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麼讓爸媽放心我藝術留學的

2020-03-20     康石石

不支持你學藝術或者留學,多半是因為不放心。

每當康石石邀請成功申請海外名校的同學分享自己經驗的時候,後台總會出現類似「好羨慕」的感嘆。

其中當然有一些正在準備留學的准留學生,但是家人不支持不理解也是很多同學都在面臨的問題。大家往往覺得家長只是想不開,看不到藝術設計未來的發展前景,但實際上大多數家長的出發點都是不放心。

今天,康石石就邀請到東家漢藝國際教育19屆成功申請多所院校的海外學員Y同學,聊聊她在申請期間遇到的事情,也說一說她是如何讓家長放心的。

有時候,我會站在我爸媽的角度上去想問題。這樣其實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爭論,解決分歧的進度也會更快。

有些話說出來可能太過官方,但的確父母大多數的決定都是為了我們考慮,他們的擔心也不是沒有理由的。那麼解決他們顧慮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從自己做起,讓他們放心。


01 讓他們知道,你真的是去學習的


我初一的時候跟很多同學一起來美國做交換生,體驗了美國相對更為自由的教學模式。感覺在這裡上學,有更多的機會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於是就跟家裡提出了想要留在美國的想法。

家裡雖然一直有送我出國留學的想法,但是初二可能還是比預計的要早一些。家裡人多少還是有一些擔心,我就跟她們分享了我在美國交換時的感受。

在美高上課時

因為自己從小就特別喜歡畫畫,也有往藝術發展的計劃。在美國的初中和高中,都有許多選修課。這樣一來,我可以一邊學自己喜歡的東西,一邊學習文化課。相比於單純的準備藝考,不得不放棄文化課的國內美術高中,其實是有一定優勢所在的。

另外,美國在藝術方面的發展多少還是要比國內更成熟一些。我就自己簡單的做了一份未來的學習和職業規劃,告訴他們在那個階段美國或許更適合我之後的選擇。

我也會有意識的改變我平時的一些壞習慣,比如我不再貪玩,會比以往更早的完成學校的作業,擠出時間去學學英語什麼的。

逐漸的,爸爸媽媽也會覺得我去美國學習的想法是認真且堅定的。

早期畫的小畫

其實歸根結底,是要讓父母看到我們對於出國留學的態度。不論是開拓眼界也好,學習更先進的知識也好,只要是正面的訴求,他們基本就不會反對了。

雖然我家裡沒有反對我學藝術,但我覺得道理是一樣的。找到他們擔心的點,比如覺得我們一時興起或者藝術行業就業困難等等。這時候大家只要對症下藥,證明你對與專業的熱愛,也可以找一些相關的新聞作為佐證,告訴他們你選擇的行業未來發展前景等等。


02 讓他們看見,你真的在努力


如願以償到美國念書之後,我會經常跟家裡通話或者視頻,跟他們分享我最近的生活,學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讓他們知道,沒有他們在耳邊「念經」,我也會主動的去學習了。(悄悄說,我初二的時候PS和ID都已經玩的很溜了)

尤其是決定本科學習設計之後,我不僅選修了高中里的平面設計課程,還會經常出去看看展覽。儘可能的提升自己對於藝術設計的理解,同時也更堅定了自己想要學設計的信念。

但是由於自己一直沒有系統的學過藝術,我就覺得應該補足這塊短板。我先是回國去了一個國內藝考的畫室,學了基本的色彩、素描。有了些底子之後,就用在高中學的基礎平面設計知識,開始了自己的作品集創作。

當時的一些作品也被我放進作品集了

那會兒知道知道自己實力並不強,所以就在美國找了一家機構,那家機構的老師基本都是羅德島畢業的,我也就被這個吸引過來了。但是去了幾次我發現,他們輔導的方向有點窄基本只針對插畫。

最可怕的一點是我發現,那個機構里的老師會幫學生改畫。誇張一點的甚至學生畫個草稿,老師坐那「改」倆小時。我其實心裡清楚著代表著什麼,也明白如果我用這種被「修改」過的作品集去申校,一是沒有自己的味道,二是就算被錄也可能被勸退。我不想走捷徑,更不想冒這個險,所以就不再去那家機構了。

然後我就開始上知乎搜了一些關於申請的問題,然後就看到了康大大。其實這種問題下面有很多機構的,但是我看到康石石的回答之後第一感覺就是——字真多啊。應該是個很認真的大叔吧,所以我對漢藝也有了一種「純樸大叔」的印象。

張嘉譯符合我對康石石的所有幻想

也是到了漢藝之後吧,發現設計何止會畫畫就行。所以來了漢藝我基本上就等於從零開始了,感覺設計怎麼這麼難。尤其是做Mind Map,我一開始覺得這有什麼難的,找關聯詞唄。

但還是覺得有的題容易發散,有的太難了。我就帶著我個人覺得我做的不錯的Mind Map跟老師討論,發現我雖然發散出來了,但是不合邏輯。還是得推翻重來,這裡就不得不感謝漢藝的老師,大力出奇蹟把我拽回了正軌。


03 讓他們相信,你可以獨立生活


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大家提早開始改變。雖然我們從小學就說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肯定還有好多人上了大學還在讓老媽洗衣服,炒個家常菜還得問問先放西紅柿還是先放雞蛋?

隨手一做

如果連基本的獨立能力都沒有,別說你爸媽了,連我都不建議你出國留學。

除了出國前培養一些生活技能以外,一直和不安全畫著等號的美國也是爸爸聽了皺眉,媽媽看了流淚。

其實美國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任何一片土地上都有好人也有壞人。但一個人出門在外不僅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可無。

先從最讓我頭疼的住宿說起吧,因為年齡問題我還不能自己租房。所以一直生活在寄宿家庭里,幾年來換了三家,也算是有經驗了。這裡建議各位,決定在一個寄宿家庭生活之前,一定要摸清家裡每個人的基本信息、健康情況和興趣愛好等等。

比如我住的第一個家庭,當時只和家裡的女主人聊了聊感覺不錯,就決定了。住進去之後,發現她家的小孩愛敲鼓,十分影響學習真的。

一個看似其樂融融的家庭,說不定就接受不了你吃螺螄粉 圖源網絡

除此之外,還有最老生常談的黑人區和流浪漢。他們大多都是專挑軟柿子捏的人,所以當你走在街上的時候,不要一臉「我好害怕」的神情。就算裝也要裝出一副我是常駐民的樣子,你在國內怎麼走路在美國也怎麼走就可以。

一般這樣他們就不會找你的麻煩了,如果你實在運氣不好被他們纏上。也不要太緊張,從口袋裡拿出20美金給他,就能保平安了。

最後,讓爸爸媽媽放心的關鍵階段是你在出國前的那段日子。在生活上要讓他們看見我們的成長,在專業上也要讓他們看見我們在穩穩的進步。沒事多跟他們聊聊你的作品集,跟他們分享你創作的過程。

讓他們看到你從第一個項目的磕磕巴巴,到最後一個項目的信手拈來。才能真正的讓他們對你的選擇徹底放心,如果對如何用作品集打動爸媽和考官還有疑問,可以私信問問康老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VSU-XABrZ4kL1Vi9Wf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