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天性不是放任孩子的任性

2019-08-25     緋夜盜香

#育兒#

有人說,孩子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

也有的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要埋沒孩子天性成了各種專家對孩子家長的格言和行為準則。

他們的邏輯是: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他們的理論前提是:每個孩子都是上帝最完美的作品。

他們的願景是: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一定會給你打開一扇窗。

所以,發掘孩子的天性、不要限制孩子的天性就成為一些專家教育孩子的法典,從而成為孩子父母教育孩子的準則,而這也成為中國教育孩子最大誤區之一。放飛孩子的天性由於缺乏正確的選擇和方式方法,成了一些父母放任孩子的藉口,導致一些孩子過於任性。

本來,每個孩子確實是不盡相同的,家長和老師應該了解孩子的特點,創造適合他成長的環境,讓他或者她真正能夠放飛理想並按照理想的目標前行,從而成為真正的對社會有用的人,實現最大的人生價值。但是,我們過於狹隘地理解了天性,導致對孩子的天性缺乏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從而讓很多孩子在人格、性格、個性的培養和成長過程中出現了偏離,導致任性、不遵守規則、不遵守社會公德、不顧及他人感受、不負責任、不能吃苦、不努力工作、貪圖安逸、好吃懶做,理所當然地啃老,難以為家庭和社會做出貢獻和承擔起責任。

我們經常看見,一些孩子沒有任何生活能力,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完全依賴父母,而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也是單一的學習成績,導致一批孩子高分低能,險了會學習什麼都不會。有一個故事:有個女孩子大學畢業後難以適應工作,結婚後辭職讀研;研究生畢業後再工作,半年後辭職準備讀博士;博士畢業後到高校任教但教不了學生,與其它老師也不能處好關係,又辭職。只能在家裡呆著。這樣的讀書人對家庭和社會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經常看到,有的父母帶著孩子在地鐵、在火車甚至在飛機的過道上大小便,父母理所當然,認為這是孩子的天性,沒有必要約束,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還有什麼公德和社會秩序的意識呢?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在公眾場合如餐廳、電影院玩鬧嬉戲、大喊大叫,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更大的可能是成長為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有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跟父母討價還價:學習成績要討價還價,提高几個名次、提高几分要什麼獎勵;課外活動要討價還價,學習什麼課外輔導需要滿足什麼條件;有的認為父母的錢和財產都應該是自己的,所以對父母花錢都認為是花了孩子的錢。

而一旦這些人老了就更會給社會造成不好的後果:有的老人以天性之名行放縱任性之實,前幾天竟然發生了70多歲老太太乘飛機向飛機的發動機里仍硬幣,據說是為了祈福,導致同機的乘客耽誤了幾個小時,而飛機發動機用了100多萬進行檢修,而法律竟然判不予法律追究,這難道不是法律對任性的放縱嗎?河南一批老太太為了跳廣場舞竟然毫無道理地侵占了籃球場,而且沒有任何人能勸阻;有的小區老太太看誰不順眼就對著人家家裡罵個沒完沒了,還沒有人對她有辦;有的老大爺坐公交對沒有給自己讓座的女孩子大打出手。所以,有人說,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就是那些放縱了天性的人變老了,老人才變壞了。

更有人把一些惡習帶到了國外,給國家和民族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在國外到此一游已經受到國外的法律制裁,一些在飛機上打架、鬥毆、開不恰當的玩笑也造成了惡劣的影響。近日,一位中國中年婦女在美國洛杉磯地區的一家中餐館的用餐區剪腳指甲的視頻在網上熱議,並引發許多美國人對中餐館衛生質量的質疑,而這位中年婦女是來自中國的親屬,也許對於她是自己的習慣和自由,因為她並不違反美國的法律,但其造成的影響乃至對華人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放縱和任性都源自於我們對天性的誤讀,源自於對天性和任性的放縱。

實際上,天性從來不應該是一個正能量的詞,天性本身就是一個中性詞,本來就有好有壞。我們不能認為天性就是好的,就應該尊重的,而忽略了天性中壞的一面。

天性源自於一個道家名詞,它指人先天具有的固有屬性,具有一個外界難以改變的卻可以引導善惡的趨向,所以,天性也可以被稱之為人的本性。

那麼,人都有哪些天性或者說本性呢?

我們應該知道,天性包括好奇心(探索欲)、占有欲(控制欲)、食慾、性慾、敵意(警覺心)、善意、創造欲、破壞欲、表現欲、嫉妒心、保護欲(使命感)、依賴感(安全感)、恐懼感、崇拜感、孤獨感和懶惰。

雖然好奇心(探索欲)、善意、創造欲、破壞欲、表現欲、保護欲(使命感)、依賴感(安全感)、崇拜感等確實能夠讓人發揮最大的潛能和動能,也許這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應該鼓勵孩子的天性的原因。這些天性讓我們追求更大的探索和創造,展現更多的責任,取得更大的成就。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貪圖安逸、好吃懶做、好逸惡勞也是人的天性,占有欲(控制欲)、食慾、性慾、敵意(警覺心)、破壞欲、嫉妒心、恐懼感、孤獨感和懶惰也是人的天性。而這些天性就不應該是放任的,而應該是約束的。否則,這個社會就將走向墮落:放縱食慾和性慾會讓社會道德墮落,放縱占有欲和敵意會使社會公德的墮落;放任破壞欲和嫉妒心會讓社會良知走向墮落;而貪圖安逸、好吃懶做、好逸惡勞會讓社會失去進步的動力。

所以,我們應該尊重人們的天性而不應該放任這種天性,要激勵天性中的正能量而約束天性中的負能量,這才是正確對待天性的態度和原則。

(本文轉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dKBzGwBJleJMoPM3M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