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是古代的典型建築,常為人知的一般是古代帝王的居所,比如大明宮、故宮等等,或者在一些道教的建築中,也有類似稱謂,例如重陽宮、永樂宮等等。然而,在河南的這個小鎮,相距不遠卻有兩座「宮」,而且名稱怪異,內地少見。
這個小鎮就是位於河南、湖北和陝西交界的荊紫關鎮,而這兩座「宮」就是坐落在小鎮上的「禹王宮」和「平浪宮」,相對於一般的宮殿而言,這裡的宮的名稱相對怪異,尤其是平浪宮,有點莫名。
禹王宮,由湖北,湖南和廣東的商人所建,因此亦叫「湖廣會館」,湖廣人十分敬重治水有功的英雄大禹,所以將會館命名為「禹王宮」。該宮建於嘉慶十年,坐東朝西,分前中後三個宮,前宮三間,很有氣勢;中宮和後宮都是三間,古典樣式,歇山建築。
禹王宮最壯闊的是宮門,宮門上下都有石條,磚塊,木塊組砌而成,石條上多有雕刻精巧的石雕,其中木雕,雕刻精巧的《竹林七賢圖》,更多將人物的形態,舉止表達的淋漓盡致,活靈活現。門楣也同樣豎立著黑色大理石匾,匾上刻著有「禹王宮」三個石字,宮門最惹人注意的是兩側的門闕上的圖案,每一側均有兩組,南側上組是「梅掛古鐘」,北側下組是「喜鵲白鶴」。上面兩組圖畫構思巧妙,給人一種生動有趣是的感覺,能使人展開豐富的聯想。南北兩側的下組,也就是石門框上雕刻著一副對稱的畫面:臉掛長須,腳穿長靴,身披長衫的禹王,南側的條幅上刻著「萬姓賜福」,北側的條幅上刻著「千古流芳」『畫面寓意深藏。可惜,去的時候禹王宮並未開門,只能拍到宮門的照片。
禹王宮的宮門
宮門近景
平浪宮,平浪宮位於荊紫關南街東側面,始建於清代。當荊紫關碼頭進極盛時期,船商們組建幫會,取「風平浪宮平浪靜」之意,籌建了平浪宮,成為船工娛樂、集會之地,該宮坐東向西,面對丹東,中軸線上現存大門樓、中宮、後宮及配房數間,另有鐘鼓樓各1座。大門樓面闊3間,進深2間,硬山式建築,灰色瓦頂,門楣上方嵌大理石匾額,橫書「平浪宮」3字。門南側面題「風平」,北側面題「浪靜」各2字。大門樓兩側面各開1邊門,邊門外側面是鐘樓和鼓樓,為四角攢尖頂,三重檐,木結構,灰色瓦,磚雕花脊,頂部安有寶珠和塔剎,上書有"風調雨順"4字。額枋上有木雕花草,梁架做工精緻,結構完好,造型優美。
平浪宮宮門
宮門與鐘樓
鼓樓
平浪宮正門
鐘樓的柱礎,刻有精美圖案
宮內建築
平浪宮與宮後山
宮內建築
那麼為何在內地會修建有禹王宮和平浪宮呢?原因在於明清時期,荊紫關鎮緊鄰丹江,這裡航運發達,過往船商很多,為了祈求航運時平安,船商並修建了禹王宮和平浪宮,祈求平安,其類似與沿海的媽祖廟,但是現在在內地,這種宮殿已經非常罕見了,而專為平浪而修建的宮殿更是少之又少,雖然歷經數百年滄桑,這裡的兩處宮殿仍然保存較為完好,更可貴的是,現在的禹王宮和平浪宮均屬於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得到了比較規範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