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乖的人,是賺不了大錢的

2020-04-12   魚堂主愛思考

太乖的人,是賺不了大錢的

我建議大家不要再當乖小孩了,也不要教育自己的小孩要乖了,太乖的小孩,以後是賺不了大錢的。

你想想自己小時候,是不是就被父母教導「你要聽話,你要乖「。

在家的時候,要把好吃的留給弟弟妹妹,被弟弟妹妹搶了玩具也要忍著,小夥伴在外面撒丫子暢快玩,而你只有隔著窗戶羨慕的份,因為你是乖孩子,要留在家裡幫忙做家務;

如果家裡窮的,乖孩子還會被要求,你是老大,應該早點輟學出去打工,供弟弟妹妹讀書;

上學的時候要好好聽老師的話,被欺負了也不能反抗不能告訴老師,因為好孩子要寬容,有教養,還要樂於助人,當三好學生。


然而,這些在乖的氛圍中長大的小孩,雖然上學時是好孩子,但是走入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之後就會陷入很多痛苦和矛盾中。

《歡樂頌》中,關關就是這樣的一個乖乖女,在工作上她一直也是戰戰兢兢,同事見她好說話,所以把工作交給她做,後面因為同事工作不負責,沒檢查,關關背了黑鍋也忍著。

這樣的「乖小孩「,在職場上一是吃了虧不敢說話,二在處理工作上魄力也會不夠。更別說去創業了,工作十幾年後,每一次同學聚會都是一場災難,你會發現,創業的、做老闆的多是當年學生時代的 「壞小孩」「刺頭」,而乖乖讀書的一般都在老老實實地打工。

太乖的小孩,是賺不了大錢的。

除了這,另一方面 「乖小孩」往往容易患得患失,他們喜歡求一個最優的結果。但是事實是,當他左思右想好不容易想清楚時,一個原本不錯的機會已經變成平庸的機會了。


太乖的小孩,是抓不住機會的。

你會說,小時候不懂嘛,長大後自然就會有自己的認知了。但是很多觀念都是從小就種下的,那些乖小孩,即使在長大之後,他們依然想做一個乖的大小孩,做事總是在意他人的意見,無法開開心心、坦誠地做自己。小到發個朋友圈,都怕人指指點點,到最後乾脆啥也不發了。

就連談個戀愛,都能把自己給談沒了。

小美和男朋友已經在談婚論嫁的階段了,可是就在小美要跟男友商量去哪拍結婚照時,男友突然說了分手,小美一下子就崩潰了。給男友打電話他也不接,人也憑空消失了。找不到男友的小美只能每天借酒消愁,找昔日的高中同學訴苦。

而那位昔日的高中同學,恰好又是小美以前喜歡的男生,男生看她可憐,就耐心聽她訴苦,陪她聊天,就這樣,小美在那個男生的安慰下,又再次喜歡上了那個男生,對男生髮起猛烈的追求,對他告白。即使男生說他不喜歡她,他們不合適,小美還是因為留戀男生的溫暖,而一直求著他在一起…卑微到塵土裡。


太乖的小孩,是容易丟失自己的。

你看,從小當一個乖小孩,給我們帶來了多少困擾。不僅要忍受工作上的平庸,不敢承受任何風險,做事時謹小慎微,到最後,很可能會依附於一個自己並沒有那麼喜歡的工作,只為了安全地養家餬口,而無法面對自己真正的興趣。

不僅如此,有越來越多的「乖小孩」已經開始成為父母,他們雖然不滿意自己的現狀,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時,依然用「要乖」這樣的方式。

他們在繼續傳遞自己的不快樂,明明不喜歡但缺少改變的勇氣。

如果說「乖小孩」長大之後會很痛苦,那麼明知有問題,但是無法改變就是痛苦的根源。

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呢?我這裡有幾個簡單的方法供你參考。


第一:在地理上保持距離。

這個請務必做到,因為成年之後還在父母的生活半徑里生活、工作,甚至同住在一個屋檐下,是很難改變「乖小孩」的命運的。特別是成家後,父母也會忍不住對你的小家庭插手,中國式的婆媳問題,父母輩在育兒方面和我們之間的差異,並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

有人說父母養老怎麼辦?待你足夠成熟時,再考慮這件事情。你和父母都用一段獨立生活的時間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促使心智成熟,這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說不定等他們完全適應了自己的生活節奏,出去跳跳廣場舞、打打太極拳、遛遛狗,也不會想要你的管束了。

第二:重大決定自己做。

有人問,怎樣能做到這一點?我的答案很簡單,就是去做,並且為自己的一切決定負全責。獨立的勇氣只有通過獨立的決定和獨立的行為才能培養出來。


第三:和父母保持溝通,但不要事事請示。

及時告訴父母你的決定和你的狀況,但不要事事請示他們。這個情況下,你們彼此會有一段痛苦的時光:爭吵、互相不理解、冷戰等,這些都很正常。

這是成長的必然途徑,哪有蛻變不痛苦的?

我舅舅上大學時是1996年,那一年剛好結束統招統分,大學學費漲了很多,畢業之後國家也不包分配。當他畢業拿到華為的offer時,他告訴了父母,我外婆聽說他加入了一家在當時並不出名的民營公司時,非常生氣。

當舅舅開始工作,外婆和外公逐步了解華為時,舅舅又選擇跳槽去了北京一家更不出名的小公司,他們同樣是不理解、不放心,還怕舅舅受騙、受累。 這些決定,舅舅都沒有提前和父母商量,只是跟他們報備了下。

過了好幾年,換了幾份工作之後,外公外婆才慢慢接受:現在的年輕人所面臨的社會與他們當年的不同。他們都是在一家單位待到退休,而我們平均3~4年就會做一次調整。他們思想中的穩定工作和穩定生活永遠地消失了。

你看,父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也會學習,也會成長,前提是,你得告訴他們,引導著他們。


第四:不要伸手要錢。

我在畢業之後,除了拿了家裡2 000元路費,之後再沒有找父母伸過手。很多人站不直的原因在於找父母伸手,尤其是在一些大的支出上。

以前的財務課老師告訴我們:讓父母幫自己買房就是讓父母在你的小家庭里深度入股。父母是大股東甚至是董事長,你怎麼可能不聽話呢? 心智成熟之路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但一旦走上這條路,你會感覺很踏實。

當日漸蒼老的父母有一天需要你的肩膀時,你既有勇氣又有實力,這才是我們要追求的。

希望你也能早點擺脫乖小孩的禁錮,做回自己,賺到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