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與社會保障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報告,截至當地時間2020年3月29日上午9時,英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19522例,比前一天增加2433例,累計死亡1228人,新增209人。
日前,BBC報道了英國首相鮑里斯•詹森將耗資580萬英鎊給全英3000萬個家庭寄發紙質公開信的消息,信中會強調,新冠肺炎疫情還會繼續惡化,英國政府將進一步加大限制出行的措施。
另外,《衛報》還報道說,英國首席健康專家認為,英國政府如果能把疫情死亡人數控制在2萬人以下就已經很好了。
同時,根據帝國理工學院的預測,如果英國採取與中國相同的嚴格管控措施,新冠肺炎致死人數有望在5700人以下。
此前,留學英國的中國學生出現「回國潮」是出於恐慌,特別是3月12日英國首相公開提出「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應對策略後,在全球引起巨大爭議。
作為防疫專家的張文宏醫生,擔心這種「佛系防疫」重蹈義大利的覆轍,將英國「變成病原輸出國」。這也正是很多中國留學生和家長最擔心、最憂慮的問題所在。
不過,從英國政府的具體措施看,「群體免疫」的模式並沒有堅持幾天便因為感染人數的激增而被摒棄。
從3月16日起,英國大學停課,轉為線上教學,進而導致全國中小學也相繼停課;
從3月20日起,酒吧、餐廳、影院等人群聚集場所被英國政府強制關閉;
從3月23日起,個人外出受到嚴格限制;
3月27日首相詹森本人感染新冠肺炎,他通過社交媒體號召所有英國人像他一樣在家隔離防疫;
3月29日首相詹森準備發出的公開信,將被視為是更嚴格措施的書面通知。
看得出來,英國政府的嚴控力度不斷加大。當前最有效的防疫方式還是居家隔離、不聚集、勤洗手。英國政府「軟硬兼施」地勸誡公眾不折不扣地遵守規定,很大程度上是針對「不自由毋寧死」的本國公民的。
守規矩的中國留學生不會像老外一樣為了自由而「頂風作案」、到處溜達。不過,在英國新冠肺炎高峰期回國,確實像另類的聚集。
除了18歲以下的小留學生外,其他中國留學生可以選擇暫不回國,在英國自我隔離。
國內很多人在疫情高峰時,一周有兩次購買生活必需品外出,其他時間都悶在家裡,連續一兩個月堅持居家隔離的做法被證明是有效的,可以適用於英國。
在英國,政府推測6月底前疫情會有轉機,也就意味著在英國居家隔離的時間恐怕還要更長一些。
對中國留英學生而言,最大的風險是更長時間的等待和憂慮。
我在國內自我隔離時,有一段時間心情非常不好,情緒低落,除了時隱時現的對病毒的緊張感外,對未來經濟形勢、職業發展沒有信心,覺得前途渺茫。
後來通過與家人和職場教練的深入溝通後,負面情緒得到了有效排解,集中精力於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上,特別是對家庭的關愛上,生活態度有了明顯轉變。
由此,我感到家長除了給留學英國的孩子寄送口罩等防疫物品外,還應該特別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
如果有可能,建議家長與孩子協調時間,請心理諮詢專家線上為孩子做一對一的溝通,平復心中的焦慮。
同時,家長朋友是否也能與心理諮詢師交流,解決當前的心理問題。
最有效的溝通,當然還是在家長與孩子之間。
我多年前留學英國時,每周都與父母、最要好的朋友電話溝通(那時網絡視頻通話還不普遍),一方面讓父母放心,另一方面也是主動的自我疏導、自我排解。那段留學歲月,在我人生中是一段積極、樂觀、充滿活力的時光,離不開有意識的心理建設。
英國首相告誡說,人們越嚴格地執行政府的防疫規定,就會有越少的人失去生命。
而心理醫生會說,人們在疫情中越敞開心扉,越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態度,越能儘快走出病毒和等待帶來恐懼和焦慮。
作者簡介:
老趙(Andrew)國際教育知名觀察家,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常年擔任英國大學中國區/東亞區總監。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特約留學培訓師,中國教育電視台、北京城市廣播特聘教育專家。資深教育自媒體人,平台閱讀量超過1億次,撰寫出版《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