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的發展和網際網路的誕生,讓人類進入了世界大融合的21世紀,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也為生存環境帶來了一系列的後遺症。無論是在環境還是成本方面,發電和能耗都是一個巨大的障礙,我們如何才能進入一個:幾乎所有物體都不斷收集,分析和傳輸數據而又可以使用具有成本效益的可再生能源,來確保我們在此過程中不會毀滅地球的世界?
這就是世界為什麼需要5G,甚至6G的原因。既然無線網絡技術的研發已經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首要任務,那麼誕生於信息技術的互動設計就不會過時。
雖然直到2020年的今天,全球範圍內依然無法定義6G是什麼,也沒有人知道它是什麼樣。但是唯一能確定的是,全世界都在發力,爭搶第一個吃螃蟹的地位。
一. 5G引發的6G探索將顛覆交互
5G的研發和推廣已經超過了美國對網際網路及數據時代的控制,即使是各種牽強的理由都不能阻止5G的普及和推廣。即使是美國,都不得不邊罵邊加入5G的浪潮,更不用提其他在網際網路數據領域的霸主,如韓國、英國、芬蘭等。
而作為5G的龍頭-中國,在相關領域的開發和聯合上將成為世界的焦點。2019年11月3日,中國宣布成立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6G技術研發工作正式啟動。
從 4G、5G到6G的變化。圖源:中新網
雖然不少國家已經早早開始了6G的探討,2019年3月24日,250名研究人員聚集在芬蘭探討6G標準,開始探索6G的定義,及對世界的需求。
在我們新一代的生活、學習、研究、甚至探索都依賴於技術的發展的環境下,速度成為成功的必備條件之一。想像一下,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AI系統,等於多了一個大腦,所有的動作、行為、決定最起碼可以省去一半的消耗,提升一倍的效率,而這個效率能提升幾倍,就看你和AI之間的傳達速度和接收度。現如今,基於信息技術的產品和工作、人工智慧、甚至航空航天都是在4G網絡的基礎上運行,5G將為這些領域帶來比4G快至65000倍的提速。
圖源:awwwards.com
簡單的一張圖演示了無線技術的發展,在很多人看來,5G的優勢是速度,但不僅限於此,包括低至零延遲,極高的帶寬以及增加的連接密度,為4G不可能完成的新用例開闢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其中一些包括:
- 工業物聯網
- 雲AR / VR
- 遠程機械控制
- 無人汽車
- 無線電子健康
- 智慧城市
而5G優於4G的一些顯著優勢在交互領域尤為重要。
麻省理工的一項研究表明,人腦接受圖像信息的反應速度是13毫秒,而5G網絡的延遲不到10毫秒,基於虛擬技術的交互將更為流暢,虛擬技術也將更加真實。
遠程駕駛交通工具、跨越空間限制的手術、甚至是一場無樂手的音樂會,都是5G帶來的未來。
而這些新興領域的誕生也增加了互動設計的需求。經常關注康石石的文章會多少對此有所了解,那麼6G呢?既然速度已經可以達到「欺騙」人眼的速度,為什麼還要研發6G?
因為5G還存在一些問題:
- 5G安全性和隱私性
- 建立5G的基站和業務模型
- 多設備兼容
最明顯的是5G所需的可擴展性,新的技術需要新的設備和平台,不兼容的狀態將會拖累通信速度。
這些問題在5G技術發布後就被關注,一些國家早早的開始了解決方案的探討。最早公開探討6G的芬蘭6G計劃副主任Pouttu說。「一年前,我們聽到了很多關於我們所做努力的諷刺評論,因為每個人都認為為時過早。然後我們聽說中國將要啟動6G計劃,然後韓國。現在,所有人的態度正在發生變化,因為沒人願意被甩在後面。」
為了解決5G的一些現存的問題及後續的改進可能,繼中國、芬蘭、日本、美國以後,其他國家也公布了6G研究計劃。今年1月,LG宣布在韓國建立6G研究中心。
很多人說,5G還沒用上,怎麼6G就開始研究了?所以,6G是什麼?
去年舉行的中國移動世界合作大會展覽會上,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展示的6G資料顯示, 6G網絡有這幾個特點,即按需要服務的網絡,柔性網絡,智慧網絡,安全內生,智慧內生,等等。據業內多數觀點認為,6G頻段將達到太赫茲,速度是5G的100倍,雖然這不是絕對的準確,沒有人知道要走到太赫茲頻段需要多久。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在2019年3月成立了「太赫茲波」的研究。
對於5G到6G的轉變,業內普遍認為在10年左右,但是否能在10年內達到質的提升,沒有人知道。但如果真有6G,那麼科幻就成為了現實。
圖源:中國新聞網
5G已經在工業領域得到了延伸,6G將不僅限於此。如果6G是太赫茲頻段那麼它在微觀和宏觀世界的界限會更廣,大至太空、深海,小到身體網絡,更進一步,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之間的連接。因此,6G不僅是技術上的提升,還將帶來非技術類的附加功能,如情感設計、體驗設計等,跨界融合將成為未來的信息技術研究趨勢。
由此看來,互動設計將會被重新定義。而基於新興技術的互動設計人才將成為未來最稀缺,也是最搶手的人才。Korn Ferry研究所預測,到2030年,全球技術,媒體和電信(TMT)行業可能缺少430萬以上的熟練工人。這些短缺預計將使TMT行業的未實現收入損失4497億美元。
圖源:領英
二. 互動設計的未來,無限
說到人才的缺失,就不得不提交互人才的培養,這一點上,高等教育占了很大的比重。
基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5G和6G帶給交互領域的衝擊,世界頂級院校的互動設計都發生了轉變。如皇藝取消了互動設計,改為Service Design和Innovation Design Engineering,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Expanded Practice專業包含了互動設計,MIT和卡耐基梅隆大學的人機互動專業...還有:
CCI:MSc creative Computing專業
愛丁堡大學:Design for Change
拉夫堡大學:Human Factors forInclusive Design
埃因霍芬設計學院:Contextual Design
阿爾託大學:MA Collaborative and Industrial Design
格拉斯哥藝術學院:Design Innovation & Environmental Design、Design Innovation & Citizenship
從以上這些院校新開設專業的名字上,我們就能或多或少地發現,這些新興專業的誕生是專門預測人類未來可能面臨的生存問題,利用新時代計算機通信技術的發展所建立起來的新的研究領域。
康石石東家-漢藝國際18屆學員S同學,獲得 CCI MSc creative Computing專業 offer
康石石東家-漢藝國際18屆學員S同學,獲得 CCI MSc creative Computing專業 offer
縱觀我們的生活、社會場景,車聯網,智能家居,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可穿戴設備,體感設備,超遠程操控等等這都只是我們站在5G時代的大門口絞盡腦汁所能想出來的一點點用途,非常初級,而這正是互動設計將要考慮的方向之一。
在PC時代,我們有Windows & Mac, 移動時代我們有IOS和Andrio,在5G時代,硬體設備對傳輸速度影響減弱後,互動設計將更直接的轉變,這就是交互行業將要面臨的問題和機遇。
速度的提升帶來的是更流暢的用戶體驗感,更大的容量將使得功能開發更為豐富用戶體驗,而移動設備的硬體條件對於5G高傳輸將不再是限制,交互領域的設計將更多的集中在用戶體驗、服務、效果上。屆時,真正的虛擬現實體驗將成為社會運行的主流,更少的頁面加載時間,不明顯的響應時間,沒有頁面滯後的窗口...
因此,只要有問題,只要信息技術還在發展,只要人類需要交流、環境需要改變、社會需要進步、人們還有需求,還有渴望,那麼,互動設計就不會過時,甚至在未來越來越重要。還記得前幾天NASA發布關於發現首個適合居住的星球嗎?它距離地球僅有100光年,是的,100光年,不是100年。想要到達這顆星球,需要有一台光速飛船100年才能到達,而人類現有的最快飛行器要飛2160000億年。
人類的未來已經到了太空,圍繞太空的相關領域將持續為互動設計帶來新的課題,又怎麼能說交互會過時呢?
如有更多藝術留學或作品集創作相關疑問,歡迎私信康石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rMFmW8BxtCz63RLfMZ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