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Boston的崩盤曝出了隱藏在美國中學留學幕後的重要推手——「美國中學代理公司」。至少從法律層面,這個啞巴虧,受影響的中國家庭恐怕吃定了。而受侵害家庭的第一服務商國內留學中介的態度有該如何呢?
2019年9月下旬,國內主要媒體報道了美國EduBoston集團破產的消息,震動了中國留學圈,數百名中國在美學生的命運成為輿論的焦點。
EduBoston的崩盤曝出了隱藏在美國中學留學幕後的重要推手——「美國中學代理公司」。經好友介紹,我採訪了美國留學界的業內人士,才釐清了其中的原委。
很多申請美國中學的中國家庭平時接觸到的,往往是國內留學中介,而國內中介一般並不與美國中學直接發生關聯。
他們的「上家」是美國中學代理公司,圈內也稱之為校代公司,一般由美國境內的財團控制,相當於美國中學的一級代理,即總承包商。
這些校代公司手中有數十所、甚至數以百計的美國中學招生代理權,國內中介與校代公司簽約,建立中國區的分銷渠道。
更確切地說,中國留學中介是為美國校代公司招生的,並從總承包商手裡獲得相應的佣金。
如果不是EduBoston破產,很多走讀中國學生及家長想像不到,他們繳納的學費、生活費、保險費其實並沒有立即進入所申請的美國中學,而是由校代公司「截流」了。
當然,這也是美國中學招生的「行規」。
美國中學數量龐大,但每所中學的規模不大,招生數量有限,一般依靠校代公司的力量招收國際學生。
對於走讀學校而言,建立在信任、契約基礎上的合作條款,允許校代公司代行收取學生的相關費用,也省去了學校自身人力、財力的投入,之後再由校代公司將相關費用分期、分批匯入學校帳戶。
這筆留在校代公司帳上的資金存在升值的可能性。EduBoston通過資本運作打個時間差,獲得額外收益。
但潛在的風險是不可控的,此次破產便是他們把滯留在手中的學費拿來做期貨,結果出現巨虧而導致的。
事件發生後,國內留學中介成為眾矢之的。
儘管從法律意義上講,他們其實並沒有責任,畢竟幫助學生申請到中學後,他們主要的合同義務便結束了。下一步,一般是協助學生家長辦理繳費、住宿、入學等手續,這其實已經是校代公司的職責了。
但偏偏是校代公司出了事,而且不復存在,國內中介也成為受害者。
美國方面,雖然有留學業務認證機構——國際教育交流標準化理事會(Council on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ravel,簡稱CSIET),而且EduBoston之前也是被認證的合法機構。但CSIET不會對破產及善後負任何責任,最多只能促使這個認證機構今後對留學機構及業務實操做更為嚴格的規定,加強流程控制。
至少從法律層面,這個啞巴虧,受影響的中國家庭恐怕吃定了,有不少家庭之前繳納的費用沒有進入學校,還要補交相關費用。
留學業內人士認為,此次事件是對行業誠信的巨大打擊。在中國市場,對國內中介的信譽產生了不利影響。
一方面,留學中介還在努力協調,確保中國學生學業的穩定;另一方面,整個業界對外保持沉默,並沒有採取更多的危機公關措施。
以誠信作為生存根本的留學行業,需要業界集體發聲,向消費者、社會講清事件真相,表明自己的誠意。
幾年前,留學圈的幾個超大型中介發表聯合聲明,對某新興中介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予以聲討。如今,對如此眾多的消費者遭遇的共同危害,為什麼無人敢於挺身而出、表明立場和態度?
作者簡介:趙剛(Andrew)
北京城市廣播特聘教育專家,英國使館文化教育處特邀留學培訓師,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曾長期擔任英國大學中國區首席代表,撰寫出版《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等書。