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統計局今天公布一季度上海市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冠肺炎疫情對全市經濟形成了明顯的衝擊和影響。一季度,上海市地區生產總值比去年同期下降6.7%。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下降18.1%;第三產業增加值下降2.7%。但3月份以來,全市復工復產復市有序推進,經濟運行在衝擊中體現韌性,一季度全市多數經濟指標比1-2月有所改善。一季度,本市數字經濟較快增長,在線新消費快速增長;新興製造業增長態勢良好,製造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利用外資逆勢增長,金融市場交易活躍;就業物價總體平穩,居民收入保持增長,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4.9%,依然保持小幅增長。詳見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等帶來的嚴峻考驗,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上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抓、兩促進,全力做好特殊時期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精準施策幫扶企業共渡難關,努力減少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和衝擊影響,復工復產復市全面推進,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基本民生得到較好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
一、經濟運行遭受衝擊,第三產業部分行業形成有力支撐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0年一季度,上海市地區生產總值為7856.62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5.30億元,下降18.2%;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745.23億元,下降18.1%;第三產業增加值為6096.09億元,下降2.7%。
一季度,全市第三產業行業內部走勢出現分化,部分行業形成有力支撐。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比去年同期下降19.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下降18.5%;房地產業增加值下降10.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下降6.9%。但同時,以網際網路、數字化和科技創新為依託的相關行業較快發展,信息服務業、金融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等行業逆勢增長。一季度,全市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長13.1%;金融業增加值增長7.3%;教育業增加值增長5.2%;衛生和社會工作行業增加值增長23.5%。以上四個行業合計拉動全市經濟增長3.1個百分點。
二、工業生產下降,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降幅較小
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6444.80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4%。六個重點行業工業總產值下降16.6%,其中,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產值下降4.3%,汽車製造業產值下降30.9%,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製造業產值下降12.8%,精品鋼材製造業產值下降1.6%,成套設備製造業產值下降22.8%,生物醫藥製造業產值下降7.1%。
一季度,全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為2244.78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6%,降幅小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13.8個百分點。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值增長15.3%,新能源汽車產值增長5.7%。智慧型手機、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圓片產量分別增長33.7%、25.5%、8.9%和7.5%。
三、固定資產投資放緩,製造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
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去年同期下降9.3%。分領域看,工業投資增長2.2%,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8.2%,城市基礎設施投資下降19.5%。分產業看,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3%,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1.3%。全市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230.38萬平方米,下降27.4%。
一季度,在一批大項目帶動下,全市製造業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12.1%。六個重點工業行業投資增長28.9%。其中,汽車製造業和精品鋼材製造業投資均增長1.3倍,生物醫藥製造業投資增長11.1%,成套設備製造業投資增長10.4%。
四、市場消費減少,生活必需品和網上商店零售額較快增長
一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60.34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0.4%。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2840.67億元,下降18.0%;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19.67億元,下降42.4%。與居民防範疫情密切相關的生活必需品類零售額較快增長,其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增長20.4%,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增長21.5%,化妝品類零售額增長3.4%。一季度,全市網上商店零售額543.1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17.7%,同比提高4.9個百分點。
五、貨物進出口減緩,實到外資逆勢增長
據上海海關統計,一季度,全市貨物進出口總額為7561.06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0%。其中,出口總額2923.90億元,下降7.3%;進口總額4637.16億元,下降1.7%。按貿易方式分,一般貿易進出口3916.65億元,下降3.5%;加工貿易進出口1627.85億元,增長0.7%。
一季度,全市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為46.6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5%。第三產業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增長6.5%,占全市的比重為94.9%。
六、財政收支有所下降,金融市場活躍度提升
一季度,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2006.14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3%。其中,增值稅下降28.2%,企業所得稅下降13.3%,個人所得稅增長9.7%,契稅下降4.8%。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為2028.06億元,下降6.5%。
一季度,全市金融市場成交額為473.8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0%。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有價證券成交額增長16.7%,其中的股票成交額增長30.5%;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和上海黃金交易所成交額分別增長98.1%和83.5%;上海期貨交易所成交額增長1.8%。
3月末,全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為13.89萬億元,比去年同期末增長10.8%;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為8.01萬億元,增長4.8%。
七、新增就業崗位同比減少,居民收入保持增長
一季度,全市新增就業崗位12.90萬個,比去年同期減少6.32萬個。截至3月底,全市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7.95萬人。
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621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9%。分城鄉看,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46元,增長4.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26元,增長4.4%。
八、居民消費價格漲勢總體穩定,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降幅收窄
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3.4%。從兩大分類看,消費品價格上漲5.3%,服務價格上漲1.0%。從八大類別看,食品煙酒類上漲9.3%,衣著類上漲2.0%,居住類上漲1.4%,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2%,交通和通信類下降2.0%,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1.6%,醫療保健類上漲2.9%,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3.7%。
一季度,全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0.8%,降幅比去年全年收窄0.4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持平。
總的來看,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上海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國內防範疫情輸入壓力不斷加大,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下一步,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進一步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加大「六穩」工作力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以確定性的措施有效應對不確定性的變化,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
附註: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