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新野:豫西南的三國歷史名城,現今還保留諸多三國遺蹟

2019-11-20   且行且聽風

熟悉三國歷史的人應該都會知道新野這座小城,這座豫西南的小縣城,曾經是三國劉備集團的發源地,又因為「火燒新野」而廣為人知,雖然經歷了歷史歲月變遷,這裡依舊保留了諸多三國遺蹟。

新野行政區圖

新野古城

漢桑城

顧名思義,為漢代桑樹所築之城。位於縣城漢城路原漢桑城小學內,現位於漢桑城公園內。相傳為劉備集團駐守新野期間,關羽的赤兔馬咬壞一戶人家的桑樹,關羽便親自手植此桑樹,後人築城紀念,便為漢桑城。老桑樹已經死亡,現存桑樹為發出幼枝,仍枝葉茂盛。該城也是吉尼斯世界記錄最小的城。

漢桑城

漢桑城重建碑文

漢議事台

位於縣城南城門附近,相傳為劉備駐守新野期間與諸葛亮議事的亭台,相傳為諸葛亮按照八卦風水所建,據說諸葛亮在此處觀天象,望氣脈,幫助劉備完成統一大業,日夜運籌,確定對策。亭脊的八角水龍,是諸葛亮為防禦火災設計的,所以傳說當年火燒新野時,新野滿城起火,上下通紅,全城房屋盡成灰燼,唯獨此處一無所損。現存建築為後人重建,但經常關閉,可以遙看。

漢議事台

關宿桑

位於新野縣沙堰鎮,相傳火燒新野時,諸葛亮制訂了先燒後淹曹兵的周密計劃後,派關羽在沙堰埋伏。激戰前夜,關羽和袍睡在這棵桑樹下。

關宿桑

掛劍樹

位於新野縣公安局院內。劉備屯兵新野時。常在樹下練劍,休息時常將劍掛於樹枝上,故得名:掛劍樹。掛劍樹為一株參天古樹,為 皂角樹,長著槐樹葉,結滿皂角莢 卻無皂刺,很奇特。史料載:漢「掛劍槐」衰亡於元末明初,而今的「掛劍槐」乃漢槐同根櫱生。

攔馬橋

位於新野縣城北門外,是一座小石橋,橋側大青石上有馬蹄印,並有後人標註的字樣:攔馬橋。據說劉備放棄新野南撤時,關羽率軍撤離途徑小石橋,被百姓攔道挽留,現場一片悲泣之聲,關羽坐騎亦愴然踏步,從而留下馬蹄印兒。

攔馬橋

關公放水淹曹處

位於新野縣城北沙堰鎮西白河古道。傳說火燒新野時,關羽埋伏在沙堰一帶,並在白河蓄水,等待火燒新野後,放水淹曹,大獲勝利。

回馬薦諸葛處

位於新野縣城北沙堰鎮北。據說徐庶北去曹操後,劉備相送甚遠,到達沙堰一帶,眼望徐庶遠去,下令砍伐樹木,不讓遮擋遠望徐庶的視線。後徐庶返回,在此處舉薦諸葛亮。

太子閣

位於縣城老街。蜀漢政權的第二任皇帝劉禪的誕生於新野,據說出生時,祥光滿屋,在其出生地,建有太子閣,現在已經毀滅無存。

雖然這些文物遺蹟都毀滅殆盡,但是有關新野的三國故事在當地仍是家喻戶曉,大家都能隨便來幾段三國故事,可見,新野的三國歷史名城,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