都難免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和挫折,有的人在挫折中重生,越挫越勇,但是有些人卻選擇在困難面對低頭,從此沉淪下去。

那麼既然每個人都要遇到困難,我們有沒有一個更好的邏輯思路去積極地去面對和處理困難呢?經過我這半年多來大量地閱讀和總結,我給大家準備了一套適用的邏輯步驟。

PART 02


兩個認知

在面對困難之前,我們首先要有兩個正確的對於的困難的認知。

第一,人生從來不是線性的,而是起伏波動的。線性只存在於數學計算當中,從來就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

無論是你的情緒,你的感情,還是你的事業,包括你的收入,從來都是不以自己意志為轉移線性上升的,而是上下波動的,所以起伏的人生,本來就很正常。

第二,既然人生是起伏的,那麼人生的起點就是從低谷開始的。我們不可否認,會有一些人剛出生的時候起點就很高,但是這並不代表他未來的發展就很順利。

而每個人的的人生曲線不一樣,當你遇到困難,處於人生低谷的時候,往往就是你下一次躍遷的起點,所以不要因為身處谷底就一蹶不振,那就是下一次重生的開始,千萬不要放棄向上的動力。

了解了人生的起伏曲線之後,我們就對困難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那麼我們如何應對困難之旅就要正式啟航了。

PART 03


在面對困難之後,我們不要急於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要先從思維和心理兩個層面轉換觀念。否則我們很難真正去解決掉困難對於我們思維和心理帶來的衝擊,先解決掉思維和心理問題,是我們處理任何困難的起點。

思維

那麼我們先來看看思維,思維層面我們需要從幾何圖形的點,線,面三個維度去改變對於困難的思維方式。

我們很多人在困難和挫折中很多年都走不出來,就是因為往往思維被困在一個點上,關於那個點,我們要分解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出現問題了,我們需要解決的不是怨天尤人,把責任和錯誤歸結於別人或者客觀事物。

或許在很多問題上,外因是主要因素,但是我們不可控,我們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儒家提倡的反求諸己就是從自己身上著手解決問題,因為我們自己怎麼做是可以控制的。

薩利機長在每次飛行前,都要手工確定明細清單,飛行中遇到的事故和極端天氣是不可控的,但是自己例行檢查是可以控制的,所以在可控範圍內,薩利機長通過清單確認可以大大減小飛行中出錯的機率,同時即使在面對飛機不可控時也能夠依賴平時養成的良好習慣從容面對,解決困難。

但是如果我們僅僅把問題集中到一個點上,是很難直面困難的考驗的,這時候我們就要具備線性思維,也就是所謂的成長型思維。

我們要相信在我們人生長河中,困難只是暫時的,成長是永恆的。我們人過中年,在回首當年在大學遇到的嘲諷,在創業遇到的挫折,在愛情中經歷的痛苦,拉長人生的長度來看,其實也算不上很痛,甚至還會為當初的幼稚和衝動的舉動感到好笑。

所以有些事即使現在不行,現在辦不到,不代表以後不行,以後辦不到,只要不認輸,人生終有機會,所以我們要具備線性思維,用發展性的眼光看待困難。

不過人終究還是群體生物,在生活中,我們難免也會攀比,比較,覺得自己這個不如別人,那個不如別人。遇到困難時,就徹底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具備面的思維。

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世界上沒有哪一個人是完美的,「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我們這一件事遇到了困難,但是不代表其他方面我們不行啊,更不代表我們所有不行。

馬雲學生時代和同學去肯德基找兼職,除了馬雲所有人都錄取了,對方覺得馬雲長得太醜,但是長相併沒有妨礙馬雲成長的腳步,雖然長相不行,但是馬雲英語好,組織能力強,他發揮出自己這些方面的優勢,反而走出了更廣闊的天地。

我們試想下,如果馬雲因為在招聘方對於自己相貌上灰心喪氣,甚至於徹底地否定了自己,那也不會有後來的阿里巴巴。

所以即使面對別人對於你的指摘,也不要太過介懷,要有面的思維,看看自己優秀的一面,發揮出自己的優勢,照樣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

心理

解決了思維層面,我們再來看看心理層面,心理方面的問題其實是我們大部分中國人所忽視的,我們現實中面對的種種困境,沒能很好地走出來,根源往往都在於心理的問題。如果不能花時間去解決掉心理問題,那麼我們很容易會被人生的困難擊倒,甚至於一蹶不振。

心理問題的第一個維度是在困難面對你是看到積極的一面,還是消極的一面。

困難就如同硬幣的兩面,我們不能只看到硬幣的一面,要學會把硬幣翻開,看到硬幣的反面-積極的一面,面對困難,我們總是習慣性的自怨自艾,「我太倒霉了,我運氣太差了」,還沒學會去解決困難,自己就被消極的情緒擊潰了。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帶著殘部敗逃在北方的路上,多處遇到山谷,關隘,在士氣低落的情況下,曹操仍然放聲大笑,笑話劉備孫權如果在這裡埋伏下一隻隊伍,自己將絕命於此啊,雖然每次都被他不幸言中,但是身經百戰的曹操還是保有著一份樂觀主義精神,即使身處絕境,仍然能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也正是他這種積極樂觀的精神,最後帶著二十八騎硬是從華容道逃出生天。

在遇到困難時,你是看到了積極的一面,還是消極的一面,直接決定了你的心態。

心理問題的第二個維度是面對困難,你看到的是失敗還是機會。

曾國藩組建湘軍圍剿太平天國有功,希望借丁憂回鄉以退為進向咸豐皇帝索要更大的權利,最後反而弄巧成拙被解了兵權,但是兩年的落魄並沒有擊垮曾國藩的意志,他反而借著在家的兩年時間,好好地反思了自己。

再次出山之際,大家看到了不一樣的曾國藩,他戒掉了身上的書生意氣和清高的品性,學會了和光同塵,更好地融合進了滿清的官場。對於下級,也不再吝惜了保薦,而是大肆保舉了大量的幕僚和下級,使得天下英雄,十分之七出自曾氏幕府,最終幾年之後平定了太平天國。

對於受挫,曾國藩看到的不是挫折,而是機會,一個自己重生的機會,一個認清楚自己的不足,一個反思的機會,曾國藩並沒有沉淪,而是在困難中看到了機會,讓自己再次涅槃重生。

心理問題的第三個維度是困難到底是壓力還是動力。

面對困難,我們總是感到有隻無形的手在壓迫著自己,感到非常難受,甚至惶惶不可終日,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那些困難和帶給你的負面情緒,其實不是壓力,而是動力。

個體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自小面對哥哥的時候,就有自卑情緒,因為他既沒有哥哥長得帥,也沒有哥哥學習優秀,直到成年,哥哥成為著名的醫生,始終高出自己一籌。自卑讓阿德勒無形中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是也正是在這種自卑情緒下,阿德勒比別人更能理解自卑情緒給人帶來的感受,師從弗洛伊德之後,阿德勒開始專心於研究個體心理學的自卑情結,最終寫出了心理學名篇《自卑與超越》。

阿德勒得出了自卑感是個人從平凡走向卓越的原動力的理論。困難給自己帶來的壓力也好,焦慮也罷,這些負面情緒其實並不是壞事,只要能轉變認知方式,它反而是個人成長的動力和助燃劑。

看到了上面對於思維和心理兩個層面的解析,我們轉變了對困難的觀念。

在思維層面,要具備點線面思維,在點上,專注可控,不關注不可控因素,在線上,具備成長性思維,在面上,摒除完美主義思考,多看到自己的優勢和積極的一面。

在心理層面,要學會用積極替代消極,用機會對抗失敗,用動力來釋放壓力。

PART 04


目標

那麼既然準備工作做好了,面對困難,我們還要樹立目標,這裡目標分為遠大的理想和短期的目標,一個是夢想,一個是現實。

以紅軍長征為例,面對國民黨部隊的反圍剿,紅軍開始向西撤退,但是到底是往西北還是西南,內部產生的分歧,毛主席還是頂住壓力,堅持帶領紅一紅二方面軍往陝北進軍,因為相比於西南,西北廣闊天地,更大有作為。在面對被敵人追剿的極端困難下,毛主席還是堅定了紅軍的目標,紅軍遠大的理想是為了解放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

西南山地河川縱橫,並不利於紅軍發展和後續的游擊戰,也很難將未來占領的根據地連成一片。而陝北平原既有劉志丹的兄弟紅軍隊伍,平原也更利於紅軍未來發展,而且毗鄰蘇聯,也更容易接受到來自共產國際的物資援助。

綜合考慮,結合紅軍解放全中國的遠期目標,毛主席把短期的突圍目標訂在了陝北,事實證明,這也是非常極具戰略前瞻眼光的一步。

根據遠期目標制定短期目標,會讓目標更加務實和具備前瞻性。

PART 05


舒適區

目標制定好了,我們就要開始有計劃地跳出舒適區了。

在心理學著作中,很多解決方案最後都提出了跳出舒適圈,正如孟子所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很多問題和出現的困難其實都是由於在舒適圈呆久了產生的。很多人其實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成了溫水的青蛙,根本就無法面對環境的變化和陌生人陸續出現在自己的現實之中。

《肖申克的救贖》里關於體制化的討論,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個人在舒適區里呆久了,已經無法適用新環境的變化了,對待未來未知的變化充滿了恐懼。

但是對於困難和挫折和舒適區的關係,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如果想要改變,想要成長,想要戰勝困難,就必然要跳出舒適圈,這幾乎是唯一的一條路,而如果選擇跳出舒適區,又肯定要直面困難和挫折的挑戰。

換句話說,恐懼,焦慮等這些負面情緒是和你跳出舒適圈相伴相生的。

當你不斷選擇一段攀登的人生,選擇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這些困難以及帶給你的負面情緒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但這是一條自我成長,自我救贖之路。一個人的成長就是在不斷經歷困難的考驗,然後不斷戰勝自我的英雄之旅。

那些讓你敬佩的英雄人物,往往都是敢於主動跳出舒適圈,直面困難和挫折的人。

面對肖申克的監獄,外人看來是牢籠,但是對於舊居於此的囚徒來說,它就是舒服區。老布和瑞德不想離開舒適圈,離開之後,無法適應外面變化的環境。但是安迪不同,他志不在此,十九年的時間,他挖出了一條地道,主動跳出了這個不屬於自己的舒適圈,自己也獲得了重生。

跳出舒適圈,我們需要兩種特質,第一是勇氣,第二是自信,勇氣是對未來的信心,自信是對自己的信心。同時對於如何跳出舒適區,如何行動,我們必須還要實現制定自己精密的計劃才行。

PART 06


行動

做了那麼多準備,那麼最終能否成功,就要靠最後一步行動了。

王守仁說知行合一,光知不行只是紙上談兵,最後還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困難最終還是要靠行動去解決,所以行動是最後一步,同樣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行動中我們同樣需要三種品質,第一是堅毅,第二是耐心,第三是復盤。

堅毅是堅持的力量,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只有肯堅持才會看到勝利的曙光。

耐心是相信時間的力量,很多事情並不是隨著我們的意志轉移,就如同我們上面所說,不可控的因素我們只有學會交給時間去處理,保持耐心是個看似簡單實際少有人能夠做到的特質。

復盤是不斷反思,重新找到問題,解決問題,不斷精進的過程。很多人知道行動,不懂得反思,在反思中找到問題並不斷解決問題,優秀和普通往往只差一步,就是反思。不懂得復盤,永遠是在磨盤上的驢子,在做無用功。

在這裡,我們最要學習的榜樣的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在投資領域,他們並沒有太多花哨的技巧和多麼高深的金融專業功底,但是就是這麼兩個老人,他們比更多的投資者更懂得堅持和耐心這些最樸素的真理。

他們一隻股票能持有幾十年,伴隨著他的成長,這期間,經歷過經濟危機和金融風暴,但是他們仍然能堅定持有,同時他們也懂得適時地反思和復盤,找到之前投資的失誤,讓自己不斷成長,不斷精進,最終讓伯克希爾哈撒韋成為最有價值的投資公司。

PART 07


走出困難的邏輯步驟

好了,所有的邏輯步驟我們都講好了,最後我們再把所有的步驟串在一起,復盤一下。

面對困難,我們要了解,這是人生常態,不必太過介懷,同樣也不要選擇逃避,要直面困境。

首先在思維和心理兩個層面,要學會積極正念的思考,思維方面點線面相結合,專注可控的自己,擁抱成長型思維和摒除完美主義思維,多看看自己的優勢。

心理方面,用積極的方式面對困難,在困難中看到重生的機會,同時化壓力為動力,利用困難作為動力推動自己成長。

解決了思維和心理問題之後,給自己定下目標,這裡有長遠和目標和短期的目標,利用目標驅動自己不斷前行,制定好計劃,亦步亦趨地讓自己跳出舒適圈。

要了解,除了跳出舒適圈,沒有解決問題的第二條道路。同時也要了解,跳出舒適圈必然要面對困難以及帶給我們的負面情緒,在這裡我們需要勇氣和自信。

最後是行動,也是解決問題最重要的一步,在行動中保持堅毅和耐心,同時更要學會定期反思和復盤。

走出困難不是一天兩天的的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困難的解決推動我們成長,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壯。

回首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那些困難和挫折,我們留下的不是抱怨,而是感激,因為正是當年的那些困難幫助我們成為了更優秀的自己,更堅定地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PART 08

困難並不是阻擋我們前行的障礙,他是我們成長的試金石和跳板,選擇不逃避的人生。困難越大,對於自己的考驗越大,同時對於自己的成長也最有價值。

我曾經討厭那些困難給自己帶來的壞情緒,我試圖要從生命中消滅掉自卑,焦慮,恐懼,迷茫等等這些負面情緒,直到有一天,我的心理諮詢師告訴我,你永遠也消滅不了他們,他們就如同陰陽兩極和你的人生困難相生相伴。

同樣,你也沒辦法逃避,因為你越是逃避,他們不僅仍然存在,而且給你的壓迫感會越來越大,正如同跳出舒服區是唯一我們能成長的路徑一樣,他們是你成長路的風景,會一路伴隨你前行。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句話,完全理解了困難的意義和價值,

「如果我對下一步不感到困難和恐懼,這說明我們的步伐太小,贏家視困難為讓人放心的一種信號,表面自己正走在正確的道路,與困難做朋友,視困難為一種促進自己進步的彈簧」。

困難不是什麼報應,而是一種幸運,擁抱困難,我們會看到更優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