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威市值接近3個華潤6個青啤 中國高端啤酒市場誰主沉浮?

2019-10-04     亞時中文網

在連續大漲兩日後,啤酒「巨無霸」百威英博的子公司——百威亞太在上市後的第三個交易日暫時止住了上漲的步伐。10月3日,百威亞太微跌0.34%,未能一舉突破4000億港元市值大關。即便如此,3920億港元的市值也相當於3個華潤啤酒或6個青島啤酒。

在逆勢增長、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的中國高端啤酒市場上,百威占據近半壁江山,但隨著華潤和青啤的加快布局,百威一騎絕塵的局面會被打破嗎?

一波三折上市路

百威亞太於9月30日登陸港股,上市首日便上漲4.44%,次日再漲5.32%,市值一舉突破3900億港元,超越新鴻基、萬科、恒生銀行等一眾藍籌股,位列港股市值前30強。隨著10月3日股價微跌0.12%,百威亞太在衝擊4000億港元市值的道路上稍作整頓。

作為今年亞洲最大的IPO,百威亞太得到投資者的高度關注。而在上市的第三日最終沒能突破30港元/股的關口,止住了前兩日連續大漲的勢頭,百威亞太還值得買嗎?

從機構給出的目標價來看,伯恩斯坦給予百威亞太「與大市持平」的初始評級,目標價30.1港元。中信證券則看好百威亞太在啤酒市場高端化趨勢下的綜合競爭力,給予34港元目標價。

麥格理則給予百威亞太「跑贏大市」評級,目標價34港元。

隨著百威亞太IPO,中國啤酒市場三巨頭——華潤、青啤、百威齊聚港股。從市值來看,截至10月3日收盤,華潤啤酒的市值為1324億港元,青島啤酒的市值為682億港元。也就是說,百威亞太的市值,相當於3個華潤啤酒或6個青島啤酒。


同時,10月3日,百威亞太公告稱,已悉數行使超額配售權,在此前融資50億美元的基礎上進一步融資7.5億美元。包括超額配售權在內,百威亞太的IPO融資規模位列今年全球第二,僅次於早前上市的優步(Uber)。

兩個多月前,百威亞太曾有望創造今年全球最大的IPO。

7月5日,百威亞太宣布將登陸港股,擬最多募集764.47億港元,並將一舉拿下今年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不過,7月14日,百威亞太宣布基於考慮多項因素,暫時擱置上市計劃。二次上市募資額雖然縮水一半,但也是今年亞洲最大的IPO。

而9月上市的百威亞太,已經不是7月的百威亞太。在第一次IPO擱淺後,母公司百威英博宣布出售澳大利亞業務給日本朝日集團,交易價格摺合港幣881.8億港元,這甚至比百威亞太第一次IPO的募資額上限還要高。

將澳大利亞業務剝離後,百威亞太的成長性大大提高。數據顯示,剝離澳大利亞業務之前,百威亞太2018年的營收增速為8.59%,凈利潤增速為30.82%。在剝離澳大利亞業務後,2018年的營收增速為10.50%,凈利潤增速則達到67.65%。

同時,第二次IPO的市場表現也被分析師看好。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表示,如果百威7月那次上市取得成功,上市首日股價便會下跌,是因為太多散戶,潛在沽壓大。相反,現在都是由機構拿了股份,短期沒有太大沽壓,估計基金會拿住,等入富時或MSCI指數才拋出。

另外,市場認為,百威亞太不惜剝離澳大利亞業務也要堅持上市,有「替母還債」的考慮。百威英博在2015年併購全球第二大啤酒商南非米勒,奠定在啤酒市場全球霸主地位的同時,也導致自身負債纍纍。

截至2018年底,百威英博凈債務達1028.4億美元,為此2018年的利息支出就達629.2億元人民幣,在很大程度上侵蝕了利潤。因此,百威亞太在第一次招股說明書中表示,此次發售所得中,約88.61億美元將全部用於償還百威集團附屬公司的貸款,以完成重組。

鏖戰高端啤酒市場

從三巨頭在中國市場的排名來看,百威在銷量方面低於華潤和青啤,排名第三,但憑藉領先華潤和青啤的噸價,在總營收方面,百威於2018年躍居全行業第一。成就這一點的,正是百威在中國高端啤酒市場的絕對領先地位。



以消費量計算,儘管華潤憑藉著併購整合和低價走量策略,一直牢牢占據國內啤酒行業的龍頭地位。在高端細分市場上,憑藉著品牌優勢和先發優勢,百威的市占率卻高達46.6%,遙遙領先第二名青啤的14.4%。

目前,國內的高端啤酒市場正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民生證券指出,不同於白酒,啤酒同質化嚴重,毛利率較低。因此,通過價格戰搶占市場份額在很長時間內是國內啤酒市場競爭的主流邏輯。不過,受累於2014年起啤酒產量回落,疊加2016年下半年起包材等成本顯著抬升,通過低價搶占市場的策略難以為繼。

與此同時,隨著消費升級的加快,高端啤酒市場呈現出逆勢增長的態勢。百威亞太的招股書顯示,2013年-2018年,儘管中國啤酒行業整體消費量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但高端啤酒的年復合增長率卻為6.4%。

另外,對標美國市場,中國高端啤酒市場的空間仍然很大。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高端啤酒銷量占比僅為16.4%,同期美國為42.1%。預計到2023年,中國高端啤酒的總消費量有望達到1020萬千升,未來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達4.9%。

在這種背景下,通過改善產品結構提高高端啤酒的占比,已成為爭奪中國啤酒市場的一致邏輯。

從三巨頭的布局來看,百威在占據高端啤酒絕對優勢的基礎上,自2017年起,公司強調加強「科羅娜」、「時代」和「福佳」三大高端子品牌的推廣,同時開始涉足精釀啤酒領域,不斷鞏固領先優勢。

華潤則自2018年起,陸續推出了核心品牌「勇闖天涯SuperX」、「匠心營造」及「馬爾斯綠」,加上2016年推出的「臉譜」,形成了布局高端啤酒市場的四大王牌。另外,公司還於2018年收購了喜力中國區業務,有望藉助喜力的品牌優勢,加碼高端市場的布局。

青啤在中國高端啤酒市場上則僅次於百威,公司將原來的「1+X」戰略變更為「1+1」戰略,在打造面向中低端市場的「嶗山」品牌的同時,明確「青島」主品牌的中高端定位,並推出「奧古特」、「鴻運當頭」等產品加碼高端市場。

來源:中國證券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C5Nlm0BMH2_cNUgn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