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嘆!這12張超微型創意攝影圖生動呈現「中國抗疫史」:以口罩酒精作道具,手指大的「小人」當主角

2020-04-08     今日女報

攝影/張奎 文/劉立穩

4月4日,清明節。上午10時,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為深切哀悼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

他們,必將成為一代人的記憶;這段萬眾一心、可歌可泣的抗疫史也必將載入史冊。

警鐘長鳴,不忘國難。

對一個普通國民來說,該用怎樣的方式來致敬英雄,感恩時代,銘記歷史?也許,你從未想過這聽上去像口號一般的問題,但一定也有人會給出自己的答案。

比如,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攝影師張奎。

張奎,雖然身為湖南知名攝影師,並不是一個職業新聞工作者,沒有機會進入採訪一線。但是,他用一組獨具匠心的攝影作品告訴大家:在這場舉國抗疫的戰鬥中,他沒有置身事外。

用張奎自己的話說,「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攝影愛好者,但中國這次堪稱史詩級的抗疫,我不能缺席!」於是,他想到了「超微型創意攝影」這個辦法,把一個個拇指大小的人物模型置於各種抗疫場景里,把口罩、酒精、護目鏡等抗疫物資變成一個個拍攝道具,緊緊圍繞全國抗疫進程,通過精心構思從而創作了數十幅創意攝影作品。

他給這組作品起了個平實的名字——《疫情在中國》。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創意?張奎的想法頗有高度:「鏡頭裡的小世界離真實世界並不遙遠,在這個世界裡,我們能看到『大戰疫』。」

仔細瀏覽這組作品,我們的確能清晰地看到它涵蓋了從2020年1月打響抗疫戰到4月初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整個過程。

而透過鏡頭,我們能感受到的不僅是對抗疫全程的一次清晰梳理,更是一個攝影師、一個普通中國民眾來自內心深處的感動與致敬、感恩和悲憫……

1月20日,鍾南山院士通過中央電視台向全國宣布新冠肺炎「肯定人傳人」的結論。中國全面打響了抗擊新冠肺炎的阻擊戰。

1月23日凌晨,武漢「封城」!武漢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關閉。

十天建成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冠狀病毒」、「封城」、「隔離」、「口罩」、「睡覺」、「雷神山」、「火神山」、「鍾南山」成為這個特殊春節里的關鍵詞。

「武漢疫情再嚴重,我們也要回來!」2月1日凌晨,中國政府派出了首架民航包機,76名湖北同胞自泰國曼谷平安抵達武漢天河機場。2月5日,東航根據外交部、中國民航局的部署安排,派出專機接回滯留新加坡的147名湖北籍旅客。2月5日,國航派出客機執行撤僑,223名湖北籍中國人從日本大阪回到祖國懷抱……

一批批醫護工作者與家人淚別,奔赴武漢,抗擊新型冠肺炎。他們被廣大民眾稱為「最偉大的逆行者」。

1月23日,全國各城鄉社區一手抓防疫,一手保民生。封閉管理、排查登記、無人機勸導、微信群送菜……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國城鄉社區防控一線活躍著社工、物業保安、志願者等群體的身影。

戰疫情,保春耕,搶農時,雨水時節過去,各地的農民開始走進田間地頭搶春耕。

「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讓世界看到中國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必勝信念。

3月中旬,疫情已日漸好轉,全國各地加快提升民生重點項目建築工地復工,截至3月20日,全國重點項目復工率為89.1%。

為了有效應對疫情對消費的影響,各地區各部門相繼出台了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發放消費券就是其中一項重大舉措。

2020年4月4日10時起,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戰「疫」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大街小巷的商家、企業逐漸復工復產。人們走出家門,信步於公園。

編輯:陳大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XcWW3EBnkjnB-0zZnY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