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情緒本質的人,才能實現炸裂式成長

2020-04-22   魚堂主愛思考

最近和室友冷戰了,她越是找我說話,我越是不搭理她,而我越不搭理她,她就越粘著我 ,導致我看到她就煩。

而導致我和她冷戰的原因,也很可笑,是因為那天早上明明說好了她煮早餐,但是她卻睡到十一點才磨磨蹭蹭的起床,8點起來的我,早就餓的七葷八素了,低血糖一犯,默默的就生起氣來了。

更氣的是,她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我在生氣,跟沒事人一樣。

這樣的情況,每隔一段時間就發生,有時候是因為她沒接電話,或者是太晚睡。

我也很奇怪,我平時很好相處的一個人,周圍的人都誇我脾氣好,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比較容易生她的氣。

從上面的描述看來,怎麼看都是因為她做的事情惹毛了我吧。以前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後來,我看到了ABC情緒理論,才發現,事情並不是這樣。

根本原因,是我內心的看法引發了這些情緒。

覺得她忽略了我的感受,不重視我,所以我才會生氣。通過生氣來引起她的關注,但是等她關注我了,我又開始彆扭了,就是為了回擊她的不重視。

情緒按鈕

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看不見的「情緒按鈕」,它連著一個定時炸彈。

要是你不小心碰到了這個按鈕,不管平時多麼和藹可親的人,都會炸掉。

每個人身上的「情緒按鈕」可能都不大一樣,大都分為幾個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受人際關係影響。

有些人平時很友善、很有教養,但是一旦看到某種類型的人就生起無名火,怎麼樣都不舒服,恨不得弄死對方;比如看到愛占小便宜的人,或者看到在公眾場合大聲嚷嚷的人。

第二種類型是受環境影響

比如你上一秒還很開心的逗著你的二哈,但是你去個洗手間的時間,二哈就把家弄的亂七八糟了,你的怒火就來了。

第三種類型是 和你自己有關。

我大學同學G就是一個典型,記得有一次考試,考完後他找我們對答案,發現自己算錯了,當下他就把手機重重的摔在草坪上,當時我們都嚇傻了。問他怎麼了,他嘟囔著說氣自己這麼笨。

怎麼看,跟自己生氣的人都有點傻啊。

生氣的人,都是不受理智控制的,所以大部分人處理這種情緒按鈕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藏起來,不讓別人碰到。

但在親密關係中,難免會觸碰到,所以越是親密的人,越是要相互了解,知道對方底線所在。

不過,躲避始終是治標不治本,在更大的挑戰面前,炸彈受到壓力難免會猝不及防就炸了。

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可以運用ABC情緒理論模式來拆除這些心智中間的定時炸彈。

ABC情緒理論模式

什麼叫做ABC情緒理論模式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分析。

A. 逆境(Adversity) 特點:外在環境,不可控

B. 信念(Belif) 特點:可以人為調整

C. 結果(Consequence) 特點:通過A和B可以改變C,C就是你的情緒。

假如,你在地鐵上看到一個男人帶著兩個孩子,那個男人全然不顧兩個孩子,任由他們大吵大鬧,這個時候你肯定會覺得很煩躁和生氣——這位爸爸怎麼這麼不負責任,也不管管孩子,這兩個孩子也真沒有家教,肯定是爸爸沒有教好。

等你去提醒這個爸爸時,你才知道,他的妻子剛剛去世了,他辦完葬禮,帶著兩個孩子回家,他們都還沒有從這個悲痛中醒過來,所以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這個時候,你是不是反倒是可憐起這一家人來了,甚至想要去詢問有沒有需要你幫助的地方。

你看,同樣是面對一個不好的場景,因為你的信念不同,所以情緒的感受和行為都變了。第一次你的信念是「這位爸爸怎麼可以這樣不負責任「,第二次是」這位爸爸真是個可憐人啊「,第一次的憤怒消失了,轉而代之的是憐憫和同情。

我們之前常常以為的是事件本身引發了情緒,而通過ABC情緒理論,我們可以知道,其實是你內心的看法,也就是信念引發了情緒。情緒只是信念的外在顯示。

現在,你明白該怎麼拆除自己的心智炸彈了嗎?

就是當我們遇到一件事時,別著急做出反應,而是多去觀察它,分析它。

當我們的信念改變時,感受也會跟著改變,改變了感受,行動自然也跟著改變了,就像多米諾骨牌效應。當這些行動積累起來時,你的命運也開始慢慢改變,這樣你才會成為自己的主人。

ABC情緒理論的運用

害,咱們來舉個栗子吧,把這個理論理解的更透徹點。

話說,閨蜜每個星期都會接到父母三、四催婚電話,必定是每次電話都會繞到這個話題。

閨蜜每次都會把手機拿遠,應付式的「嗯、嗯、嗯、是、是

是、知道啦知道啦「三連擊的回應,然後自己在做其他事,任父母唱獨角戲。

「你看看你,多大個人了,再不嫁出去,就老了,以後沒人要了」「你現在不結婚,以後誰養你啊」

這些話一句一句重複在閨蜜耳邊,有一次閨蜜實在沒忍住,就跟父母吵了起來。掛完電話後,她又後悔了,覺得特沒勁,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父母也沒有惡意,但是衝突就這樣出現了。

我說你就不會跟父母撒撒嬌嘛,幹嘛硬碰硬,多沒趣啊。

她反問我一句:「說的好像你會撒嬌一樣「

我:「emmm「

這裡又引起另外一個話題了,從來不善於表露感情的我們,撒個嬌可能比去商場砍價還要難。

我們還是回到正題吧,通過ABC情緒理論的思考,她發現了背後的一個信念。

「父母一直覺得的我照顧不好自己「

再繼續探索下去,她發現其實這只是她看到的片面而已 。

「父母對我其實很放心,她們有什麼事都打電話問我「」催婚說那些話,也只是因為沒有其他話題跟我聊了吧,她們想要關心我,想要找點存在感,想要證明她們對我還是有用的… 「

當「父母覺得我照顧不好自己「的想法變成了」以後要多點回去看她們,多跟她們說說我正在努力的事情,讓她們知道我的現狀,讓她們知道,我也關心她們,沒有離她們越來越遠「

這樣,你的心情也會變好了,也沒那麼容易生氣了,跟父母的關係也和睦了。

真的,有時候容易生氣,並不是因為情商低,而是因為我們沒想明白而已。

找到背後隱藏的信念,去扭轉它們,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感受,導致了不一樣的行動,最後才能產生不同的人生,這就是成長的定義。

這也是一條自我升級之路,把握每個引發你情緒的人和事,每個情緒按鈕,也是你打開新世界的開關。格言「原諒一切,但不要忘記任何事「就是最好的詮釋,每一種情緒都有它的意義,就看你怎麼看待。

看透情緒本質的人,才能實現炸裂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