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不適合去綜合類大學讀設計

2019-05-21     康石石

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牛津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康奈爾大學……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光聽聽就足夠讓每位準備海外留學的學子們以及父母們腎上腺素飆升。

世界頂級綜合類大學——認可度高、名氣大、就業吃的開,在未來發展更具備可能性……

但是對於學習設計專業的同學來說,設計是一門關於思維+技術的活,而綜合類大學,相對實踐來說明顯更在意理論,且不光入學門檻高,更是嚴進嚴出。所以,選擇綜合類大學還是藝術類大學這個問題雖然已經成為老生常談,卻依舊困擾著萬千藝術留學生……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關於這個問題當然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深入了解綜合類大學,總歸能對自己的選擇帶來些方向,今天,我們就結合漢藝導師團隊對綜合類大學的調研成果,我們一起看看如果在綜合類大學學習設計專業的一些特點。

01 關於綜合類大學的全面考量


首先,在課程設置上綜合類院校通常來說是比較全面考量的,他們希望通過紮實的基礎鋪墊,同時加上適當的引導,將學生未來的發展規劃交於學生手中自己選擇。以下,我們以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FA學院的本科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為例,來詳細解析。


首先從學校的官網上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到,雖然只是一個專業,但該專業有三個後續的發展方向:

P:Product Design工業產品設計方向

C:Communication Design平面視覺傳達設計方向

E:Environment Design環境設計(包含物理與數字兩方面)方向

由於很多本科新生在大學入學選擇專業的時候尚未明確不同專業的特點、自己的偏好與未來自己更適合的發展方向,因此國外的綜合類大學通常會給予本科新生們一段自己磨合和探索的時期,以更人性化的以引導學生為主,培養學生的個人思考能力和綜合考量能力。

在專業初期的課程設置上也強調和鼓勵學生遵從自己的內心從而做出方向的選擇,從大二才開始將不同專業逐漸劃分出來。這一點上有點類似於國內高中高一不分專業,高二進行文理分班。除此之外,校方還給出了不同專業方向在每個階段的明確課程規劃,並列舉了兩個不同規劃路徑的學生例子提供參考:


比如學生1是以產品設計(P)為目標來進行路徑規劃,在第一年的課程上所有的同學都是一樣的,專業課的選擇是重合的。從大二上半學期起,產品設計(P)與環境設計(E)的同學們便分開課程了;而從大二下半學期開始,三個不同方向的同學們逐漸在課程設置上完全分開,根據各自的專業所需進行課程安排。

同時,由於從大四開始,學生會在跨學科的團隊合作項目中不斷學習與挑戰,因此最後兩個學期的課程會根據其專業的選擇進行服務設計(Design for Service (Sv))和社會創新設計(Designfor Social Innovation(Si))不同領域的探索。

因此我們說,綜合類大學的設計類專業,其涉及面的基礎綜合性和學生規劃選擇的自由度在考量上是比較全面的,學校更看重的是同學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對於解決問題全面考量的思考能力培養,這一點來說對於跨學科設計趨勢的前瞻也是比較有優勢的。


02 關於綜合類大學的學術研究


我們繼續以卡梅的設計專業為例,在校方的官網上除了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規劃建議以外,還明確的羅列除了專業課程的具體安排及課程學分要求信息:


可以看到,四年的本科專業學習期間,學生需要總共完成363Units(121個學分)的課程內容,其中81Units(27學分)屬於學術課學分(這其中又分為必修學術課和選修學術課);228Units(76學分)屬於專業課;剩餘54Units(17學分)為其他選修課(Minor課程);學術課學分至少占總專業學分要求的22%以上。

而學生除了學習專業設計的一些常見技能課程以外,還要學習英語、計算機、心理學(學院所授予的三大類專業方向都是強調用戶體驗的)、全球藝術設計史等相關理論性,學術性較強的課程。

因此我們說,綜合大學在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上會更著重於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和基礎理論知識的培養,而相比較之下,藝術類大學的實踐則會優於綜合類大學。

這一點不同在兩類大學的基礎設施和學校氛圍的體現上也會略微有一些不同之處。比如,綜合類大學的Library往往人滿為患,這是由於學生的課業往往需要查詢大量的學術資料,同時對於學術類論文的作業設置也是家常便飯,不誇張地說,通常一個占課程總成績1%左右的小閱讀作業大概就要閱讀50頁上下的全英文閱讀材料,還是學術類文章,確實不是一件極為容易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而藝術類大學往往會花重金在lab, Workshop, Studio方面,可以說實踐的設備和器材通常都是一流的,資源非常豐富。因此校方往往也是鼓勵學生們儘可能地將自己的作品實踐體驗,製作完成,對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培養極其關注。


03 關於如何進行選擇


關於如何進行選擇這一部分,我覺得首先得明確一個大家應該都心知肚明的前提——綜合類院校的招生門檻確實比藝術類院校要高。除了白紙黑字的高語言要求、高GPA、有的需要提交GRE、學費普遍比藝術類院校要昂貴之外,也有很多大家不言而喻的隱性要求比如實習經歷、學術背景、獲獎經歷、以及一本足夠優秀的作品集(補充材料)……甚至耶魯大學還會調查細緻到你爺爺的年資產與學術背景……

這麼多的內容,如果不儘早開始準備,是很難臨時抱佛腳的。只有儘早做決定,並提前開始進行規劃與準備,才有資格做「要上綜合類院校還是藝術類院校」這樣的選擇題。比如在漢藝成功申請上牛津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康奈爾大學……等世界頂級綜合類大學的同學,都是至少提前一年進行規劃和準備作品集。

Z同學 漢藝2018屆學員

成功申請上卡內基梅隆大學、華盛頓大學、普渡大學

娛樂技術(MET)offer

而其實兩者之間的選擇,全看你自己。

綜合類院校在學術和課程設置上更加綜合,學術氛圍非常濃厚,更具理論化。且在學生未來發展方向上更有自主選擇性,且資源和研究領域都更加前沿,更適合專注於學術研究的學生。而藝術類院校的課程設置更加細化,且偏重動手能力與實踐性,藝術氛圍更自由開放與包容,更適合知道自己擅長什麼,熱愛什麼,未來要做什麼,有明確目的和方向的學生。

也是因此,例如工業設計、建築設計之類的學生會比較偏好於綜合類大學,但我們卻鮮少聽到有學習珠寶設計、服裝設計的同學想去綜合類大學……

綜上所述,綜合類大學與藝術類大學各有千秋,綜合類大學在學生的全面能力培養上考量更加全面,這也就要求了學生們會在綜合類大學設計專業的學習過程中儘可能的顧及所有方面均衡發展,理論知識和學術研究占有很大比重。

因此,對於糾結於綜合類大學還是藝術類大學學習設計專業的學生們和學生家長們,衷心地建議大家,一定要遵從學生自己擅長的、感興趣的、慎重的綜合考慮。不一定名聲最大的就是最好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作品集機構同理,如果你對知識抱有渴求,那麼……


更多藝術留學和作品集創作技法,可微信關注康石石公眾號:kang-shishi,後台留言諮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vBaGWwBmyVoG_1ZtxV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