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說服父母戴口罩,這屆網友想盡了招數

2020-01-31     桃姐李愛玲

01

網上刷到一張對話的截圖:

一對情侶聊天,本是相互惦記叮囑,男方說了句「父母不聽我的」,然後被女方拉黑了,理由是:我媽說了,這時候不戴口罩的父母肯定不講理,不能嫁。

我和群里的女友們笑過之後,竟生出百感交集之情緒:

這些不懂事的父母,把兒女的婚事都耽誤了!

假期里,我收到好幾個讀者的私信:

讀者A,坐標山東西部某村。

除夕夜前兩天,父母還在忙裡忙外地送節,與七姑八舅煙酒糖茶迎來送往。

A叮囑無數次:「專家都建議了,網上也發了,就老實待著別出門了,誰家也不缺你們那點東西。」

父母理直氣壯:「多少年的禮數哪能沒有,你以為誰都像你,這麼大的人了不知道辦點人事兒!」

讀者B,坐標北京。

年前疫情尚未爆發時,婆婆說湖南老家有事,叫他們回去過年。

她考慮孩子小,婆家沒暖氣太冷,於是讓老公一人回了。

沒想到緊接著疫情蔓延,而婆婆說的「有事」是指接待一大家湖北親戚。她老公要日夜相陪,同吃同住十幾天。

她在帝都急得跳腳,一個勁兒讓老公想辦法說服公婆,別讓親戚住家裡,該隔離就隔離。

老公卻露出了媽寶本色:「我媽就那樣,我也沒辦法。」

萬般無奈,她只得撂下一句:「那你別回來了!」

讀者C,坐標河南某鎮。

父母無論如何也不聽規勸,出門愣是不戴口罩,不做防護。

她好話說盡,威逼利誘,肺都要氣炸了,奈何爹娘倔強如牛。

最後她忍無可忍揭竿而起,給父母下最後通牒:「若再不聽,斷絕關係,以後別指望我再回家過年!」

父母這才稍稍服軟,總算在大年初一出門前戴上了口罩。

事後,C有點自責。她說,覺得自己對著沒什麼見識,在農村窩了一輩子的父母大吼大叫、最終以斷交相威脅,可能也傷了他們的心吧。

但的確實是無奈啊。

我懂。

但我還是支持她的做法。

不然呢?由著他們任性嗎?縱容他們添亂嗎?

對於那些意識不到輕重利害,又固執倔強堅持己見的父母,我一直有一個觀點,那就是:

情感上體恤,行動上強制。

02

年前那幾天,編輯給我看一篇文章。

據說是一位網友為了說服爹媽戴口罩,寫了一篇公號文,果然在短短几小時內,轉發量驚人。

還有一位網友說:大爺生病住院,子女要求他戴口罩,死活不聽,最後子女謊稱:戴一天口罩,社區給一個雞蛋。

大爺馬上問:口罩哪裡領?

這些小夥伴真機智。

我採用的另一種方法:

由於家裡有個婆婆醫生,一直對洗手格外重視。

除夕那天,全家聊天談到疫情,婆婆再次強調認真洗手的重要性。

我爸來了一句:「差不多就行,也不用回回那麼搓,別洗禿嚕皮了。「

這種話,我一聽就來氣。

但我也知道,對他這種倔老頭,好言相勸沒毛用。

我當即給兒子封了個「洗手監督官」,給他的任務是:教會姥爺「七步洗手法」,並要到洗手間實地演示,學不會不許放他回家。

真是養娃千日,用娃一時。

這麼大的屁孩子,本就好為人師,讓他當個小官,手裡有個小權,他認真得不行。

兒子當場領命,把他姥爺帶到衛生間,關門上鎖,在裡面折騰了半個小時。

他姥爺在裡頭,不但從頭到尾學會正確洗手,還要通過嚴格考核。從衛生間放出來之後,還必須寫下《認真洗手保證書》。

最終,我爸被治得服服帖帖,老實認慫,虛心改正,接受監督。

全家齊笑。

為了說服父母戴口罩,這屆網友想盡了招數

我不管別的,達到目的就行。

誰讓他們這屆父母,不讓人省心呢。

所以我一直認同,對待父母,該強勢時,就得強勢。

他們這代人,受文化水平、生活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認知有限。

這是我前面說的要從情感上理解的部分。

由於受限於這些因素,他們有時會活在自己認為的世界裡。

比如:

病毒離得老遠了,根本到不了我們這裡。

哪有那麼嚴重,你們都是自己嚇自己。

我這體格沒問題,你們不用瞎操心。

2018年網上有篇爆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文中有處描述我至今記憶猶新:

作者的岳父感染類似SARS的未知強病毒,肺部大面積感染,住進ICU。

東北老家的親戚到北京幫忙照顧,他特彆強調要24小時戴口罩,以防傳染。

親戚答:「不當害」。

作者寫道:

作為黑龍江女婿,我現在真是為怕了這句「不當害。」

這話可以翻譯為:「沒事,看大爺我的」。

再看看現在這些不戴口罩、走街串巷的老年人,不也是如此嗎?

他們沒有惡意,也不是故意添亂,只是他們活在一種無知者無畏的盲目自信里。

一個人的認知水平,決定了他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

你要給他講道理,沒用。

你想給他提高認知,來不及。

那怎麼辦?只能強制。

所以我支持那些網友貢獻的各種方法,哪怕是心機的、胡編的、哄騙的、威脅的、強迫的。

為了說服父母戴口罩,這屆網友想盡了招數

03

其實在這類問題上,我很早就嘗過了無奈無望的滋味。

我媽在世的時候,是個出了名的葛朗台。

也是以前窮日子過多了,養成了諸多陋習。比如專吃剩菜,杜絕享受,但凡是花錢的事,統統本能否決。

我用盡了各種辦法:

給她看科普文,讓她了解剩菜剩飯中的致癌物。

磨破嘴皮講道理,讓她明白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如實告知我的收入並主動給錢,請她相信她這輩子苦盡甘來。

可她就是不為所動。

我看了無數「好好說話」的雞湯文,有毛用?好好說人家就是不聽啊!

那就來硬的。

只要她吃隔夜菜,我二話不說,連盤子一塊扔出去。

她心疼得滴血:「好好的盤子你扔了幹啥,簡直是糟蹋!」

我不管,你下次再吃,我還扔。

兩次之後,她就消停了。

雖然她還是會趁我在外應酬不回家的時候偷吃剩菜,但起碼機率大大減少了。

還有一段時間,我們老家左鄰右舍,流行用舊毛衣填充被子。

我媽找了一堆歲數比我都大的舊毛衣,送到那家店裡,有機器打成碎絨,填進被套。

這種被子既不保暖也不環保,純粹是為了滿足老太太們「別白瞎了舊衣服」的心理。我幾次回家,臥室角落裡全是絨絮。

夜夜蓋在身上,吸進肺里多少?

我要求她扔掉。她堅決不肯。

幾番交涉無果。

最後一次我鐵面無情,不扔出去決不罷休。

她稍作妥協,承諾她會拿到地下室的儲藏間裡,不再蓋了。

知母莫若女。我太知道她這一套了。無非是先表面答應,待我走了之後再拿出來,天高皇帝遠。

我不再廢話,抄起剪刀把那床被子豁成兩半。

我媽又氣又急又心疼,直罵我「禍害東西」。

我告訴她:再搞這種東西回來,還是這個下場。

為了說服父母戴口罩,這屆網友想盡了招數

04

我絕不是炫耀我的方法多麼正確。

其實都是無奈之舉。

不然怎麼辦?

能用好好說話解決的,誰願意費這個勁?

我們知道為人子女,是應該尊重父母的選擇。

但要分什麼事。

像眼下疫情當前,能由著他們胡鬧嗎?

既然說不聽,勸不聽,那就簡單粗暴吧。

我們身為成年子女,有責任有義務,對父母進行必要的培訓和教育。在原則問題面前,該強勢時就得強勢,一如他們對待兒時的我們那樣。

這不是報復。

曾經我們年幼無知,他們教育我們成人,讓我們建構正確的三觀,夯實人格的基礎品質。

這其中,又何嘗沒有強制要求?也許不那麼科學,不那麼完美,但起碼,這讓我們成為了三觀端正、善良正直的人。

而現在,我們也應責無旁貸、想方設法,讓他們學會與時俱進,讓他們以更文明、更體面的做法,融入這個時代,對自己負起責任。

所以,強勢有什麼不對?粗暴有什麼不好?先解決眼下問題最要緊。

至於其它的,以後再多多科普,循循善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那是個長期工程,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精力,時間,溝通,交流,耐心,陪伴。

有時想想,為什麼人到中年最難?

因為角色最多,任務最重。

因為上有難管的老,下有難教的小。

我們也要對自己多接納一點。

管它黑貓白貓,能扶老攜幼帶著他們向前走,幫助他們變得更有公德心更有責任感更與時代相融,這樣的你,就是好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GO4_G8BjYh_GJGVfcs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