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奮起直追,落後就要挨打

2020-02-05   山外山FJH

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在我們的社會裡早已成耳熟能詳,它的含義是眾所周知、不言自明的,現在大家在口語或文章中使用它的時候意思是一致的。


「落後就要挨打」的說法,是對從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開始,到新中國建立之日為止,這一百多年裡中國遭受外國野蠻侵略的慘痛教訓的總結,更是激勵中華兒女奮發圖強以捍衛優秀文明的手段。在這裡,「就要挨打」的「要」是一個明確的判斷詞,其語詞意義很明白,就是「會」,甚或是「一定會」、「肯定會」。它的指向是:與「落後」相對的那一方(主要是指那幾個西方「工業化」國家),為了搶奪和榨取資財乃至強占疆土,一定會憑藉更有殺戮效力的武器,對「落後」國家進行屠殺、控制。所以,「落後就要挨打」這個絕對判斷句的內涵就是:如果你沒有強大的國力,就一定會被某類野蠻未化的「文明」以武力為手段進行威脅、欺壓、掠奪、甚至殺戮。


但是,對「落後就要挨打」這個說法的辨析,只是明確了是「會挨打」而非「應該挨打」,這還不全面,現在同樣重要的是,必須對「落後」這個概念做正確的定義。


說一個國家或者群體「落後」,這裡的「落後」所指向的範圍很廣,但一般來說,主要指的是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從人類有文字記錄的五千多年歷史狀況來看,這四者的發展狀態,有時齊頭並進,有時則前後參差。這四者的關係,有時能夠相互影響,有時則有所分離。比如戰國七雄時代,秦國的軍事和政治一直強於其它六國,但經濟、文化方面比魏、齊等國就弱些;兩宋時期,經濟、文化比較先進,政治好、壞參半,軍事相對而言就比較落後;而漢武、唐宗時,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在多數時間裡,則是基本齊頭並進的,相互促進的。


總括來說,中華文明在整體上,是人類社會迄今最成熟、最優秀、最先進的:且不說,當我們的先輩已經在「詩經」里吟風弄月、針砭時弊,或者在「論語」里記載「暮春者,……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文明優雅生活時,歐洲大陸還處在茹毛飲血的狀態;也不說,唐朝、兩宋詩詞吟唱、市井繁華之時,西歐的人們還正在以同伴的血肉治病、隨處便溺、占土役奴;只說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中華文明那種和善、包容、大度,以及追求平等、正義、大同,現在並因此提出「一帶一路」和「人類利益共同體」的構想理念,這些是當今那些東、西方「民主自由發達」國家的偏狹、自私、殘忍「文化」所望塵莫及的。站在全人類長遠共同利益的立場上來看,誰先進,誰落後,不是判然明了嗎?


在新中國建立前一百年間的被侵略,實質上是因為中華文明整體上太成熟、先進、優秀,習慣於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忽視了對野蠻落後的「文明」必須保持警惕和武力震懾,造成猝然面對狼群性的西方人時,在軍事準備和政治組織方面一時不能適應。因此,從文明交往的角度上來說,中華文明不是「落後」而「挨打」,而是麻痹疏忽、故步自封而「挨打」。


先進的中華文明當然不是完美無缺的,所以應該借鑑和學習其它文明的有益文化因素,以革新來促進自身不斷發展——只是,這種革新必須以自身優秀文明基礎為主體,才是正確的、有益的:戰國時的「胡服騎射」是這樣,大唐的廣納萬邦也是這樣,而中共革命中的「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同樣是這樣。


總之,籠統地談「落後」是沒有意義的,而因為曾經「挨打」,就認定中華文明所有的層面都「落後」,這更是荒謬的,因為按照這個邏輯,人類社會至今為止的歷史上最「先進」的「文明」,就應該是當年曾從中國一直打到西歐的蒙元了——荒謬絕倫,由此可見!更嚴重的是,某些人藉此與西方某種勢力相唱和,在國內宣揚崇洋媚外和逆向種族主義,幾十年來已極大地污染了國家和社會的思想意識空氣,給中華復興的道路埋下了隱患,亟待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