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上映:隱藏的3點教育啟示,值得講給孩子聽聽

2020-09-15   天學網

原標題:《花木蘭》上映:隱藏的3點教育啟示,值得講給孩子聽聽

《花木蘭》歷經一波三折後終於上映了。

《花木蘭》這個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初中課本就學過,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名叫花木蘭的女孩子打扮成男孩子的模樣代替父親奔赴戰場,最終凱旋而歸的故事,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這個經典的句子再度被大家談起。

同時,神仙姐姐劉亦菲的演技、扮相等也成了觀眾茶餘後飯的話題。

"我覺得劉亦菲演得不錯,但是不是因為是國外的導演,感覺影片中的人都不是很好看。"一個朋友說。

"可能是嫉妒我們的美貌。"我調侃的回答。

拋開劇情和演員的裝扮等,這部影片展現了幾個教育的觀點,我們要講給孩子聽聽。

有一種品質叫勇敢

花木蘭就是一個勇敢的形象,從小時候在房頂奔跑,幫助鄰居追趕雞鴨等等,儘管在影片中,鄰居都表現出不可思議的樣子,覺得花木蘭沒有女孩子樣,天天上房揭瓦的不像話,但這恰恰表明了她的勇敢與善良。

在看到父親打算帶著傷痛奔赴戰場後,花木蘭偷走了父親的戰馬和鎧甲,代父從軍,一路上忍痛挨餓,最終找到軍隊,入伍,在面對強敵時,依然發出吶喊,奮勇前行,從未退縮。

勇氣是人類最重要的一種特質,倘若有了勇氣,人類其他的特質自然也就具備了。

勇敢是一種堅韌,也是一種戰勝磨難和困難的能力。很多時候,因為缺乏這份堅韌而與成功失之交臂,與夢想遙遙相望,最終只能感嘆:時不我與。

但換個角度,轉變思想,勇敢的邁出一步,哪怕僅僅是一小步,可能結果都會不一樣吧!

勇敢不等於魯莽,也不是冒進,而是有思想,有計劃的進行,簡單來說,就是知道自己做什麼,有底線和原則,就像花木蘭在與敵軍對抗中,衝鋒在前,利用雪崩拯救了自己的戰友,贏得了勝利。

所以,告訴孩子,勇敢是一種智慧,是有一定的考慮的,也是一種品質,是堅守底線原則的。

真實,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真實之中有偉大,偉大之中存真實。

花木蘭因為是女孩子,在進入軍營後,面對清一色的男人們,她感到不適應,更是內心糾結不已,一方面糾結於自己不是男孩子,要躲避被發現,還要隱藏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糾結於當時的制度和偏見,女孩子不能上戰場,一旦發現,就會受到嚴酷的懲罰。

"如果發現有女的當兵,就要受到處罰,流放。"影片中多次出現這句話。

在多種壓抑下,花木蘭看著父親的寶劍上的三個詞中的真實格外刺眼,但迫於現實的環境與形態,她還是將話咽到肚子裡。

在看到戰友生命受到威脅時,在與"女巫"對打昏厥醒來後,她不再壓抑自己,丟開束縛,一身紅裝,一頭長髮,快馬加鞭回到戰場,最終,利用自然條件,拯救了戰友,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也贏得了皇帝的讚賞,因為她拯救了王朝,拯救了這個國家。

真實,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但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很多人很難做到真實,在家裡一副面孔,在客戶面前又是一個樣子,這也許就是大家說的,生活教會了人們偽裝。

To be real,似乎是一種調侃。

偽裝終究不是真實的,終究還是要回歸到生活的本質。所以,告訴孩子,做真實的自己,to be real 不是諷刺,而是一種嚮往與品質。

真實,才有面對風起雲湧,慘澹人生的勇氣與底氣。

孝順,是我們應有的美德

在贏得戰爭勝利後,花木蘭走進殿堂,皇帝想要封她為將領,留在軍中。花木蘭當即拒絕了皇帝的賞賜。"不想要什麼封賞,只想回家見家人,因為自己是在深夜背著家人偷偷走的,要回去向爸爸道歉。"花木蘭說到。

花木蘭回到家裡,整個村寨的人都激動不已,出來迎接。姐姐、媽媽飛奔而來,爸爸也來了,他不僅沒有責怪而是道歉,並為其感到自豪。

隨之而來的,還有皇帝的賞賜和封賞,除了綾羅綢緞,還有刻有忠誠、真實、勇敢、孝的寶劍,更有對花木蘭的任命。

寶劍上多了孝這個字,在木蘭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從開始聽從父親的話,去相親,即使百般不願意,還是順從了父母的意思,到不忍心看到年邁的父親去戰場,再到不要賞賜,只想回家不讓父母擔心,每一處都讓人們感受到一個勇敢而孝順的姑娘。

"從少女變成士兵,從士兵成長為將軍。"花木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演繹了不愛紅裝愛武裝的英雄女子形容,加深了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印象,所以,告訴孩子,孝是我們應該具備的美德。

孝,不是非要給予父母物質上的豐盈,也不是一度的聽之任之,而是為他們著想,少讓他們擔心,在能力範圍內讓他們過得舒適,愜意。

人之初,性本善。沒有一個孩子是天生就怎麼樣的,父母要善於教導,懂得理解與陪伴,從而讓每個孩子都能擁有一份智慧的勇氣,一份真實的底氣,和一份源於心底的孝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